美丽乡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途径
5.1乡村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乡村居住区是村民日常生活、游憩活动、邻里交流、村民参加大型活动聚集的场地,是乡村景观设计的重点,主要包括居住区的外部形态布局、乡土建筑特色、民俗文化展示、乡土小品建造、田园山水营造等方面[3]。
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和改造时,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理念,以传承乡土民俗为特色,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风格相结合,注重保护村落原貌,谨慎拆除,
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和改造时,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理念,以传承乡土民俗为特色,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风格相结合,注重保护村落原貌,谨慎拆除,
实现历史遗迹与现代元素相契合。
5.1.1村级主干道路绿化
甘肃省大部分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差,村级主干道路绿化宜选取速生强、主干笔直、树形整齐、树冠浓郁、适应性强的乡土乔木树种,并根据地域条件和生长环境合理配置。在自然条件和经济较好的区域,可选择云杉、雪松、银杏、槭树、玉兰等高观赏价值的树种,灌木选择月季、苦水玫瑰、牡丹、黄杨、丁香等,采用混交栽植配置大中型的花灌木、中乔木以及乡土野花野草;对于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较差(风沙大、干旱)地域,可选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的乡土树种和经济树种,如柳树、沙枣、香花槐、梨树、枣树、山楂、山杏、李子、西府海棠等进行植物配置。

1前庭后院绿化
前庭后院绿化的原则是前低后高,采用花灌木、果木、蔬菜三者混搭模式进行植物配置,既可美化庭院环境,又可满足居户蔬菜需求,也能增加收入。前庭可选择规则式的树篱、花篱做造型或雕塑,如苦水玫瑰、月季、黄杨等,地被选用多年生草本花卉,对于前庭院面积较大居户,也可乔木、花灌木混合配置。某些地方的后院面积较大,可选择果木、蔬菜、花灌木混搭,如早酥梨、苹果、柿子树,与黄瓜、辣椒、茄子、番茄、玫瑰、月季、黄刺玫等进行植物配置。
2农业生产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农业生产景观作为美丽乡村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将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是集生产、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大型田园综合体。主要类型有农田生产景观、林业生产景观、畜牧业生产景观等。
目前,甘肃各地根据其自然资源特点已创建了一批绿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田园综合体。在进行农业生产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时,要注重增加农业生产性景观的观赏性、生态自然性、农事体验教育性、地域文化性,并将其作为主线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
乡村区域内的河流、小溪等水系,经济林、农田等原生态自然景观都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对一些斑块化的区域,如田埂沟渠、水利设施、田间道路、谷物晒场等设施,可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成游客休息区或节点景观区;也可增加一些乡村的元素,突显乡土气息,如石磨盘做成桌椅、水缸种植盆栽、农事活动或乡土人物卡通雕塑、趣味性原野小品等,更好地将艺术元素融人到农业生产景观中。
乡村区域内的河流、小溪等水系,经济林、农田等原生态自然景观都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对一些斑块化的区域,如田埂沟渠、水利设施、田间道路、谷物晒场等设施,可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成游客休息区或节点景观区;也可增加一些乡村的元素,突显乡土气息,如石磨盘做成桌椅、水缸种植盆栽、农事活动或乡土人物卡通雕塑、趣味性原野小品等,更好地将艺术元素融人到农业生产景观中。

3农业生态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农业生态景观是指由山川、溪水、河流、森林、地被植物及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微生物等多种异质生态资源构成的乡村特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对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合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时,注重保护自然资源是园林规划设计应遵守的原则,要根据地域特色划定保护范围。同时还要坚持自然主导、生态完整、和谐共生的原则,将乡村自然景观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打造乡村田园经济综合体,创建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在合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时,注重保护自然资源是园林规划设计应遵守的原则,要根据地域特色划定保护范围。同时还要坚持自然主导、生态完整、和谐共生的原则,将乡村自然景观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打造乡村田园经济综合体,创建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6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是人类改善自然环境、保护自然、修复自然环境的富有创造性的举措,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途经之一。
乡村振兴内涵丰富,包括环境振兴、文化振兴、经济振兴、产业振兴等,在进行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除了要注重考虑植物配置、景观设计与营造、建设项目资金等因素,更要考虑如何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园林景观与乡村振兴战略无缝对接,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实现生产、旅游观光、农事体验、智能生活等有机融合,创建一个自然生态优美、农业景观别致、文化氛围浓郁、物流智能化的现代新型农村。
乡村振兴内涵丰富,包括环境振兴、文化振兴、经济振兴、产业振兴等,在进行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除了要注重考虑植物配置、景观设计与营造、建设项目资金等因素,更要考虑如何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园林景观与乡村振兴战略无缝对接,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实现生产、旅游观光、农事体验、智能生活等有机融合,创建一个自然生态优美、农业景观别致、文化氛围浓郁、物流智能化的现代新型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