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下的4个小学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自然教育下的4个小学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日期:2022-02-02 14:01:33     浏览:12    
核心提示:以天津市河西区梅苑小学为例,探索了自然教育理念在小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形式,通过在校园景观中融入自然感官体验、科学知识互动、种植劳动实践等内容,将梅苑小学校园景观打造成为利于小学生身心
摘要:小学生在日常教育中与自然的接触有限,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亟需对其进行自然认知教育。小学校园作为小学生最常活动的区域,是进行自然教育最重要的载体。

以天津市河西区梅苑小学为例,探索了自然教育理念在小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形式,通过在校园景观中融入自然感官体验、科学知识互动、种植劳动实践等内容,将梅苑小学校园景观打造成为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自然教育课堂,对之后我国小学校园景观的自然教育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随着城市中自然空间越来越有限,儿童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导致很多儿童缺乏对自然的认知与兴趣,丧失了对周边环境的感知能力,这些都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亟需对儿童进行自然认知教育,引导儿童重新与自然建立联系[1]。小学是儿童对于世界认知启蒙的重要阶段,小学校园景观作为小学生与自然进行交流的重要场所,对学生身心影响较大。因此,在小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实现自然认知教育非常重要。
 
自然教育是指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儿童接触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

自然教育的概念最开始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的,他认为教育应由三部分组成,即自然教育、人为教育、事物教育,合理的教育需要三者协调统一131。之后美国、德国、口本等国家便相继开展了自然教育实践,结合校园、社区以及森林等自然空间设置了一系列自然探索课程。国内对于相关方面研究开始得相对较晚,理论与实践研究都较为缺乏141。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儿童教育的愈加重视,更多的教育从业者和规划设计师开始投入到自然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创建了溪谷森林自然教育、洛嘉自然教育、盖娅自然学校等自然教育平台。目前,这些研究主要是以校外非正式教育为主,对于在小学校园中进行自然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仍需继续探索。
 
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小学校园绿地的主要使用人群是小学生,不同于其他绿地,需要更多地考虑到绿地景观的健康安全性以及趣味体验性,同时作为进行自然教育的载体,小学校园景观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如何更好地与教育结合,因此,总结了针对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1健康安全原则
 
安全是小学校园绿地建设的基础,由于儿童对危险的辨别能力较差,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应尤其注意儿童在校园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在场地材质方面,应在道路、运动场地、水池旁边选择摩擦系数大且具有弹力的铺装材质;在硬质设施方面,应保证座椅、栏杆、游乐器械等设施的稳固性及平滑性,并尽量避免有尖角的设施,以防撞伤;在植物选择方面,应注意不能选择具有毒性、尖刺以及容易导致人体过敏的植物种类。

自然教育下的4个小学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2趣味体验原则
 
趣味性是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增加校园景观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营造校园景观时,应多采用色彩鲜明的铺装、曲折变化的场地边界、高低错落的地形、多样化的设施来增强景观的趣味性,从而引导学生对自然空间的探索,让学生在趣味体验中学习到自然知识。
 
3自然感知原则
 
自然教育的核心在于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5],儿童对自然的感知最直接的是通过感官体验来获得。在校园景观的营造中,可以充分结合感官体验,建立对自然的五感感知空间体系,并增加相应的自然科普展示设施,让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使用放大镜、温度计、树木听诊器等增强感官的科学工具,并通过这些媒介更加深入地观察与感知自然。
 
4寓教于乐原则
 
校园绿地作为户外自然活动空间,具有亲切轻松的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自然、生活以及学习的热情。校园绿地的设计,可以结合语文、科学、美术等课程内容以及农作物认知、种植劳动实践等生活内容,寓教于乐,使校园绿地成为进行科学实验、自然观测、文学鉴赏、美术创作以及生活实践的户外课堂,并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体验来提升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兴趣。
 
更多>园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