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从江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摘要:林下经济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快速提高林业收益、实现增值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践行大食物观提出的新时代国家保障粮食与食物安全、满足人民多样化食物需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战略理念。通过对贵州省从江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进行实地踏查和数据收集,深入分析了从江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从江县林下经济未来发展策略,旨在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理论参考。
林下经济是以优越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森林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林下经济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江县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森林空间,适地、适时地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和森林旅游业,提高林地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1]。林木培育周期长、见效慢,林下经济的发展有效弥补了林业产业这一缺陷,让林农短期内增收,提高了广大农民对林业发展的支持和热情。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
近年来,贵州省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黔货出山”,将贵州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真正意义上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郑开松等[3]在研究黔西南州林下菌药产业发展现状时提出,黔西南州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森林资源和土壤环境等优势,应大力推动林下菌药产业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的林下菌药产业发展格局。米鹏伟[4]在研究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南太行农村林下经济发展思路———以南太行东寺乡为例时认为,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是森林资源丰富但发展落后的乡镇和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林下经济的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渠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特别是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是实现从江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落实“两山”科学理念的具体实践[5-7]。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都柳江畔,属中亚热带温暖气候类型,是中药材资源的富集地。新国发2号和黔府发7号文件对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均有明确支持意见,政策支撑明显。从江县林下经济产业规划不完善、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政策资金投入少等,是制约从江县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短板。本研究深入分析了从江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并提出林下经济未来发展的策略,旨在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8-9]。
1从江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优势
1.1地理气候优势
从江县(108°05′~109°12′E、25°16′~26°05′N)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势西南高、中东部低,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南邻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连荔波县、榕江县,北靠黎平县。东部为都柳江中游低山丘陵地带,年均温18.4℃,全年无霜期328d,最长364d,年降水时间长,雨水较多,年平均降雨量1193.5mm,光热条件适中,县内土壤以地带性黄红壤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
1.2林地资源优势
从江县坡度35°以下可用于发展林下种植的面积为23733.3hm2,其中,阔叶林面积16126.7hm2、松木林面积106.7hm2、针阔混交林面积7493.3hm2。目前,全县森林面积225333.3hm2,森林覆盖率69.39%,林木绿化率69.76%。其中,乔木林面积216433.3hm2,占全县森林面积的96.05%;竹林面积3586.7hm2,占全县森林面积的1.59%。广阔的林地资源优势为从江县发展林下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林下经济发展政策支持
在从江县委县政府、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从江县紧紧围绕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经济目标开展工作,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发展理念,按照“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国土绿化事业,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10-11]。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要求,紧扣“筑牢珠江上游生态屏障,高质量发展林业经济”主题,按照“一核三带”总体布局,依托从江县丰富的森林资源,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林下经济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多元化发展[12]。


2从江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2.1林下种植及养殖情况
近年来,从江县为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振兴,大力推动林下种植产业发展,全县林下种植和养殖从零星分布到大规模种养,因地制宜选择药材、菌类和家禽进行种植、养殖。全县林药种植利用林地面积6469.78hm2,产量7045.597t,产值9902.4113万元,林药品种分别有:钩藤2010.2hm2、铁皮石斛484.87hm2、黄精531.83hm2、何首乌1.48hm2、黑老虎5.3hm2、瑶药335.08hm2、白芨6.67hm2、独角莲1.11hm2、板蓝根1530.78hm2、草珊瑚603.68hm2、淫羊藿663.97hm2、红果参53.3hm2、重楼0.4hm2、血藤7.3hm2、灵芝233.72hm2。全县养殖利用森林面积为8866.7hm2,产值11624.393万元。其中,林下鸡存栏23.1万羽,累计出栏47.2万羽,产值4694.628万元;林下蜂放养累计2.49万箱,产量33.357t,产值673.865万元;林下养羊(牛)18447头,累计出栏14196头,产值6255.9万元。
2.2林产品加工现状及品牌建设情况
从江县林下经济起步晚,产品加工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参与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共4家,分别为贵州兴创大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钩藤、淫羊藿、红果参的栽培和精深加工为主;贵州康旅食斛开发有限公司,以铁皮石斛为主要经营对象;从江神瑶保健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瑶药、草珊瑚;贵州贵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铁皮石斛及淫羊藿的栽培和精深加工为主。从江县归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从江县筑林生态林业投资有限公司等10多家民营企业以瑶药、草珊瑚、淫羊藿栽培和精深加工为主;6家合作社及59个个体、个人参与林下经济。由此可知,从江县林下经济以个体和个人经营为主,产品加工技术粗放,以晒干、烘干等传统手段为
3从江县发展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林下经济产业规划不完善,重点不突出
林下中药材品种杂、分布广、规模小,而已建成的平瑞村淫羊藿、腊水村铁皮石斛、县国有林场黄精、谷坪林下板蓝根、加榜村林下灵芝等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单品种植面积均未达到万亩以上,难以实现机械化和标准化管理,生产成本高,也没有形成量的优势,导致企业引进生产线出现空置的现象,挫伤了企业进行中药材产品深加工的积极性。
3.2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偏少,带动能力弱
目前,培育和引进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只有4家,分别是康旅食斛公司、兴创公司、神瑶公司和贵基公司,且兴创公司和贵基公司仅从事淫羊藿种植。4家企业生产规模小,还处于起步期、发展期,产业体系不健全,存在“重生产、轻市场”体系建设等问题,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全,在种苗研发、基地建设、产品收购、精深加工、销售创新等方面没有形成严格的品种指导、协议收购、品牌建设等机制,康旅食斛公司和神瑶公司仅加工初产品,其附加值不高,林农参与度不深,企业带动产业基地建设后劲不强。
3.3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土地流转难
(1)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产业意识不强。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较差,办事效率低,与企业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政银企”对接不畅,融资困难;各类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兑现不及时等,极大挫伤了企业发展信心。
(2)投入产业发展力度有限。有关部门和乡镇在项目安排上习惯照顾情绪,聚焦不足,弱化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政府各类补助资金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有的甚至明确不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连片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受影响,造成后期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3)部分干部担当不够。针对土地流转费用偏高问题办法不多,与农户做思想工作不深、不透,部门与乡镇之间互相扯皮,甚至出现直接甩给企业自行处理的现象,导致有些企业引进来了却落不了地。
(4)社会资金投入不足。产业抗风险能力低,虽然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前所未有,但目前主要依赖政府投入。从江县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大多是专业合作社和中小企业,财力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诸多急需开展的工作根本无法正常开展,民间资本不愿过多投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从江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3.4缺乏技术支持
对从事林下经济的企业和个体培训力度不够,导致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农户对如何科学种植、加工、售卖等方面技术不了解,大多按照已有经验进行传统种植,效果差、效益低,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无法保证,尤其在食用菌、药材技术方面需要大力支持,包括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技术、保鲜技术、精深加工及质量检测等方面,从江县需要形成系统的产业种植及加工体系才能突破瓶颈,提高效益。
4从江县林下经济发展对策及建议
4.1依托国储林建设,科学编制规划
强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的生动诠释,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工程,对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既能获得政策性补助,增加林场和林农收入,又能催生林业的新业态,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利用率,有效解决长期困扰发展林下经济、调整林种结构无政策支撑、无投入保障、林地流转难的瓶颈问题。通过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不断增加林农收入,进一步增强林农对国储林政策的理解,能为从江县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注入活力,逐步推动其成为从江县的重要特色支柱产业。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务实高效的全县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林下中药材快速发展。科学编制规划,认真做好与国家、省、州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结合从江县实际,编制和完善近期、远期的发展目标,突出重点。要结合不同地势、不同气候、不同土质等条件,统筹规划,重新梳理制定淫羊藿、铁皮石斛和瑶药等道地的种植区域,采取套种等方式,不断扩大种植面积。
4.2拓宽投融资渠道,夯实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扶持政策,充分研究国家、省、州相继制定的有关促进中药材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加快林区运输通道、消防通道、管护通道等建设。根据全县中药材种植基地现状,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中,优先安排完善中药材基地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申报产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协调金融部门增加贷款额度,尝试运用SPV模式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夯实种植基地基础配套设施,提高机械化和标准化水平,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不断激发群众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积极性,实现中药材产品量和质大幅提升。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围绕从江县优势资源和全产业链,做好项目策划论证和包装推介,上下联动、主动出击,在扶内的同时,着力引进一批大型企业、药商投资从江县中药材产业。加快推进瑶药产业园建设,一方面要高标准规划建设园区,构建产、加、销、储一体的中药材集散地,另一方面要引进优质企业,培育中药材特色产业集群,为县域经济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
4.3抢抓桥头堡政策,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做优做精特色优势农产品,提高重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打造全国食药同源中药材重要种植基地和加工贸易基地,加强种植标准和和技术应用的推广。建立中药材行业协会,制订林下中药材种苗选育、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等相关标准,编制从江县重点药材种植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保证林下中药材种植规范化和标准化。大力培育品牌,科学选定淫羊藿、铁皮石斛、灵芝等食药同源品种,集中力量重点打造、率先突破。
同时,抓好GAP认证、地标申报、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造本地特色产业标识,创新电商品牌,强化产品包装和推介,不断增强从江县中药材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中药材加工水平,加大力度培育现有4家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扩大产能或更新产品加工生产线,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强化人才队伍培养,争取省州以及江南大学加大对从江县淫羊藿、铁皮石斛和瑶药种植技术人才的选派,采取“点对点、一对一”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服务,开展标准化种植、采收、加工、贮存,切实提高中药材的品质。
5结语
林下种植和养殖作为从江县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为社会提供了健康、优质的林产品,属于生态友好型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的过程中,政府需立足于从江县的具体情况和产业优势,提供及时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发展林下经济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选育良种,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将种植养殖标准化,保障林产品产量高、质量好,实现从江县林下经济质的飞跃,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