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建成区道路绿化现状调查、分析及景观优化策略
赵厚涛,杨帆*(贵阳市城市绿化服务中心,贵州贵阳550003)
摘要:以贵阳市建成区城市道路绿化为研究对象,结合资料文献、实地调查数据及长期工作实践,对478条道路绿化的道路结构系统、绿化断面形式、植物多样性水平、景观效果等进行现状调查,分析调查中发现的规划设计不合理、植物多样性单一、全过程监管缺失等具体问题,提出景观优化策略,以期为今后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提供借鉴参考,并助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关键词:贵阳市;建成区;道路绿化;现状调查;景观优化
建成区是衡量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建设质量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城市化程度。建成区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公共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了城市绿化的骨架,兼具观赏性、连通性、服务性,联系城市其他的绿化空间,是城市绿地系统中各单元物质、信息、能量交流的媒介[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绿化已成为城市公共形象的直观代表,是展现地方文化、山水
贵阳市又称“林城”,在2004年、2008年分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根据2023年统计数据,市域森林覆盖率55.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26%,具有“林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城在园中”的山水城市特色风貌。在道路绿化方面,贵阳市持续秉承“生态立市”建市理念,启动实施二环八路景观提升、“一路一景”道路提质、立体空间绿化美化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绿化建设如火如荼。党的二十大以来,贵阳市拟在市区道路行道树乡土树种应用、城市绿化“绿变彩”、林荫道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开展景观提升,做成民生实事。因此,及时开展现状调查,梳理总结贵阳市建成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提升策略十分必要。
1城市道路绿化建设
按城市道路在路网中地位、功能等不同,一般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4个等级[2]。道路绿化建设应符合交通安全、生态保护、环境美化等要求,与沿线城市风貌相协调,处理好与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的关系,并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CJJ/T75-2023的相关要求[3]。
城市绿化中有一个“园林景观路”的概念,指绿地率≥40%,强调绿化景观效果,展现城市特色风貌,具有较高园林绿化品质的城市道路,如贵阳市的花冠路等。此外,在城市基层管理实际中,“背街小巷”绿化也常作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末梢系统和有机补充。背街小巷一般指城市四级道路系统以下的一些“背”而“小”的路带空间,如城市辅道、狭窄道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步行街,以及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等范围内的小街道、小胡同、小巷子等,是城市的毛细血管。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中有生命的公共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绿带绿化、交通岛、社会停车场及立体交叉绿化等[3],其中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及路侧绿带,具有线性分布、连续性强、服务交通等特点。道路绿化断面形式可分为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等各种形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深入人心,在道路绿化建设中,林荫道、慢行交通绿道以及道路生态廊道的建设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也是国家园林城市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选及复查的重要指标[4]。在不断完善的国家行业标准规范体系指导下,江苏、北京、上海、成都等国内多个省市出台了道路绿化、林荫道设计、绿道建设等方面的地方标准,武汉市还开展了“最美林荫道”的评选。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对本地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建设管护等方面的树种选择、色彩搭配、施工工艺、精细化管养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如张军等[5]对杭州市道路绿化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高焕章等[6]调查了福建省厦门市中心城区道路绿化的现状,对构景特征进行分析;石红旗等[7]对太原市城市道路绿化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董兮[8]对北京市道路绿化设计进行了探讨;尹冬勋[9]对桂林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梁发等[10]立足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背景,开展了武汉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实践。这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调研工作立足当地实际,深入调查,科学分析,并由此提出改进建议或发展对策,对提升道路绿化建管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十分有利。
贵阳市道路绿化研究方面也有很多有益的探讨,如李薇[11]抽样调查了贵阳市道路绿化现状,包括了38条道路和5个城市广场,调查重点集中在植物多样性研究;周文娟等[12]主要对贵阳市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进行分析,侧重在道路绿化设计方面;安静等[13]对云岩区51条城市道路的行道树配置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在综合前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第一次全面概括贵阳市建成区道路绿化现状,结合从业多年以来的建设、管护工作实践,较为系统地梳理贵阳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提出景观优化策略,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