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城市道路绿化存在问题分析

   2025-03-23 赵厚涛0
核心提示:贵阳是典型的山地城市,2015年统计,在主城区就有约118个自然山体,道路桥隧比很高;且由于历史原因,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道路交通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不够科学,道路建设用地和绿化用地的矛盾更加尖锐
贵阳市城市道路绿化存在问题分析
 
3.1道路规划设计不合理,绿化配置不科学
 
贵阳是典型的山地城市,2015年统计,在主城区就有约118个自然山体,道路桥隧比很高;且由于历史原因,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道路交通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不够科学,道路建设用地和绿化用地的矛盾更加尖锐,存在挤压绿化空间的现象。90%以上道路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和辅道,绿化断面形式以一板二带式和二板三带式为主,分车绿带等绿带设置受限。部分道路人行道过窄,据统计,在建成区553km的主、次干道中,有16.2km没有设置人行道,人民大道、延安南路、黄河北路等主要道路的部分路段,共约有32.4km的人行道宽度只有2m左右。为保证1.5m的有效通行宽度,行道树种植树池宽度受限,甚至难以种植,遮阴效果和绿化景观受影响;人民大道、北新区路等多条道路沿线人行道宽度不一致,造成行道树未连续种植,有缺株现象。
 
3.2植物多样性水平低,乡土植物应用不足
 
根据调查,贵阳市道路绿化植物多样性水平较低,很多优良的乡土树种开发应用较少。行道树中应用较多的树种为樟树、悬铃木、桂花、广玉兰、银杏、樱花6种,数量总占比高达81%。樟树作为贵阳市市树,又是适应性强的本土物种,占比40.86%,虽然体现了地方特色,但是种植过多,在总体层面影响了生物多样性水平和城市道路景观的丰富性;尤其是贵阳属于光照较少的城市,而老城区樟树等常绿树种种植过多,影响了冬季道路采光效果。此外,在2020年前,建设单位喜欢应用大规格银杏作为行道树,但因土壤立地条件差,发枝能力受限,遮阴效果差。
 
部分道路出现植物选择不合理和配置不科学现象;如双龙区广泛使用了广玉兰作为行道树,该树种属于喜肥树种,因施肥管养不到位,出现大量死亡现象;宝山路的人行道、分车绿带间距6~8m,行道树的香樟和分车绿带的悬铃木均是生长较迅速、树冠较大树种,加之修剪不及时,目前已出现悬铃木挤压遮蔽香樟空间的现象。还有如贵安新区、观山湖区作为新区,道路绿化建设资金充足,立地条件好,所以部分路段盲目追求景观效果和植物层次,在道路绿化中大量密植乔灌木,几年下来植物生长空间不足,景观杂乱问题突出;有些道路行道树存在挤占人行道空间问题,如长江路的桂花,正方形花池高×宽为1.0m×1.5m左右,对局部狭窄路段的行人通行影响较大。
 
3.3道路绿化重要性被忽视,全过程管理缺失
 
3.3.1项目审批和监管制度不健全。贵阳市在建设项目总图会审等项目事前审批流程中,自2018年起取消了绿化施工图审查等关键环节,仅对绿地率指标进行简单要求;此外在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验收环节,取消了绿化施工建设专项验收,而保留了市政、人防、消防等专项验收,园林部门仅能对绿地率进行事后的抽查复核,造成监管缺失。在绿化成果保护和恢复方面,也存在监管制度滞后和实施困难的问题;比如延安南路地铁3号线、黄河路地铁S1号线等项目施工过程中,将施工场地内的行道树进行了移植,一定程度影响了道路景观;此外,根据园林部门的后期跟踪,很多项目移植到新栽植地点的树木,存在过度修剪、过度密植或养护缺失等问题。
 
3.3.2绿化施工建设过程缺乏科学监督协调。道路工程项目建设中,绿化施工工序往往在其他工程结束后实施,其施工空间常被其他市政设施挤压;建筑渣土、施工材料等常常就地转运回填为绿化基质使用,而施工方很少按《绿化种植土壤》《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标准对基质土进行土壤改良或更换。北二环、珠江路等部分路段的行道树,在种植5年以后长势仍然没有明显好转,长势极差,难以形成遮阴效果;此外绿化建设还存在片面追求大树现象,如花果园片区道路存在急功近利追求景观效果、过度密植的现象等。
 
3.3.3绿化管养重视不足。在绿化管养环节,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和管护公司,特别是2019年事权下放后,贵阳市道路绿化的管护主要由区级绿化部门负责,但区级绿化部门除了观山湖区、白云区等几个区外,其他区市县并没有独立的绿化管理机构,人员配置也经常由市政部门技术人员兼任。此外对市场上的绿化管护企业的管护资质没有要求,从业门槛较低,造成很多保洁、物业类的公司通过公开招标进入到管护项目中,导致目前贵阳市道路绿化管护质量、水平明显下降。
 
3.3.4大众认识宣传不够。贵阳市作为山地城市,老城区道路系统比较狭窄,交通出行堵车严重,常位列全国最堵车城市排行榜前十之列,因此很多领导、专家以及市民对道路绿化存在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绿化侵占了道路空间,常常要求降低道路绿化率,甚至在2018年贵阳市园林部门收到的人大、政协提案中,有代表提出取消道路中分带绿地,增加道路车行道等建议。

新老城区道路绿化建设不均衡
 
3.4新老城区道路绿化建设不均衡
 
由于历史原因,南明区、云岩区等老城区道路绿化建设比较早,因此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行道树老化、绿化空间不足、景观形式单一等问题。而观山湖区作为2006年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区,其道路绿化规划和建设,包括管养水平都明显高于老城区道路,比如林城东路、金阳南路等道路中分带绿地常宽达6m以上,种植有玉兰、红叶李、雪松等乔灌木;绿道建设、道旁口袋公园建设水平也很高。
 
3.5产学研用出现脱节
 
3.5.1苗木产业基础弱。目前,贵阳市道路绿化的苗木基本上以常规品种为主,且大多来自其他省市苗圃。在贵阳市苗木产业方面,2022年统计现有花卉苗木生产经营企业554家,花卉苗木生产面积2720hm2。其中花卉生产企业16家,生产面积140hm2,年产量2123万株(盆、枝),年销售量1446万株(盆、枝),年销售额2982万元;苗木生产企业538家,面积2586.7hm2,年产量3094万株,年销售量360万株,年销售额1500万元。贵阳市苗木产业存在基础弱、规模散、投资少、拳头产品少等问题。
 
3.5.2科研成果转化不足。在乡土新品种应用方面有所缺憾,代表路段仅有石标路的紫荆新品种“四季春一号”,其余大多为外省市引入。究其原因是链条存在脱节:省林科院、省植物园在品种研究上有一些建树,也曾经推出过金花茶、山茶、西藏虎头兰等观赏品种,但是并没有在市区绿化中得到很好应用;原贵阳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曾经推出的金佛山方竹、叶上花、板凳果等品种,也没有在道路上得到普及;惠水县等地方苗圃,也仅仅是作为常规花卉苗木中转的基地,在繁育新品种、普及新技术方面缺乏热情,也没有得到专家、行业的科学指导。
 
 
更多>相同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