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属竹材加工与利用
竹材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竹炭、竹地板、竹木工艺品、竹浆造纸、竹纤维纺织和竹制一次性餐盒等制品。通过对不同竹属不同竹种竹材的化学成分比较发现,金佛山方竹(Ch.utilis)竹材中综合性纤维素含量为79.67%,α纤维素含量为50.79%,酸溶木质素含量为1.95%,戊聚糖含量为20.89%[68]。通过对金佛山方竹(Ch.utilis)的竹材进行方竹炭研究发现,其解热特征曲线与毛竹相近,符合《竹炭》等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要求[69]。通过对竹材微管结构研究发现,筇竹[Ch.tu-midissinoda(Q.tumidinoda)]的导管分子长度为201.81um,导管分子直径为50.151μm,纤维长/宽比为93.97,节间维管束径向直径为204.853μm,分布密度为9.935个/mm2;从力学角度和构造综合分析,其他竹种优于筇竹[70]。通过对方竹(Ch.quadrangulavis)纤维形态特征研究发现,影响方竹竹材纤维形态的主要因子是年龄、竹竿垂直部位和竹竿水平部位,胸径为2.0~3.0cm的2年生方竹竹材的垂直中部的水平中层的纤维质量较为理想[71]。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年龄对方竹(Ch.quadrangulavis)竹材的基本密度和干缩性影响极显著,胸径对方竹竹材基本密度影响极显著;年龄的影响程度大于胸径和竹竿部位[72]。


展望与建议
目前,关于方竹属内竹种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少数竹种。虽然目前发现了较多的方竹属竹种,但是有的竹种保存率和保留量较少,个别竹种生存环境破坏和缺失严重,缺少大型的方竹种质资源圃基地建设;存在大面积大力发展单一竹种的现象,弱化了个别或稀有竹种的保存和应用;这些方面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引导和专业科学技术人员的辅助指导;由于方竹种质资源圃的建设和管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议发现一个方竹属竹种,将其引种扩繁,保存和构建种质资源,如构建方竹属科普基地或方竹属竹种特色旅游开发经济园区,形成基地或园区自给自足和自我管护的长效机制。由于竹子的生长状况会根据地理环境如海拔、湿度、光照、温度、土质等情况而发生表型形态上的变化,使得同一竹种在不同地方不同生境条件下表型出现差异,增加了方竹属竹种分类的难度,建议将传统的依据表型形态进行分类与分子遗传层面的分类相结合,细化或统一方竹属内的竹种分类。
竹笋保鲜技术依然是新鲜竹笋辐射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促进竹笋加工及产业化发展,建议在竹笋主产区加强建立县级、市级、省级竹笋加工龙头企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发展。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需加强形象宣传与推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科技带动作用,努力实现产业化经营,加强竹笋加工企业的孵育和培育[64],加强方竹林造植和管护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竹笋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和建设[62]。
由于方竹属竹种较多,分类较为复杂,尚有进一步商榷和细化的空间,如原筇竹属竹种,有的竹子分类学者认为筇竹属部分竹种春季出笋,方竹属部分竹种秋季出笋,形态和生物学等特性不同应归为不同属;有的竹子分类学者认为筇竹属部分竹种和方竹属部分竹种在一些生物遗传序列上存在共性,应合并为同属;不论筇竹属独立成属还是并入方竹属均有其依据,本研究对筇竹属分类学上的争论尚无定论,仅初步整理方竹属(含原筇竹属)已报道竹种的研究现状。
竹子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以期为后续竹类学者研究方竹属竹种遗传种质资源鉴定、系统发育或亲缘关系远近、竹种归属归类划分或合并等科学研究提供铺垫,使我国竹类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更加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