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口袋公园常见植物及景观设计要点

   2025-02-19 张米世嘉0
核心提示:作为提升城市绿化品质的有益补充,口袋公园具有选址灵活、离散分布、资金投入经济划算等特点,能为市民营造舒适宜人、景观优美的休闲环境,成为公园城市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及市民美好生活的空间依托。基于
青岛市口袋公园常见植物及景观设计要点
 
摘要:作为提升城市绿化品质的有益补充,口袋公园具有选址灵活、离散分布、资金投入经济划算等特点,能为市民营造舒适宜人、景观优美的休闲环境,成为公园城市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及市民美好生活的空间依托。基于此,结合青岛市自然概况,分析了口袋公园常见植物及景观设计原则,并从特色植物景观营造、特色空间景观营造、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建管结合,打造精品4个方面,论述了口袋公园景观设计要点,旨在打造特色性和适用性兼具的口袋公园,提升公众的生活归属感和幸福感。
 
口袋公园是指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等,采用见缝插针的方式,打造规模较小的城市微空间。在现在快节奏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渴望一片宁静的绿地能够安静地坐下来放松身心,而口袋公园就是首选。居民可以散步、锻炼、阅读或者简单地坐着享受片刻宁静的同时,均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近年来,青岛市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越来越多的闲置空间被充分利用,口袋公园的建成投用,为居民休闲娱乐的选择再添“新场景”。植物的选用和景观设计对于口袋公园建设至关重要,在提高公园建设的特色性和适用性,提升人们生活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因此,本研究结合青岛市口袋公园建设现状,探讨了青岛市口袋公园常见植物及景观设计要点,旨在不断提高口袋公园建设水平。
 
1青岛市自然概况及口袋公园常见植物
 
1.1青岛市自然概况
 
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地处119°30′~121°00′E、35°35′~37°09′N,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年均气温约12℃,年均降水量约660mm。区域土壤主要有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盐土,其中,棕壤是全市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面积49.37万hm2,占土壤总面积的59.80%。青岛市植物种类丰富繁茂,据统计,共有植物资源1237种,分属152科654属[1],占山东省总植物种类的80.00%以上。截至2022年12月,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11m2[2]。
 
1.2青岛市口袋公园常见植物
 
近年来,青岛持续开展绿化攻坚行动,通过拆墙建绿、见缝插绿等方式,积极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打造出一处社区休闲娱乐的邻里空间和文化记忆空间,在有效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丰富居民生活空间,以不断提升市民的绿色获得感、幸福感。截至目前,青岛市已建成口袋公园460余个,2024年计划再建设140个口袋公园[2],口袋公园数量的日益增加,既能为居民提供了更多近在咫尺的休闲娱乐场所,又能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品质。

青岛市口袋公园常见植物
 
植物是口袋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公园景观的关键材料,其在提升口袋公园的生态性和美观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青岛是山东省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城市,为口袋公园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植材资源。根据植物类型主要可分为乔木、灌木、地被、水生植物4类。代表性植物及生长特点详见表1。
 
2口袋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的地区或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在设计口袋公园景观时,应充分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居民需求因地制宜展开设计,巧妙布局,实现人文和生态的完美结合[3]。
 
2.2文化融入原则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地域文化及场所精神,包括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建筑等,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特征的关键所在[4]。因此,应充分挖掘、提取城市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口袋公园景观设计中,以提升口袋公园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加深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传承和弘扬当地文化。
 
2.3以人为本原则
 
建设口袋公园的目的是服务于人,在口袋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充分结合不同群体需求,布设活动休憩空间以及相关联的活动设施,满足不同年段人群的活动需求。例如,若来公园人多为老年人,应将适老化、无障碍设计融入景观设计中;若公园周边多为写字楼,应在公园内提供更多休息座椅,以便游人休息。
 
2.3以人为本原则
 
建设口袋公园的目的是服务于人,在口袋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充分结合不同群体需求,布设活动休憩空间以及相关联的活动设施,满足不同年段人群的活动需求。例如,若来公园人多为老年人,应将适老化、无障碍设计融入景观设计中;若公园周边多为写字楼,应在公园内提供更多休息座椅,以便游人休息。
 
2.4协调发展原则
 
口袋公园多位于市区,大多采用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打开围墙等方式进行建设。因此,其景观设计应精心设计,统筹考虑,既要全力营造特色景观休憩空间,又要完善综合功能,实现生态景观、休闲游憩、体育健身、科教文化、防灾避险、社区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协调发展[5]。
 
3青岛市口袋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3.1特色植物景观营造

特色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景观与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地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口袋公园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植物景观作为景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突出特色,打破“千园一面”的局面,实现植物与口袋公园的有机融合。在植物配置上,可结合乡土植物资源的挖掘、彩叶植物的利用及栽植当地人民喜爱的植物,注重植物色、香、姿、韵的搭配,打造地域化的植物景观风貌。同时,在植物空间配置上,采取列植、丛植、群植等形式,营造出多种仿自然或半自然群落景观,提升植物景观的生态性和自然性[6]。例如,青岛市乐融路口袋公园,以表现水滴的汇聚为文化元素,同时,结合青岛市市花———耐冬为元素,栽植500多棵乔灌木,打造一个平面设计造型为耐冬花形状的社区公园(见图1)。
 
植物品种包括有黑松、雪松、松树、朴树、五角枫、榉树、白蜡、国槐、樱花、海棠、红梅、四季春巨紫荆、彩叶豆梨、棣棠、紫薇、绣球等,不仅植物多样性特色突出,美化了城市环境,而且由于口袋公园为耐冬花形,也提高了市民对公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机会。
 
3.2特色空间景观营造
 
空间营造是口袋公园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7],是指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通过合理调度安排景观元素,如山水、道路、花草等,营造出特色化或情感化或趣味性的空间。口袋公园空间景观应在强调功能性、生态性的同时,还应具有视觉美感和人文气息,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美好、惬意的生活空间。同时,不同的空间景观营造出来的氛围也可以满足不同人群所需要的心理需求,使观者能身处其间感受到空间之美。

特色空间景观营造
 
青岛市濒临黄海,被誉为漫画里的“海滨之城”,海洋文化成为城市的独特标志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口袋公园景观设计可通过融入海洋元素,以打造唤醒人们海洋文化认知的景观空间,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青岛独特的气息和魅力。例如,青岛市莘县路和小港一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口袋公园(见图2),以海洋为主题,通过打造蓝色活力健身步道及多彩花境设计,使口袋公园成为一处充满诗意、浪漫的滨海空间,醒目、鲜亮的景观空间,为社区增添活力的同时,也凸显了海洋主题,让人眼前一亮。
 
3.3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水环境、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青岛市夏季多台风天气,雨水较多,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青岛市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结合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在口袋公园建设项目中引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打造全新绿色空间,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的目标[8],进而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青岛市口袋公园常见植物及景观设计要点
 
在具体设计中,通过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将雨水收集与景观绿化设计相结合,充分发挥口袋公园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净化和缓释等作用,以平衡城市建设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综合提升、径流污染的有效削减及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9]。例如,青岛城阳区山城路口袋公园,通过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完善景观的功能设计,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见图3)。例如,健身步道采用透水地坪,并结合现状排水沟进行设计,具有吸收水分和涵养部分水分的作用;建设生态植草沟、浅凹绿地等设施收集雨水,延缓径流峰现时间。
 
 
3.4建管结合,打造精品
 
园林绿化讲究“三分建、七分管”,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提高园林绿化质量的主要手段,而口袋公园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其建成后的养护管理更是尤为重要。公园完成建设后应明确管理方责任,科学制定养护计划,由范围内养护单位开展日常精细化养护工作,同时,加强巡查检查,既要解决口袋公园内景观环境的整洁、园路修缮、配套设施维护等实际问题,又要做好植物日常养护和设施设备定期维修,让“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更好地发挥绿化美化、便民惠民的作用,更好地守护百姓的“微幸福”。例如,为了提高口袋公园绿化品质,青岛市自2019年开始试行“市民园长”制[10],通过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创新口袋公园管理模式,让市民和游客参与到公园管理中,这不仅是推进城市公园“共建、共治、共享”的有益尝试,也是提升城市口袋公园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城市边角地或废弃地建设口袋公园,不仅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促进了城市生态平衡发展,而且让附近的居民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就近健身”,是提高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措施。随着青岛市口袋公园数量的急剧增加,应科学合理地开展公园景观设计,营造出优美景观效果的同时,不断提升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和功能性,进而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