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林业种质资源普查概况与档案管理改进建议
摘要:阐述了开展林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意义及实施方案,分析了诸城林业种质资源普查结果,并就提高诸城市林业种质资源档案管理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旨在进一步推动诸城市林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高质量完成。
林业种质资源是保障林业生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战略性资源[1]。诸城地处我国山东半岛东南部,四季分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尤其是南部地区的密州、皇华、桃林、桃园、林家村等山区镇街森林资源丰富。开展诸城全域林业种质资源调查,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开展科学研究、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诸城市调查到的植物共计368种,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种质资源是古树名木,诸城有一级古树5株、二级古树3株、三级古树214株。
1开展林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意义
1.1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种质资源在长期来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经过几年或几十年的社会发展,植物的种质资源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就需要每隔10年左右对区域的种质资源进行摸底调查,以掌握不同树种和品种的种质资源分布情况,尤其是古树名木、珍稀、濒危和诸城特有的种质资源,为以后开展针对性的保护工作提供基础。
1.2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及旅游价值
一方面,丰富的种质资源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林业种质资源调查和档案的建立有助于了解和保护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相互关系。而古树名木是研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演替规律珍贵的实物资料,有助于了解当地生态系统在漫长岁月里的发展演变历程。古树名木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它们的生长状况反映了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文等诸多生态因素,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古树名木往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当地居民生活的记忆,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地方文明的标志[2-3]。例如,诸城境内皇华后寿塔村的古银杏树,树龄在千年以上,为一级古树,是诸城境内现存最古老的银杏树,见证了诸城悠久的佛教历史。古树名木常与民间传说、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有着密切联系,对其进行调查和保护,不仅有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还能提升游客观赏兴趣,提高当地旅游品质。
1.3是进行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准确详实的掌握辖区内的林业种质资源数据,不仅能为制定森林抚育、采伐、更新等营造林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利于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而且有助于了解森林病虫害和防火重点区域,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防灾措施,以减少灾害的发生和降低损失。
1.4有助于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数据档案材料的支撑。取得详实的林业种质资源数据,一是能为林业产业规划提供支撑,促进林木生产加工、森林旅游康养、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健康稳定增长;二是可以更好地评估林木资源价值,是实现森林资源碳汇交易的重要基础,也为森林资源产业化管理提供了依据。
1.5有利于开展林木保护工作
在种质资源调查中,尤其是对于古树名木、稀有植物和当地特色植物等,确定其地理位置、坐标、数量、种类、生长状况等,能为今后制定相关保护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2林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2.1前期准备
2.1.1组建专业团队。组织召开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会议,确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团队,选拔具有丰富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担任普查工作负责人,负责整体工作的协调推进。
2.1.2招募各类专家。招募植物分类学、园艺学、风景园林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专业的调查团队,确保团队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调查技能。
2.1.3组织培训。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植物分类、档案整理、标本制作、数据处理、电子档案等内容,应通过相关组织培训,使工作人员熟悉种质资源普查的目的、方法、技术规范和相关安全注意事项等。但在植物分类方面,即使通过专业的培训也很难短时间内掌握所有相关知识,针对不能确定的植物类型,可通过安装“形色”等专业的植物识别软件进行分类,也可通过邀请植物分类学专家来确定,提高工作效率。
2.1.4确定普查方案。种质资源普查的方案包括目的、区域、方法和时间计划4个方面。林业种质资源普查的目的是调查域内的林业植物资源,一般不包括农作物,重点包括古树名木、野生植物、花卉等种质资源;普查的区域是诸城全境;普查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处理鉴定制作等;普查的时间节点以春、夏、秋三季为宜,冬季因树木落叶、野草枯萎不适合进行普查。
2.1.5收集资料。通过广泛收集文献、报告、电子档案等信息,了解全市已有的种质资源的种类、位置分布等信息。
2.1.6物资设备保障。一是野外调查专业设备,包括GPS定位仪、土壤采样器、对讲机、高枝剪、标本夹、相机、望远镜、铲镐、记号笔、铅笔、水笔、记事本、刀子等;二是室内设备,包括解剖显微镜、放大镜、土壤养分分析仪、水质监测仪、烘干箱等;三是防护用品,包括防晒服、手套、雨具、登山鞋、安全帽等;四是办公用品,包括打印机、电脑等;五是根据路况选择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乘坐摩托车时务必佩戴安全头盔。
2.1.7设计调查表格。开展林业种质资源野外调查时认真填写调查表格,包括调查地点、样点编号、地理坐标、调查日期、森林主要树种、森林主要树种描述和优势树种树高、胸径、冠幅、林分密度及有无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林下植被种类、林下植被覆盖度、林下植被高度、土壤类型、土壤酸碱度、土壤肥沃情况、土壤厚度、野生动物种类数量、调查人签字等基本内容。样点编号规则是镇街区-村-XXX,每个样点所拍摄照片的编号规则是镇街区-村-XXX-拍摄重点内容的描述。
2.1.8建立沟通机制。沟通机制包括团队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团队内部沟通主要是通过建立微信工作群,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工作协调;外部沟通主要是在林业种质资源调查的过程中与有关单位和机构建立联系,争取支持和合作,同时,通报林业种质资源普查业务工作进展情况。
2.2实施野外调查
2.2.1样点布设。按照抽样调查的方法合理确定样点,样地的选择要能反映该区域森林资源的总体特征和分布规律,同时,根据调查对象的变化规律以及资源分布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样点密度,以提高样点布设的科学性、代表性和针对性。
2.2.2古树名木调查。可采用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调查古树名木,所有调查方式都以实际调查为最终准则,古树名木的编号规则与种质资源调查规则相同。古树名木调查内容除了与种质资源调查相同外,还包括保护现状调查,既包括保护标志、围栏、标志牌,以及周围环境对树木的影响,又包括树木生长状况、树龄等,并对每株古树进行拍照留档。
2.2.3准确记录数据。野外调查会产生大量数据,需要及时、准确地将各种调查结果记录到调查表或直接保存在电子设备中。在记录过程中使用通用的专业术语,每天调查完成后及时整理和复检当天产生的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正,若发现较严重的问题时应重新进行调查。
2.3种质资源标本档案制作和建档
种质资源标本一般指的是腊叶植物标本,制作流程包括采集、压制、上台纸、保存等环节[4]。通常采集花、果实等,雌雄异株的植物要分别采集雌枝和雄枝,有寄生植物的要连同寄主一起采集,开花植物标本应记录花的颜色,标本夹要每天换纸,对于多浆植物要切开压制,球茎和鳞茎植物压制前应用开水烫死,标本保存过程中注意防虫和消毒。
3诸城林业种质资源普查结果分析
3.1植物种植资源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诸城市境内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均有分布,共有植物192科368种。根据1999年9月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诸城共有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为银杏、水杉、水蕨、中华结缕草、莲。根据1984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诸城有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栽培种,为杜仲。诸城南部山区野生林业种质资源种类更为丰富,这与当地的丘陵地貌地形特点相适应,也是多年来诸城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成果体现。
3.2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结果分析
诸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名人辈出,境内的古树名木资源十分丰富。根据调查统计,境内共有一级古树5株,其中,树龄在千年以上的1株、二级古树3株、三级古树254株;古树名木共有44种,其中,国槐数量最多,有65株,其次是银杏,有31株,其余是侧柏18株、朴树7株、桂花6株、麻栎5株、柿树5株、五针松5株。3.2.1古树树种偏好。诸城市内栽植的古树名木与当地的传统文化有关。槐树寓意不屈不挠、延年益寿,故而栽植最为广泛;银杏又名公孙树,寓意长寿、生命力旺盛,深得诸城人民的喜爱;侧柏为常绿树种,寓意万古长青、子孙兴旺,多用于祭祀,广泛用于墓地,象征着纪念和永恒,同时,侧柏具有防虫功能,在古代可用来防止虫蚁毁坏棺木和尸骨;柿树寓意事事如意,多栽培在院内,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期望;诸城刘墉板栗园被誉为“古树王国”,是一处集旅游观光、农业生产活动于一体的园林,园内有1909棵树龄200年左右的古树,古树树种与当地名人及经济发展有关,据悉这里曾是清代大学士———刘墉的私家园林,也是江北最大的板栗生产集散地。
3.2.2散生古树地理位置分布特点。诸城市古树名木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即城区和山区栽植数量多。密州街道地处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数量最多,说明诸城城区人民栽植树木历史悠久;桃林镇、皇华镇、林家村镇的古树名木数量依次递减,均超过20株,说明山区的地理自然环境更加适合古树名木生长。
4诸城市植物种质资源档案的建立与保存方法及改进建议
4.1档案的建立与保存方法
诸城市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产生的档案材料有2类:一是纸质的调查记录和表格档案。按照镇街区顺序分别将纸质材料整理成档案,制作档案目录,并在每张纸上记上页码,古树名木和其他林业种质资源分类制作档案,纸质档案要存放于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室;二是以拍摄的实物照片及输入电子产品为主的电子表格档案。电子档案的制作与纸质档案一样,分种质资源和古树名木2类,具体文件夹建立顺序是:种质资源(古树名木)→镇街区→带序号样地(带序号古树名木)→各类文件和照片(文件名要跟文件或照片内容相符合)。电子档案要至少保存2份,可通过刻录光盘、移动硬盘、本地电脑中等方式分开进行存放,防止因设备或电子材料损坏等原因造成档案丢失。
4.2改进建议
一是档案管理智能化水平较低,缺乏智能的档案管理设备和场所,建议增加投入,提升档案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二是档案管理业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人员,建议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三是强化档案安全工作,档案库房若与办公场所高度重合,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建议加强安全防护,防止档案的泄露和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