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地区乡村庭院可食地景营建策略

   2025-02-08 怀丽欣2
核心提示:狭义的庭院即指院墙范围内相对有限的空间,我国北方庭院中具院墙的较为普遍,而南方地区中许多传统庭院多不设院墙[2],因而本研究中的乡村庭院囊括了乡村庭院建筑前后、宅旁绿地,其中包括某一乡村庭院建筑周围的果园、菜园、水池等
长沙地区乡村庭院可食地景营建策略
 
摘要:可食用植物作为乡村庭院设计的主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长沙地区乡村庭院为例,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结合文献的阅读与整理,从可食用植物种类、搭配、营建方式、种植方式方面来进行阐述,结合景观设计原则与长沙地区乡村庭院的特点,因地制宜提出长沙地区乡村庭院可食地景营建策略。
 
1相关概念界定
 
1.1可食地景
 
可食地景,或称可食用景观(EdibleLandscapes),是在都市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不仅能从形式上起到美化空间的作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为居民的闲暇生活提供娱乐休闲形式的一种景观[1]。本研究探讨的可食地景主要是选用果树、蔬菜、粮食作物、香草、药草等可食用植物进行的综合设计。
 
1.2乡村庭院
 
狭义的庭院即指院墙范围内相对有限的空间,我国北方庭院中具院墙的较为普遍,而南方地区中许多传统庭院多不设院墙[2],因而本研究中的乡村庭院囊括了乡村庭院建筑前后、宅旁绿地,其中包括某一乡村庭院建筑周围的果园、菜园、水池等,这些元素在空间上起到了一定的围合作用,其土地权属归属于某一乡村庭院住户。综上,本研究的乡村庭院范围是由某一乡村庭院的土地权属所决定的庭院范围。
 
2实地调研
 
2.1长沙地区乡村庭院概况
 
长沙地区乡村庭院概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推进长沙市乡村振兴示范市创建,根据《长沙市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规划纲要(2021-2025)》,长沙市于2021年4月22日发布了《长沙市全域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实施办法》。
 
根据该实施办法,长沙市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共建设4000个“美丽宜居村庄”,每年建设800个左右。截至2022年底,长沙市全市已建成美丽宜居村庄1724个。在该实施办法中,“美丽宜居村庄”的创建标准包括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其中“村庄美”提出“菜园、花园、果园整洁有序,菜地规范平整,围栏美观,整齐实用”,而本研究中的可食地景理论在乡村庭院中多应用于菜园、花园与果园中,所以从长沙地区“美丽宜居村庄”中选取目标村庄,更具代表性。

长沙地区乡村庭院可食地景营建策略
 
长沙市分为中心城区和外围区域,中心城区为东、南、西二环和三一大道围合的区域,即芙蓉区、雨花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五区;外围区域包括除中心城区外的长、望、浏、宁三区一县,即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是长沙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长沙市2021年共建800个“美丽宜居村庄”,其中,天心区10个、岳麓区40个、开福区10个、雨花区20个、望城区120个、长沙县130个、浏阳市240个、宁乡市230个。
 
根据此数据,2021年中心城区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占比为10%,其中岳麓区占5%;外围区域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占比为90%。综上可知,长沙市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重点在长沙市外围区域,其次在中心城区中的岳麓区。本研究根据建设“美丽宜居村庄”重点区域,将研究的区域聚焦于长沙市外围区域与岳麓区。
 
 
 
2.2调研样本的确定

长沙地区乡村庭院可食地景营建策略
 
为了使调研结果能够准确反映长沙地区乡村庭院的真实情况,本研究在已确定的研究范围内,通过91卫图助手的对照与相关资料的查询,综合村庄职能、村庄空间形态和庭院使用主体性质的三大乡村庭院调查样本选取的依据和标准[3],选取9个具有典型代表的村庄进行深入调研,分别是长沙县金井镇蒲塘村,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胜和村、淑一村,浏阳市永安镇芦塘村、坪头村,宁乡市双江口镇高田寺村,宁乡市沩山乡沩水源村,岳麓区莲花镇桐木村,各村具体位置如图2所示。选取调研的村庄隶属于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和岳麓区,包含休闲旅游、现代农业及传统种养殖业等多种产业,以及具有森林、矿产等不同资源类型的村庄。期望通过对不同主导产业、不同区域村庄的调研,确保有广泛多样的研究对象,为长沙地区乡村庭院的布局、类型分析打下基础。
 
2.3调研内容
 
对以上9个村庄进行走访调研,包括各个村庄中现状庭院的户数、庭院中建筑的位置、庭院中各功能空间的尺寸与位置,可食用植物种类、高度、数量、冠幅现状等。
 
3现状梳理与问题总结
 
3.1乡村庭院类型总结

现状梳理与问题总结
 
3.1.1依据平面布局形式分类。通过走访9个村庄,并结合各个乡村庭院航拍平面图进行分析,可以将长沙地区的乡村庭院依据平面布局形式分为以下6类,即:前院式、后院式、前后院式、侧院式、中心式和天井式[3](见表2)。

长沙地区乡村庭院可食地景营建策略
 
3.1.2依据庭院功能分类。根据调研走访,结合已有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将长沙地区乡村庭院依据功能的需求不同分为5种:即休闲娱乐型、城市休闲型、园林观赏型、生产生活型、自然生态型[4](见表3)。
 
3.2可食地景情况总结

可食地景情况总结
 
3.2.1可食用植物形式分析。通过调研走访,可以将长沙地区乡村庭院可食用植物种植形式归为种植槽式、圃地式、组团式、盆栽式、攀援式5种(见图3、4)。种植槽式指利用砖瓦、木头等对种植空地进行行列式分割;圃地式指庭院中单独围合的菜园或果园;组团式指在庭院中的小块空地进行自然式的栽植;盆栽式指在花盆、泡沫箱等容器中栽植小巧精致的植物,放在硬质铺装庭院中;攀援式指在竖向上种植植物,增加竖向绿化空间。虽然种植形式还算丰富,但是植物种植与种类上大多数忽略了景观性,只注重经济性,还有一些庭院直接将庭院空地废弃,利用率很低。
 
3.2.2可食地景现状问题分析。①景观系统性不强:从景观生态学与景观风水学的角度来看,庭院中现状可食地景景观性稍有欠缺,有的庭院高大植物较多,造成压抑的感觉;有的庭院中植物较少,造成空旷的感觉;还有一些庭院植物种植的位置不大合适,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②景观多样性较弱:一般以低矮时令蔬菜为主,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经济性,但是种类较单一。③景观服务功能不足:当前可食地景功能基本体现在生产和景观,缺少参与体验类的服务功能。由于乡村振兴的推进,游人更渴望田园生产生活体验,而现状庭院可食地景更多考虑的是生产性与生活性,而忽略了外来游人的需求,导致景观服务功能不足。④村民参与度不够:由于城市与乡村结构发生了变化,城镇化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导致一些村民到城市中生活,从而使乡村中人力缺乏,乡村中的可食地景得不到良好的改造或营建。
 
4长沙地区乡村庭院可食地景营建方式与策略
 
4.1营建方式

长沙地区乡村庭院可食地景营建方式与策略
 
4.1.1种植箱式。种植箱式可以种植颜色、种类、生长期不同的可食用植物,并且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位置的变化,灵活地营建庭院中的可食地景。种植箱式可以应用在硬质铺装面积较大的庭院中,其中的土壤是后填进去的。种植箱的形式可以根据庭院具体情况选择正方形箱、长方形箱、正方形与长方形结合箱、圆形箱、异形箱(见图5),种植形式上多采用规则式种植,
一个种植箱内可以种植一种或两种植物,有些种植箱内可以种植攀援式植物,整体营造的感觉是比较整齐利落的。适合种植箱种植的可食用植物要株形紧凑、花期长、适应性强,适用的植物有甘蓝、秋葵、百合、生菜、菠菜等。

长沙地区乡村庭院可食地景营建策略
 
4.1.2种植条式。种植条式可食地景适用于有小块空地而没有单独菜园的乡村庭院,采用的是直接在庭院中空地种植植物的形式。将空地分割成种植部分与通行部分,种植条周围一般利用砖块、木条、石材等进行围挡,围挡中间是种植土,这部分种植土是原本地下的土壤(见图6)。每一种植条可以按行列式种植相同种类或者不同种类植物,大多数可食用植物都适合种植条式的营建方式,整体营造的是规则式的可食地景。
 
4.1.3花境式。花境式可食地景有高度较一致的组团和高度变化较大的组团(见图7),这种形式注重植物的前、中、后景搭配,植物种类选择比较多样,呈现自然式的芬芳多彩的效果。一般应用在庭院中小块空地或者建筑边缘的零碎空地中,也可以将种植空地做成微地形形式,再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种植花境式可食地景。花境式可食地景采用的植物大多是多年生的白菜类、甘蓝类、叶菜类和茄果类等,如甘蓝、彩椒、佛手瓜、胡萝卜、生菜、苋菜、茄子、番茄、白菜、百合等。

长沙地区乡村庭院可食地景营建策略
 
4.1.4圃地式。圃地式可食地景一般应用在有独立菜园、果园的乡村庭院中,此类庭院一般都会将单独的菜园用栅栏等进行围合。圃地式可食地景的主要目的是能够生产一定量的可食用作物,景观性在其次。可以根据季节种植任意植物,也可以根据庭院的需求选择果树、花灌木进行种植,营造规则式的景观(见图8)。

长沙地区乡村庭院可食地景营建策略
 
4.1.5盆栽式。盆栽式可食地景适用于有小面积硬质铺装的建筑前庭,这种形式营建的可食地景比较精致,可以选择形态优美、小巧紧凑、色彩丰富、观赏时间长的可食用植物,可以单盆种植,也可以与不同种类的植物组合种植(见图9)。常用植物有观赏辣椒、百合、生菜、番茄、薄荷、香葱、小根蒜等。
 
4.1.6攀援式。攀援式可食地景尤其适用于空间较小的乡村庭院中,可以在竖向上增加绿化面积(见图10)。攀援式可食地景一般在庭院中的栅栏、围墙、廊架、建筑旁、亭子旁设置,将可食用藤本和其他类型可食用植物进行合理搭配,起到美观作用的同时,还能够为庭院中的人们提供遮阴空间。攀援式一般选用便于养护的藤本植物,如苦瓜、豌豆、丝瓜、葡萄、猕猴桃、黄瓜等。
 
4.2营建策略
 
4.2.1休闲娱乐型乡村庭院。休闲娱乐型乡村庭院一般是农家乐和乡村民宿,所以其中的景观应以观赏性和参与性为主,兼顾生产性,着重强调与城市庭院的区别,增强游人的体验性,注重游人的参与性。植物种类上选择红色、黄色与橙色系可食用植物营造兴奋、活力的氛围[5],如柚、柑橘、橙、火棘、水稻、小麦、玉米、花生、油茶、向日葵、油菜、菜心、雪里蕻、油麦菜、菊花脑、马齿苋、黄花菜、百日草、金盏菊、秋英、洋甘菊、翠菊、万寿菊、鸡冠花、桂花、蔷薇、蜡梅等;也可以选择蓝紫色系冷色调植物为主调营造宁静平和的氛围,如李、桑树、蓝莓、葡萄、百香果、大豆、油茶、甘蔗、红菜薹、羽衣甘蓝、苋菜、地肤、蕹菜、扁豆、百日草、秋英、矢车菊、荆芥、益母草、千日红、鸡冠花、牵牛、紫云英、凤仙花、亚麻、红蓼、飞燕草、蔷薇、紫薇等;同时可以结合色彩柔和的草本植物营造细腻精致的场所氛围,如青菜、甘蓝、生菜、莴苣、茼蒿、菠菜、芹菜、西兰花、西瓜、甜瓜、芫荽、小根蒜、姜等。可食地景营建形式可以运用种植箱式、种植条式、花境式、圃地式、盆栽式和攀援式,有大面积硬质铺装的庭院可以采用种植箱式、盆栽式,结合攀援式营建可以移动的可食地景,同时能够增加绿化面积;庭前有种植空地的庭院可以采用花境式,营建灵动活泼的可食地景,也可以采用种植条式,营建规则式可食地景,提高游人的参与度;有独立菜园、果园的庭院可以采用圃地式,让游客体验采摘乐趣,接触自然;有水池的庭院可以在水池周围采用花境式营建比较自然的可食地景。
 
庭院中其他场地与设施的营建要以乡土资源为依托,保留或增加娱乐场地和休憩场地,增添趣味性、休憩性设施,保留传统生产工具,用生产性景观小品与庭院的合理搭配,体现传统的乡土特色,使庭院更富有生活气息。
 
4.2.2城市休闲型乡村庭院。城市休闲型乡村庭院中的景观要根据使用者需求具体确定其中的首要功能,如有些使用者更喜欢观赏性景观,有些使用者更喜欢参与性、生产性景观,那么只要根据使用者需求具体确定即可。这类庭院整体的基调偏向悠闲、静谧,所以在植物选择上可以多以宁静平和与细腻精致的植物种类为主,如蓝紫色系可食用植物和小巧精致可食用植物[5]。可食地景营建可以采用种植箱式、种植条式、花境式、圃地式、盆栽式、攀援式,根据庭院具体情况来确定。
 
在场地设计上以景观场地和休憩场地为主,庭院风格可以以中国古典园林或现代园林为基调进行设计,增加精致的亭廊花架休闲性小品。
 
4.2.3园林观赏型乡村庭院。园林观赏型乡村庭院使用者一般都是当地乡村居民,他们希望自己的庭院营造得跟花园一样好看,所以观赏性是首要的,可以多使用一二年生药草类草花,如三色堇、堇菜、半边莲、美女樱、仙鹤草、委陵菜、玉簪、山麦冬、金银花、芍药等,同时搭配少量其他可食用植物进行可食地景的营建,花境式可食地景是这类乡村庭院的首选。具体营建方式可以采用种植箱式、花境式、盆栽式与攀援式,着重丰富植物季相与层次。
 
4.2.4生产生活型乡村庭院。生产生活型乡村庭院的主要功能是生产性,一般都会有独立的菜园或果园,所以菜园和果园是营建可食地景的主要区域。生产生活型乡村庭院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来营建不同类型的可食地景,例如蔬菜种植型、果树种植型、药材种植型可食地景,可以采用的营建方式大多数是圃地式与种植条式,所以在植物选择上以观赏果树类、观赏蔬菜类、药草类植物为主。
 
4.2.5自然生态型乡村庭院。自然生态型乡村庭院一般比较原生态,带来不拘一格的感觉,可以采用细腻精致与生动奇特的可食用植物,如葡萄、红菜薹、甘蓝、羽衣甘蓝、生菜、飞燕草、鸭跖草、紫菀等,结合花境式的植物种植,保留原生态的场所氛围。将庭院中具有乡土性的景观元素进行保留,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对庭院整体布局进行更新。注重文化元素的提炼和运用,如村民家中废弃的石磨、古井等可以改造成为庭院中的景观小品,这是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的一种方式,可以营造出农家庭院景观特有的历史文化。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整理调研内容,并阅读相关文献,提出了适合长沙地区乡村庭院的可食地景营建策略,力求在乡村庭院中设计建造出集景观功能、生态功能、参与功能、经济功能为一体的可食地景,形成优美宜居的乡村庭院,提升乡村庭院的综合价值。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