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对边坡绿化植物冬红生长及开花的影响

   2025-02-02 张杰0
核心提示:为探讨修剪对边坡绿化植物冬红生长性能和景观效果的影响,通过实施重剪与未修剪,对比分析冬红长势、分枝量以及开花量等指标变化情况,以期为冬红在边坡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修剪对边坡绿化植物冬红生长及开花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修剪对边坡绿化植物冬红生长性能和景观效果的影响,通过实施重剪与未修剪,对比分析冬红长势、分枝量以及开花量等指标变化情况,以期为冬红在边坡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为了维持冬红边坡绿化景观效果,宜在每年3-4月花后对冬红进行1次重剪,剪除位置为基部以上30cm,不仅有利于促进冬红分枝,提高边坡植被覆盖度,而且对促进枝条开花有明显作用,开花量显著增加,观赏效果较佳。
 
冬红(HolmskioldiasanguineaRetz.)又名阳伞花、帽子花,是马鞭草科冬红属植物,其生长速度较快,种植株高30cm的小苗,1年后株高为4~5m,是一种新优的边坡绿化和园林绿化观赏植物。目前,对于冬红扦插繁殖技术[1]、快繁技术[2]均有研究,但在边坡绿化和景观建设中研究较少。林石狮等[3]认为,深圳地区冬红管护不需要采取特别措施,无需特意修剪主枝,但实际应用中发现,修剪有利于冬红分枝和开花,提高边坡生态景观效果。园林树木修剪是常见的养护管理措施,通过修剪能够控制植物株高、分枝数等[4]。魏高军[5]、马娇等[6]、付明俊等[7]通过研究表明,修剪方式、修剪时间和修剪强度均能影响植物生长。因此,本研究分析了修剪对冬红长势、分枝量以及开花量等指标的影响,从而为在边坡绿化中科学养护冬红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试验场地位于深圳城市职业学院东门格构梁边坡(114°13′42″E、22°44′36″N),朝向正东,坡面种植冬红,面积约300m2。该坡面种植冬红前,植物以类芦(Neyraudiareynaudiana)、芒萁(Dicranopterisdichot-oma)、芒草(Miscanthussinensis)等野生草本植物为主,景观效果较差。2020年9月清除坡面本底植物,种植冬红扦插苗,苗高25~30cm。经过3年的管养,冬红株高2~3m,枝条密集,完全覆盖边坡,花期为10月-翌年3月,花期长且在冬季盛开,鲜艳夺目,展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
 
1.2处理设计
 
试验分为2种模式。模式A:全年无修剪;模式B:每年花期过后重剪1次(剪除位置为基部以上30cm)。2种模式均位于同一朝向坡面,模式A处于坡面南侧15m坡脚长度范围,模式B与模式A相邻,向北延伸20m范围。整个坡面除修剪外,其余养护条件相同。模式A自种植起无修剪;模式B种植1年7个月后(第1次盛花过后),自坡面以上30cm处重剪,即2022年5月重剪1次,2023年5月采用同样标准再次重剪。于2023年12月盛花时,统计2种模式的各项指标。
 
1.3测定指标
 
随机选择2种模式范围内最低土工格内的冬红植株各12株,编号A1~A12、B1~B12。分别记录其分枝数量、分枝直径、分枝长度、分枝着生花朵数量等指标。
 
1.3.1分枝数量。记录坡面以上20~40cm范围内明显分枝的条数。
 
1.3.2分枝直径。使用(Pro’sKit)PD-151游标卡尺,记录分枝起始处的枝条直径,精确到0.01mm。
 
1.3.3分枝长度。记录每一条分枝自分枝起始处至分枝尾端的长度,精确到1mm。
 
1.3.4分枝着生花朵数量。记录每一分枝上着生花朵的数量,以花萼变为红色,其中心冒出黄点为记录标准。
 
1.4数据分析
 
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类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修剪对冬红分枝的影响

修剪对冬红分枝的影响
 
通过修剪可以调整株型,调节营养物质分配,有效进行更新复壮,刺激萌发营养枝。在模式B中,重剪当年生枝条,调节营养物质分配,刺激萌发新枝,较模式A有明显优势。
 
由表1可知,模式A分枝数量36条,模式B分枝数量98条,在试验株数相同的情况下,模式B是模式A分枝的2.7倍。
 
在模式A组(编号A1~A12)中,冬红植株单株分枝数量较为集中,其数值普遍低于模式B,最低仅为1个,最高为6个,平均分枝数量相较于模式B更低。这一现象表明,模式A的不修剪可能更倾向于限制分枝的数量或强度。
 
在模式B组(编号B1~B12)中,冬红植株分枝数量具有波动性,枝数量最小值为2个,最大值为15个,整体分布呈现出不均匀性和多样性,这一现象表明,修剪可能促使冬红分枝生长较为分散。

修剪对边坡绿化植物冬红生长及开花的影响
 
 
分枝数量多有助于扩大树冠覆盖面积和光合作用面积,从而促进植物良好生长,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由图1可知,模式B分枝数量远大于模式A,且数值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反映出经过修剪的冬红枝条密实,有利于提升坡面覆盖度,景观效果更佳。
 
模式A最粗分枝直径为18.09mm(A10-1),模式B最粗分枝直径为16.85mm(B10-9)。经计算得出,模式A所有分枝平均数为6.49mm,模式B所有分枝平均数为7.41mm。分枝粗度方面,虽然模式A有一枝最粗,可能是由生长周期长造成。但在平均值方面,模式B大于模式A,说明不修剪并不会使分枝条持续长粗,反而通过修剪可以短时间增加分枝条粗度,提升冬红苗健壮程度,为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打下基础。

修剪对边坡绿化植物冬红生长及开花的影响
 
由图2可知,模式B分枝粗度整体大于模式A分枝粗度,且更加整齐。计算标准差得到模式Aσ=3.97,模式Bσ=1.68。反映出模式B分枝直径更加均匀一致,整体性强,而模式A分枝参差不齐,从侧面反映出模式B的观赏效果更佳。
 
2.2修剪对冬红开花的影响
 
冬红萼片奇特,花色红艳,深圳地区冬红花期为10月-翌年2月,是主要的观赏时段。通过分析冬红开花情况,能进一步反映其在不同修剪模式下观赏价值的差异。
 
修剪对冬红开花的影响
 
由表2可知,模式A的36条分枝中,有花的枝条为12条,占总数的1/3,共有280朵花,平均单个枝条开花数量为23.33朵;模式B的96条分枝中,有花着生的枝条数为78条,占总数的81%,共有8118朵花,平均单个枝条开花数量为102.76朵,是模式A的4.4倍。同时,模式A花朵稀少,景观效果以观叶为主;模式B开花密集,景观效果以观花为主,说明通过修剪可提升冬红在边坡生长中的开花效率和繁茂程度,极大提升了景观效果。
 
3结论与讨论
 
修剪能去除顶端优势,调节树体内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促进侧枝萌生,改善株型[8-10]。相较于未修剪,实施修剪能有效促进冬红植株分枝生长,显著增加单株分枝数量,有利于提高植株的繁茂度,增加产量、提升观赏效果。这为今后选择更加适宜的修剪技术提供了实证依据。
 
本研究表明,修剪对冬红植株形态发育及分枝特性具有显著影响,能显著提升冬红的生殖生长能力,增加开花数量。因此,若想要提升冬红的观赏效果,可根据实际需求对植株进行修剪。作为冬季观花品种,开花量大且集中是其观赏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若要保持冬红在边坡上有持续良好的景观效果,选择花期过后进行重剪对于提升边坡绿化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