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下的乡村景观案例分析
3.1案例一:古村落改造项目———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合


位于中国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张家楼村,曾经面临人口外流、传统文化流失和经济衰退的严峻挑战。然而,通过政府与村民的共同努力,这个古村落启动了一场文化旅游提升项目,目的是恢复其昔日的辉煌并探索一条集文化保护、旅游开发与社区发展为一体的可持续路径。改造前,张家楼村的古建筑日渐衰败,传统生活方式几近消失,经济结构单一,村民生活水平停滞不前。为改变这一现状,村内展开了文化保护与传承行动,修复古建筑,重拾传统手工艺;同时,引入现代功能,如艺术工作室和特色民宿,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并通过举办民俗节庆活动吸引游客,促进了文化的广泛传播和经济的多元化(见图1)。
张家楼村的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游客数量逐年攀升,村民收入大幅提高,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随着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村内平均年收入增长约40%,许多村民转型为民宿经营者、手工艺品店主或节庆活动表演者。更重要的是,文化旅游活动加深了村民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更为紧密的社区关系。
3.2案例二: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园
绿谷生态农业旅游园区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郊,占地约200hm2,自2010年起便致力于探索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园区凭借其独特的生态农业模式、丰富的休闲旅游体验和科普教育活动,成功构建了一个集绿色生产、游客互动与知识传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彰显了生态友好与经济可持续并行的乡村发展新路径。园区的核心特色在于其有机农场、生态果园、花卉基地和农事体验区的巧妙结合。有机农场秉持无化学农药、无化肥的种植原则,生产安全健康的绿色蔬菜与水果;生态果园提供四季变换的采摘乐趣,让游客亲手体验收获的喜悦;花卉基地则是一片色彩斑斓的海洋,吸引导摄影爱好者和游客驻足欣赏;而农事体验区则通过插秧、收割、手工皂制作等活动,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增进对农业的了解与尊重(见图2)。


绿谷生态农业旅游园区不仅关注农业生产和旅游体验,更注重教育科普的作用。园区设立的生态农业教育基地,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工作坊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生态农业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同时通过“亲子农耕体验营”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激发下一代对自然和农业的兴趣。园区还充分利用主题活动和市场合作,如“春季花海摄影大赛”“夏季果蔬采摘节”等,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游玩体验,也有效地扩大了园区的影响力,促进了农产品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和销售网络的扩展。
3.3案例三:“美丽乡道”项目———乡村道路与公共空间的升级
源于对乡村景观美学和功能性的一次深刻反思,“美丽乡道”项目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目的是通过道路及公共空间的升级,创造出集美观与实用于一体的乡村环境。该项目特别关注乡村道路两旁的绿化美化工作,通过种植本土树种和花卉,铺设多彩步道,不仅提升了乡村的视觉美感,还促进了生态平衡,为居民和游客营造了愉悦的步行体验。同时,融入雕塑、壁画等艺术元素,不仅美化了乡村,更彰显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和创意。此外,公共空间的优化,包括村口地标性雕塑的设立以及广场上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的增设,不仅强化了乡村的身份标识,也满足了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和社区成员间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