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山水画理论对风景园林的影响

   2025-01-20 0
核心提示:解析中国山水画理论对风景园林的影响摘要: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出现不少效仿西式造园风格的设计,忽略了本民族文化,未能彰显中
解析中国山水画理论对风景园林的影响
 
摘要: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出现不少效仿西式造园风格的设计,忽略了本民族文化,未能彰显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中国传统山水画代表了中国绘画最高的艺术成就,古代造园家寄情山水、遵循山水画论的构图,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者尝试以传统画论和山水意境为立足点发展园林事业,将山水画理论渗透到风景园林设计创作中。本研究阐述了山水画中的立意、构景、山水画与风景园林之间的关系等理论,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西方文化思想的冲击下山水画理论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与启示。
 
1山水画
 
山水画自隋唐初见端倪,至宋元已达高峰,正是由于儒释道思想和诗歌的介入,在其形成之初,并没有走向风景画的浅路。因此,山水画自然不是对大自然的对景照搬,而是以山川水流等自然风景为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绘画,是对风景的描绘,外国称之为风景,中国称为“山水”。山水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它不仅仅是“那座山”“那片水”,它更是中国人古代文人在世俗世界之外,为自己开辟的另外一个精神园地。他们世俗之外的精神寄托就是山水,山水画不仅仅是古人在画风景,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落寞、失意、沮丧,然后他们在这样一个画的世界里,去为自己寻求另外一种情感的慰藉和释放,每一幅山水画都在解决一个作者可能面临的某种具体的情景。纵使历史的亭台楼阁宫殿都已经化为瓦砾,但是有一种楼阁有一种山水不会消失,那就是山水画———纸上造的园林。由此可见,山水画对于作者要求更高,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画山水者,须要遍历广观,然后方知著笔去处。
 
1.1山水画的分类
 
1.1.1神仙山水。如顾恺之《画云台山记》,描绘的云台山充满了神仙怪异;王蒙《丹山瀛海图》卷、仇英《桃园仙境图》中所描绘的瀛海、桃园都是传说中的仙境。有神仙山水同样有仙苑园林,如蓬莱、方丈、瀛洲3座山林,传说中的神仙境地。
 
1.1.2田园山水。如王维《辋川别业》、赵孟颊《浮玉山居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夏日山居图》,同样在园林中的耦园、艺圃、拙政园都有所体现。
 
1.1.3建筑山水。以界尺工笔表达亭台楼阁、宫室廊榭等建筑物状貌的山水画。如李容瑾的《汉苑图》、安正文的《黄鹤楼图》;古典园林中以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圆明园、颐和园、岳阳楼等。
 
2风景园林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的奥姆斯特德首次把艺术用于改造和美化自然,并在美国首先提出以“LandscapeAr-chitecture”一词代替“LandscapeGardening”“LandscapeArchitecture”翻译成中文为“风景园林”“园林”“园林建筑”。“园林”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文字是在西晋时期的诗文中,关于“园林”的概念,《辞海》记载:四周围恒篱,植花木、果蔬和饲养展出动物的绿地即园。陈植教授说:“园林,在建筑物周围,布置景物培植花木所构成的优美环境,谓之园林。[1]”对于现在的园林来说,还是一个需要人参与的园林,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说:“世界和进化是一个创作的过程。然后,人类应该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管理者,良性地引导其发展。
 
解析中国山水画理论对风景园林的影响
 
3中方山水与西方风景的比较
 
3.1山水画写意
 
王维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2]”李可染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3]”“绘画家笪重光将‘境’进行分类,并指出‘实境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笔墨贪奇,多造林邱之恶境’。[4]”一幅画如果立意到位,定能达到意奇则奇、意远则远、意深则深的效果。中国造园注重情景交融,追求极具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中国造园深受诗画的影响,而诗画又十分注重意境的追求,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3.2西方风景园林写实
 
西方造园追求形式美,西方人在风景园林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认为自然美有缺陷,所以在园林设计中追求对称的轴线格局、几何形的花木、强烈的韵律节奏感、规则的花坛与水池等,主要体现了人对于自然的改造。西方的造园设计师认为艺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与人的道德情感产生关联,具有系统的逻辑体系和造园方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他们追求园林的整齐划一、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构造园林,所以“完整、和谐、鲜明”便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审美特征。
 
 
 
更多>相同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