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结果及分析

   2025-01-17 0
核心提示:滕王阁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结果及分析2.1滕王阁景区认知形象分析高频词分析通过游客评论中使用的高频词汇可以反映出游客的游玩
滕王阁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结果及分析
 
2.1滕王阁景区认知形象分析———高频词分析

滕王阁景区认知形象分析
 
通过游客评论中使用的高频词汇可以反映出游客的游玩重点,便于对游客感知重点内容进行分析。为了更准确地生成高频词汇表,需要参考评论数据,构建自定义词表,添加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寻梦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等词汇,再重复词频分析操作,输出频率排序前60的高频词见表1。从词性角度分析,名词数量为38个,占63.33%,大部分是与滕王阁相关的地点、人名、活动;形容词数量为8个,占13.33%,以游客对景区的印象感受为主,褒贬皆有;动词数量为7个,占11.67%,其他词性数量为7个,占11.67%。
 
词频越高,说明游客对意向要素的认知程度和关注度越高。由表1的高频词分析可知,排名第一的高频词汇“滕王阁”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主体;“南昌”(3485次)、“建筑”(1693次)、“历史”(1395次)、“滕王阁序”(1380次)、“江西”(900次)、“江南三大名楼”(544次)、“名楼之一”(317次)、“江南”(246次)等高频词汇表明游客对滕王阁景区的认知定位一致。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是一栋历史建筑,因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宴会上所作的《滕王阁序》而闻名至今,与岳阳楼和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是依托豫章文化打造的南昌市文化旅游名片。“秋水共长天一色”(971次)、“落霞与孤鹜齐飞”(910次)多次出现在游客的评论中,表明了《滕王阁序》对游客的游玩意愿和旅游感受有较大影响;“演出”(1074次)、“表演”(891次)、“寻梦滕王阁”(182次)等说明游客对滕王阁景区策划的实景演出印象深刻;“文化”(840次)、“风景”(819次)、“拍照”(650次)、“雄伟”(300次)、“纪念”(226次)、“美丽”(205次)、“特色”(171次)等词汇反映出游客对滕王阁景区的印象良好;“门票”(1294次)、“电梯”(722次)、“地铁”(241次)、“广场”(185次)、“票价”(172次)、“周边”(167次)等词说明大部分游客对滕王阁景区的基础设施、交通方式、门票价格及景区布局较关注;“可惜”一词出现了237次,说明部分游客没有得到符合心理预期的游玩体验,有想要再次游玩的意愿。
 
2.2滕王阁景区整体感知形象分析———语义网络分析
 
滕王阁景区整体感知形象分析
 
语义网络分析由节点和连接节点的连线两部分构成,各节点是与其他节点有联系的高频关键词,连线表示各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语义关联关系。语义网络图能直观反映词汇之间的深层次结构关系,线条指向越密集,说明该词汇与其他词汇共线频次越高[16]。通过ROST-CM6软件的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分析功能,得到滕王阁语义网络分析图(图2)。

滕王阁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结果及分析
 
整体来看,语义网络图呈现“核心—次核心—过渡—边缘”4层结构,不同层次的高频词如表2所示。由图2和表2可知,第一层核心层以“滕王阁”为主核心关键词,“南昌”为副核心关键词,处于该图的中间位置,是线条最密集之处,以“滕王阁”和“南昌”为核心向四周辐射,整体呈放射状分布。第二层次核心层是第一层的拓展补充,例如“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序”“江西”“文化”“建筑”“历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均是对滕王阁的进一步补充,反映了游客对滕王阁的整体认知,表明滕王阁在游客认知中的重要地位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游客选择游玩参观滕王阁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层为过渡层,其中“楼梯"“电梯”为景区内的基础设施,表明游客对登楼的方式较为关注;“滕王”“李元婴”是滕王阁的主人,唐高祖李渊之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也是滕王阁名字的由来;“表演”“演出”是滕王阁景区策划的大型实景演出,是为实现城市更新和文化传承打造的高水准文化精品项目和城市文化品牌,游客对其印象深刻;“岳阳楼”“黄鹤楼”为另外2处江南名楼,被游客时常用来与滕王阁作比较。第四层主要包括“拍照”“参观”“下午”“外面”等词,主要反映了游客在游玩滕王阁时的主要活动、时间、区域等信息。
 
2.3滕王阁景区情感分析———旅游情感形象感知

滕王阁景区情感分析
 
2.3.1总体情感形象感知。游客对滕王阁景区的情感感知是滕王阁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的情感态度可以侧面反映出游客对滕王阁景区的满意度。使用EmotionCalculator软件对获取的有效用户评论文本数据进行情感分析,得到滕王阁景区的情感分布结果(见表3),游客对滕王阁景区的情感分为积极情绪、中性情绪和消极情绪,又将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划分为一般、中度和高度3种强度。由表3可知,用户评论中积极情绪占73.17%,消极情绪占26.16%,中性情绪只占0.67%,说明游客对滕王阁景区的评论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虽然积极情绪占比最高,但也有近1/3的游客对滕王阁景区的评价不乐观。
 
积极情绪中,一般强度占22.95%,中度强度占17.48%,高度强度占比最高,为32.74%。说明游客对滕王阁景区的总体认知较为良好,对景区的评价以正面积极为主,与高频词“文化”“方便”“雄伟”“美丽”“特色”等积极情感用词相呼应,是对滕王阁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典雅庄重的建筑风格、精美的藏品以及登楼所看到的一江两岸的赣江风光和夜间灯光秀产生的良好情感反馈。
 
2.3.2负面情感形象感知分析。消极评论占总体评价的26.16%,其中一般强度占16.12%,中度强度占6.50%,高度强度占3.54%。造成负面评价的主要原因有4个方面。
 
滕王阁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是景区门票问题。“门票”一词在滕王阁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的高频词汇分析中排名第6,出现1924次,说明门票问题比较突出。游客对景区门票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门票种类繁多、收费混乱、双重门票、强制收费等问题。例如,大众点评网一用户反映滕王阁景区夜场极其混乱,首先进入景区的门票单独购买,登滕王阁的票再另外购买,观看演出是单独的演出票,加售的边缘票价不一,下午进入景区的游客不被允许从正面参观等操作,使得游客的游玩体验较差;另外,由于携程、同程旅游、美团等网站也有售卖滕王阁景区的相关门票,致使门票问题乱象丛生,容易造成游客上当受骗的感觉。据调查,滕王阁景区相关售票共有11种(如表4),但游客反映景区还出售VIP票、游览观光车票、导游讲解票等其他消费性门票。
 
二是景区内路线规划混乱,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规划不当。游客反映在景区内指示牌箭头的引导下直接走出景区;乘坐游轮结束回到景区后找不到出口;“寻梦滕王阁”表演的场地占据了大部分游客的游览必经之地,导致在演出期间未登楼的游客无法从正面上楼,楼中游客也无法下楼,造成大量人员堵塞;电梯不开放给部分腿脚不便的游客造成不良的游玩体验;景区内的厕所数量少且脏乱差的现象频繁发生等问题,严重降低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
 
三是景区管理与服务不规范。春节、五一、国庆等假期的人流量剧增,滕王阁景区的人流管控措施的不到位影响了游客的游玩体验。并且有游客表示,大量游客的涌入,滕王阁的内部设施和陈列展品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景区并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许多陈列品出现褪色和破损。另外,景区的工作人员、安保人员及其他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差和工作技能水平低等也是导致游客消极感受的原因之一。
 
四是滕王阁内部设计和商业化运营破坏了滕王阁的历史文化氛围。不少游客反馈虽然外观看起来气势恢宏,美轮美奂,但滕王阁的内部设计与古建筑风格大相径庭,展品陈列杂乱,破坏了滕王阁的历史价值;滕王阁内没有空调或通风系统,楼梯通道密闭且狭窄,在夏天登阁的体验感极差。此外,部分游客觉得滕王阁景区运营的关注重点不在历史文化内涵的普及和传承,过度商业化的现象损害了滕王阁景区的文化遗存形象。
 
景区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以上列举的游客负面反馈,将其视作改进和提升的契机,通过认真分析游客的反馈意见,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实现景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更多>相同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