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和村生活空间环境整治策略

   2025-01-17 0
核心提示:利用植物改善建筑周边小气候。胜和村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合理利用植物来改善建筑周边的小气候环境是一种有效节能的方法。夏季,种植大量的乔木和灌木可提供阴凉,结合建筑布局,利用穿堂风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3胜和村生活空间环境整治策略
 
3.1景观低碳化功能布局设计策略
 
3.1.1结合地形地貌合理功能布局。在设计乡村景观时,保留原有的景观肌理和地形地貌,不仅有助于维持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特色,而且减少了土方工程量,减少乡村建设过程中碳排放,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利用现有的植被林地进行功能布局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对碳汇林的破坏,还可以利用现有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如空气净化、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增强村内的碳汇能力。

胜和村生活空间环境整治策略
 
3.1.2根据现有条件合理布局景观游线。根据村民、游客习惯,合理布置项目点的位置,有效串联景点和功能区域,可以优化行走路径,缩短行程,从而减少对交通工具的依赖。这样不仅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道路交通方面的碳排放,还能增加游客的步行体验,鼓励人们亲近自然;对步行和自行车游览路线进行线路设计,可以提升游客对场地的原生态体验感,减少因游客大量涌入而对原住民造成的打扰,同时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促进了乡村的低碳发展。
 
3.2低碳建筑设计策略
 
3.2.1清洁能源的利用。太阳能电器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可以有效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7],减少碳排放。此外,利用现有的化粪池,提高沼气能源的使用效率,不仅能够处理农村的生活废弃物,还能产生可用于日常烹饪和取暖的能源,减少薪柴和煤炭等高碳排能源的使用,从而降低能耗。

低碳建筑设计策略
 
3.2.2空间结构与布局。湖南地区冬季没有供暖,夏季炎热,其建筑设计增加隔热保温层,可以降低建筑能耗。建筑设计时,采用坐北朝南格局,利用窗户增加通风与采光,窗户集中在南侧,尺寸更大,可以得到更大面积的太阳照射,减少空调、日光灯的使用;北侧窗户尺寸较小,降低背阴面的热量散失。
 
3.2.3建筑材料的选用。建筑的贴面、装饰以及围墙、庭院布置所需的材料采用当地的材料和可回收再利用材料,既能保持乡土特色,也能减少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
 
胜和村的建筑风格极具湖南长沙地域特色,融合了传统湘式建筑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因此,在低碳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建筑风格应保持自身特色,采用灰瓦斜屋顶、砖混结构,并结合一些现代的贴面和装饰元素进行美化,例如建筑围墙可采用当地石材或废弃砖瓦,从而增加乡土气息。

胜和村生活空间环境整治策略
 
3.2.4利用植物改善建筑周边小气候。胜和村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合理利用植物来改善建筑周边的小气候环境是一种有效节能的方法。夏季,种植大量的乔木和灌木可提供阴凉,结合建筑布局,利用穿堂风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合理布置植物以阻挡寒冷的北风,可以减少建筑的热量散失,提高建筑的保温效果。通过自然调节机制,可以显著改善居住环境,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量的同时保证村民居住舒适度。
 
3.3低碳基础设施设计策略
 
3.3.1废弃物回收利用。胜和村的垃圾处理依然采用入户收集+集中转运的模式,如在人员集中、活动频繁的节点增设公共垃圾桶和垃圾回收点,便于集中回收可再利用的垃圾,节约资源。村内的景观小品设计可以收集废弃酒坛、石臼、瓦罐等材料进行组合设计,布置在特定节点区域上,可减少村庄环境整治所产生的碳排放。
 
3.3.2低碳停车场。在乡村入口处设立停车场供游客临时泊车,游客通过步行或村内公共交通进入景点游玩,减少村内私家车的驶入,降低交通能源消耗。
 
停车场设计时,使用太阳能板覆盖停车场,以太阳能为照明和电动汽车供电,鼓励新能源汽车使用;增加停车场绿化,利用乡土植物为停车场提供阴凉,降低地面温度,减少冷却需求;采用透水铺装,减少雨水径流;在设计中融入智能交通系统,优化车位分布,减少寻找车位时的车辆排放。
 
3.3.3水资源循环利用。充分利用村内水体建湿地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用于灌溉、清洁或回填地下水;净化生活废水,再用于农业或景观用水。庭院设计增加雨水花园,可再利用雨水及生活污水,减少庭院灌溉用水。
 
3.3.4低碳道路设计和路线组织。使用环保透水的材料铺设道路,完善道路沿线绿化,利用乡土植物设计绿化带,既美化乡村环境,又能改善微气候、减少尘土以及增加植物对CO2的吸收。
 
在村内形成“车行道-步行道”道路体系,以主干道作为游客游玩的车行道,串联停车场、旅游项目与食宿点,缩短游客到达目的地的路径。其余道路如宅间道路、田园栈道等为步行道,倡导步行、自行车的交通方式,完善至每个景点的步行线路,增设合理的线路引导,营造舒适的乡村旅游体验,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
 
倡导低碳交通,继续完善村与长沙市连通的公交线路,减少出行碳排。完善村内从入口处到旅游景点的公交系统以及步行游线组织,鼓励游客乘坐公共交通或步行,倡导绿色低碳旅游。
 
3.4低碳绿地景观设计策略

低碳绿地景观设计策略
 
 
3.4.1完善点线面状景观。结合自然环境和地形特点,对乡村不同的绿地形式根据点、线、面进行布局。点状绿地包括宅旁园地、活动广场、池塘及其周边的绿化,可以利用村庄现状进行环境整治,提升点状绿地的碳汇能力,美化村庄环境;线状绿地主要是沿着道路或水系分布的绿地,可以连接不同的点状绿地,形成生态走廊;面状绿地则包括更大的自然区域,如森林或农田。通过布局,不仅能够美化乡村景观,还有助于提升村庄的碳汇能力,实现更多的碳补偿。
 
3.4.2见缝插针增加绿地。乡村建筑周边分布着许多零散的公共空间,可以采取“见缝插针”的策略,充分利用这些空间增设绿地。这样不仅能美化乡村环境,还能提升生态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乡村对CO2的吸收能力。
 
3.4.3合理配置植物景观。水生植物的配置是乡村景观中容易被忽视,也是目前胜和村水体景观存在的问题之一,合理增加水生植物的配置,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水体的碳汇能力,美化水景,提升乡村的自然美感和休闲价值。
 
乡村垂直绿化是在有限空间内提高绿量的有效方式[8]。通过在建筑墙体、围栏或立面安装垂直绿化系统,不仅可以增加绿色植物的面积,还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降低噪音,调节微气候。此外,垂直绿化还能为乡村建筑增添生动的视觉效果,提升整体环境的美观度。
 
3.4.4合理利用现有农业形成独特景观。合理利用果园和农园,不仅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还能创造独特的景观效果。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果园和农园可以成为美丽的景观区域,吸引游客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例如,通过设计特色果树种植布局,结合休闲步道和观景区,使果园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此外,结合当地文化和传统,发展与果树相关的节庆活动,进一步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吸引游客参与。
 
4结语
 
低碳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通过实地调研,从碳排放核算结果出发,分析得出了胜和村基本碳排放情况,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让其在日后的村庄建设中能朝着低碳的方向前进,为中国全面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