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老城区旧有道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罗湖区大部分城市街道受原城市规划设计、原用地属性及原容量测算等因素的影响,道路设计普遍存在慢行空间品质低、景观效果不佳、植物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尤其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加剧了这些问题。
2.1慢行空间品质低
首先,大部分路段人行道狭窄,严重影响了行人的通行体验。同时,旧街道路铺装多采用水泥砖材料,经长时间非机动车和行人使用,加上绿化根系的生长,导致路面起拱开裂、坑洼不平,不仅影响了过往行人和车辆的正常通行,还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其次,部分道路段慢行空间高差较大,道路的连续性和通达性较差,加上严重缺乏无障碍设施,难以满足特殊人群的出行需求,使得整体慢行空间体验感很差。最后,道路慢行空间多呈碎片化,导致空间割裂严重及空间浪费。因此,如何通过运用弹性思维优化慢行空间设计,提高行人出行舒适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2景观效果不佳
罗湖区道路绿化乔木种类较为单一,多为高山榕、小叶榕、大叶榕,不仅景观效果较为单调、景观风格较为雷同,而且这些树种作为行道树,存在诸多弊端。具体包括:一是榕树冠幅大、枝叶茂密,但过度的遮阴不仅会给人行道空间带来阴暗、潮湿的感觉,影响行人的心理体验,而且也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长,造成下层景观单调乏味;二是榕树根系发达,生长力极强,有可能会破坏人行道铺装,造成路面坑洼不平,严重影响行人安全;三是榕树很难与其他植物搭配设计,致使景观缺乏层次变化,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2.3植物配置不合理
一方面,罗湖区道路绿化下层空间植物搭配缺乏专业的规划设计和指导,植物种类选择与空间布局没有遵循系统性、科学性的原则,导致植物生长参差不齐,景观效果显得杂乱无章。同时,部分路段植物生长过密,影响了植物健康生长;部分区域植物生长稀疏,存在土地裸露过多的问题,难以形成连续、完整的景观效果。另一方面,道路绿化以常绿灌木搭配地被植物为主,较少应用色叶植物、开花植物,难以营造出丰富多彩、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