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弹性思维的罗湖区旧有道路景观改造策略
3.1提升消极空间利用率,打造活力品质型街区
当道路与商圈衔接时,商业空间的合理利用尤为重要,这是提升一个区域品质和活力的关键因素。目前,罗湖区道路空间利用率低,通过运用弹性思维,并结合植物搭配,营造并提升商业空间界面,制造出街区生活的兴奋点。设计中通过对城市道路“边角空间”的“借用”和再利用,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同时,恢复和再生城市中心区的活力,也为旧城区拓展绿色休憩空间提供了新途径。罗湖区老街区改造采用“一路一景”的方式,寻找出人行街区的消极空间,在闲置的角落中,巧妙植入雕塑、花境、装置艺术等,使其成为街区的视觉焦点和互动节点,不仅能有效提升空间利用效率,还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在绿化设计中,通过合理的植物搭配和景观设计,可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商业空间界面。罗湖区道路改造设计中,选用适宜的乔木、灌木和地被品种(见表1),通过补植和替换来提升景观效果。
上层空间,移除长势不良的乔木,替换成枝叶繁茂的树种,下层空间引入彩虹火鸟蕉、花叶美人蕉、粉叶金花等观叶、观花植物,从而营造出层次丰富、赏心悦目的街区景观,以提升商业空间的视觉吸引力,不仅能为市民提供舒适宜人的休憩场所,还能增强街区的活力和商业气息。
3.2激活街角生态板块,营造生态型街区
传统的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和施工往往存在封闭性强、乔木品种单一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道路绿化的生态、景观、交通和社会功能。针对罗湖区老旧街道的改造,设计师通过运用“弹性思维”的设计理念,打破以固定的道路红线为界限,将设计延伸至周边街区角落,全面统筹、统一设计,通过打开原有封闭式绿地,将其与周边学校、住宅及沿街微交通网络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生态网络系统,从而增强道路绿地的可达性与开放性,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安全、便捷、多元化的活动空间。
设计中结合现实情况,为满足周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户外活动、社交需求,构建全龄友好的街边公园,在儿童活动区配置了安全、有趣的游乐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了舒适惬意的休憩环境和便于锻炼身体的场地设施。激活街边生态板块,不仅能在规划阶段发挥作用,而且在植物营造中也是点睛之笔。设计过程中通过打开绿化空间,梳理路侧绿化,植物设计以花境为主,营造出生动活泼、清新宜人的景观大道。为提升道路景观的观赏性,可选用梦幻朱蕉、海南洒金变叶木、金红羽狼尾草、花叶狗牙花、蓝蝴蝶等植物品种,通过不同色彩、形态、质地的植物搭配,营造出一个色彩斑斓、活泼生动的街区景观,提升了街区环境艺术品质。
3.3建立微公园系统,打造休闲生活型街区
建立微公园系统,打造休闲生活型街区,不但能为人们提供休闲放松的空间和接触自然的机会,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因此,改造城市旧有道路时,首先,设计师应重新规划设计路侧绿化带,合理配置植物种类,营造层次丰富、色彩多变的景观效果。对于有条件的区域,尽可能营造微公园空间,不仅能提升景观大道的生态品质,还能为城市居民带来“小确幸”。其次,将景观设计中的硬景和软景进行结合,能够更好地凸显景观设计的审美效果。在硬质上,通过统一周边铺装材质,形成整体性铺装设计;在绿化上,通过搭配多年生观花植物,营造出精致花境;软、硬景的结合运用,提升景观效果。最后,针对不同路段、不同场景,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形成具有差异化的花境景观,以拓展绿色休憩空间,打造出生态与休闲相结合的微公园体系。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弹性思维的城市旧有道路景观改造及绿化提升,不仅能让居民享受自然舒适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海能活跃区域商业氛围,丰富辖区居民生活。本研究以深圳罗湖区旧有道路景观改造为例,基于弹性思维,提出了以提升消极空间利用率、激活街角生态板块、建立微公园系统三大改造策略。通过系统性的提升,在罗湖老城区打造出一片绿树成荫、生态自然、充满热带风情的生活片区和多彩、精致、高品质的花漾商业街区,进而丰富区域的景观层次,有力提升居民生活幸福度及罗湖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