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
摘要:为提高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课程学习效果,探索适合高职学情的模块化教学改革。通过实施模块化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良好,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有效达成,提升了学生识别与综合治理园林植物病、虫、草害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园林生产与养护管理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植物医生”的职业荣誉感初步形成。关键词: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高职院校;职业能力;模块化教学
在2022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简介中,“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是农林牧渔大类(41)林业类(4102)园林技术(410202)专业的核心课程。园林技术专业能力要求:具有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基本能力;具有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园林苗木生产与经营、园林植物种植施工与养护管理的能力;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探索“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园林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2022年以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植物保护等)课程教学设计,虽然有教师进行基于工作流程的项目教学尝试,但基本是将传统学科式的“章节”改为“模块”“项目”或“任务”,有关基于工作流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鲜见报道。模块化教学法(MES)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效果良好。从2021年开始,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不断实施“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模块化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模块化教学改革,旨在解决“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3个问题:
(1)课程与岗位脱节。目前,该课程教材沿用了传统教学设计,将植保基础与病虫害防治(目前未见涵盖病虫草害的教材)分别进行设计,倾向于总论到各论,未体现课程开发与典型工作岗位对接的高职教育特点,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学情。
(2)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所学的植保理论与园林生产实际中的病虫害问题脱节,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病虫草害依旧感到陌生,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综合防治。究其原因在于教师虽然教了方法和技能,但学生缺乏反复的实践,学生所学的植保理论或方法并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与管理实践中。
(3)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讲授法和实验法在植物保护类课程教学中运用相对较多,难以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
1“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模块化教学内容重构
采用ME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模式,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农作物植保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模拟中医诊疗疾病手法,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观后效的思路,设计“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课程的任务模块,在设计教学模块时,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训练学生对病、虫、草害的识别与防治能力。
依据行业需求、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参考国家规划教材,对接园林生产与养护管理,基于典型岗位工作流程,结合模块化教学需要,将“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为五大教学模块:模块1———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认知;模块2———园林植物害虫识别与防治;模块3———园林植物病害识别与防治;模块4———园林植物杂草识别与防治;模块5———园林植物病虫草害综合识别与防治。模块设计遵循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园林植物病虫草害综合管理能力。其中,模块1为课程引入与课程认知,模块2~4为并列单一模块,模块5为最为复杂的病虫草害综合管理模块。
2“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模块化教学设计
2.1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认知模块化教学设计
本模块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农药,具备安全生产、安全用药的常识,树立园林生产生态环保意识,能将综合防治策略运用于后续模块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识别与防治中。
2.2园林植物害虫识别与防治模块化教学设计
本模块是以真实的园林植物虫害的发生为教学载体,配合虚拟仿真教学实训环境,将昆虫识别的基本方法融入昆虫识别鉴定与害虫综合防治的实践中,培养学生认识昆虫、鉴定昆虫、利用益虫、防治害虫的职业能力。
2.3园林植物病害识别与防治模块化教学设计
本模块主要分为两大子模块:真菌病害(占园林植物病害80%以上)识别与防治与其他病害(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等)识别与防治。以真菌病害识别与防治为例,对接园林生产管理中的真菌病害问题,立足“为三农服务、为兴农育人”的使命,以真实的园林植物真菌病害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基于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在教学中,将真菌的性状、类群融入真菌病害诊断实践中,通过“课前初究———课中深究———课后根究”3个阶段层层推进。课中深究环节,引入真菌病害典型案例,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按照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的思路,不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真菌病害的识别到防治,将“望闻问切”和“理法方药”的中医思维植入课堂,引导学生类比人类疾病,对园林植物真菌病害进行望闻问切和辨证施治,确保园林植物健康生长,发挥园林植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4园林植物杂草识别与防治模块化教学实践
本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杂草识别与管理能力,依据杂草所处的生境,结合园林生产与养护管理实际,引导学生认识杂草,了解杂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掌握杂草综合管理的基本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安全使用除草剂的能力。
2.5园林植物病虫草害综合识别与防治模块化教学实践
通过上述模块教学,学生已经具备识别与防治单一病、虫、草害的能力,着眼于园林生态环境中病、虫、草害复合为害的情况,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结合园林生产与管理实际(季节的因素、观赏的需求、人为的因素等),综合考虑各类病、虫、草害对园林管理的影响,制定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