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模块化教学主要做法
一是瞄准企业需求,分析典型工作岗位,融通“岗课赛证”,设计并优化模块化教学内容。二是对接农林生产,基于工作流程设计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学院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校企共建的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模块化教学和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课程学习可融入大学生社会服务(如科普公益活动、农林生产实践活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或融入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和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或融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植物保护类科研与社会服务课题开展,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三是围绕“三教”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探索与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案例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学习植物保护课程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运用类比法,将中医思维“望闻问切”和“理法方药”植入课堂,揭示园林植物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的基本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荣誉感。
3.1瞄准典型工作岗位,重构模块化教学内容
据行业需求、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参考国家规划教材,结合模块化教学的需要,将“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为五大教学模块。
3.2“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设置教学任务
参照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企业标准、全国职业院校林草技能大赛,参考国家规划教材,基于典型岗位的工作流程,设置教学任务。
3.3对接新时代人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课程标准,园林生产与养护管理岗位需求,农作物植保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全国高职院校林草职业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对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植物保护人才的需求,确定教学任务的三维教学目标(深究园林有害生物、辩证防治有害生物、坚定创美家园)和教学重点。参考学情,确定教学难点(园林有害生物的辨证施治)。
3.4践行“三教”改革,优化教学策略
依据“建构主义+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将中医理念植入课堂,启发学生以中医对待病人的态度来对待为害园林植物的各类有害生物(病、虫、草害),利用“望闻问切”和“理法方药”的中医精髓,实现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科学识别与综合防治。采用基于问题驱动和任务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初究、课中深究、课后根究”3个阶段、7个环节进行教学,耦合“产—学—研—训”,层层深入,逐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根据三维教学目标需要,结合学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逐步培养识别与防治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职业能力。
4“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效果
4.1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三维目标有效达成
在模块化改革实践中,以真实的园林植物病、虫、草害为教学载体,对于受季节影响的病、虫、草害,采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展教学。教学过程应结合园林生产及病、虫、草害实际发生情况,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提升自主探究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意愿。在教学各环节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望闻问切”“理法方药”等中医思维识别和防治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模块化教学,学生对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能够主动关注并解决园林生产与养护以及生活(阳台农业)中的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问题。
4.2服务园林生产与生活,社会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解决校园内外和生产性实训基地中的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既能结合园林植物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科研需要,协助教师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又能结合学院“小农夫”“阳台农业”等社会服务活动,承担起科普教育的讲师职责,还能为校内开展阳台园林植物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活动服务,从而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