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义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研究及保护利用
摘要:崇义县森林资源众多,全县林地面积179333.33hm2,森林覆盖率88.3%。为掌握崇义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情况,采用重点调查与常规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县域内野生林木的种类、数量、分布及面积情况。结果表明,崇义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丰富,共有野生林木96科243属487种,其中,南方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和闽楠(Phoebebournei)种群数量最多;调查中首次发现伞花木(Eurycorymbuscavaleriei)群落;福建柏(Fokieniahodginsii)、桫椤(Alsophilaspinulosa)以及江西杜鹃(Rhododendronkiangsiense)为当地较有特色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旨在为崇义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关键词
1研究区域概况
崇义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章江源头,隶属赣州市,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林分主要为常绿阔叶林,适宜各类植被生存。至今存留侏罗纪时期孑遗“活化石”———桫椤。现有的原生林由于长期受人为干扰,以次生林和原始次生林为主,主要建群种以壳斗科植物为主。目前,崇义县已发现的林木树种有123科892种,有“江西省绿色宝库”之称。
2调查方法、内容以及范围
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方法主要有线路踏查、实测法、样方调查法、样带调查法、优良单株调查等。根据崇义县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调查方案,合理规划调查线路、重点调查种类以及调查培训工作,对县区内的木本植物种类、数量、生境以及环境因子信息予以记录。
本次调查采用重点调查与常规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调查以及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主要采用实测法,对其他物种主要采用踏查法,使用平板电脑系统处理相关数据。沿途记录踏查线路两侧10m范围内出现的木本植物种类,调查数据全部录入平板电脑,并上传终端。调查范围为全县16个乡镇,每个乡镇至少覆盖1条以上的踏查线路。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优势度分析
崇义县共有野生林木96科243属487种。其中,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u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为本县建群种类,分别有27种、22种、15种,
分别占林木总数的5.54%、4.52%、3.08%。壳斗科林木主要为甜槠、栲和米槠,具有代表性;樟科林木主要为黄樟(Camphoraparthenoxylon)、红楠(Machilusthunbergii),刨花润楠(Machiluspauhoi);金缕梅科林木主要为蕈树(Altingiachinensis)、大果马蹄荷(Exbucklandiatonkinensis)、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优势属为种类与多度较高的属,以冬青属(Ilex)、榕属(Ficus)、悬钩子属(Rubus)、紫金牛属(Ardisia)等为代表。
3.2生活型分析
按照植物生活型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乔木、灌木、藤本、竹类4类[1],分别有196种、228种、54种、9种,分别占40.25%、46.81%、11.09%、1.85%。其中,乔木除建群种类外,以木兰科(Magnoliaceae)、杜英科(Elaeocar-p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居多,代表物种以深山含笑(Micheliamaudiae)、猴欢喜(Sloaneasinensis)、山乌桕(Triadicacochinchinensis)居多。灌木种类以山茶科(The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紫金牛科(Primu-laceae)为主,代表性植物有杨桐(Adinandramillettii)、马银花(Rhododendronovatum)、杜茎山(Maesajaponica),形成林下及林缘灌木层。藤本植物以蔷薇科(Rosaceae)、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为主,其中,蔷薇科蔷薇属(Rosa)和悬钩子属(Rubus)为优势群落,作为次生性较强的植物,如粉团蔷薇(Rosamultiflora)、金樱子(Rosalaevigata)、软条七蔷薇(Rosahenryi)、茅莓(Rubusparvifolius)、高粱泡(Rubuslambertianus)等,在境内随处可见。竹类资源9种,以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资源为主,其中,方竹(Chi-monobambusaquadrangularis)为重点调查植物,在章江源省级保护区内发现大片群落。
3.3重点调查林木资源分析
结合崇义县具体情况,设置了14种重点调查树种(见表1),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占57.14%。南方红豆杉和闽楠呈集中连片分布状,南方红豆杉主要分布在崇义县以西的上堡乡、丰州乡以及乐洞乡,分布较为集中,且种群数量庞大;闽楠呈连片分布状,主要分布在麟潭乡、聂都乡,以及金坑乡与杰坝乡、长龙镇与横水镇的交界处。
除上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外,调查还发现10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如苍叶红豆(Ormosiasemicastrata)、长柄双花木(Disanthuscercidifolius)、伯乐树(Bretsch-neiderasinensis)等。其中,江西杜鹃(Rhododendronkiangsiense)为崇义县较有特色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仅分布于齐云山保护区三江口区域,海拔630余m,种群数量较少。
3.4野生林木资源分析
崇义县野生林木资源植物种群数量丰富,不同种类的植物资源根据其用途特点,都具备价值属性和功能属性。因此,开展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的工作任务之一便是摸清各类植物资源家底及其价值。本次调查共发现野生资源植物237种,占调查总数的48.67%,本研究将其主要划分为工业用野生树种资源(66种)、食用野生树种资源(37种)、观赏野生树种资源(117种)、生态类野生树种资源(75种)、药用野生树种资源(23种)、野生竹类资源(9种)。其中,有部分树种兼顾几种资源植物属性,例如,毛果枳椇(Hoveniatrichocarpa)作为乡土树种,种子可入药,花托部分可作为水果直接食用,其本身也是较好的工业类用材树种,同时兼顾观赏以及生态属性。当地众多优质野生林木资源,如南酸枣(Choerospondiasaxillaris)、光皮树(Swidawilsoniana)、楝叶吴茱萸(Tetradiumglabrifolium)、荷包山桂花(Polygalaarillata)、粗叶榕(Ficushirta)等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开发潜力巨大。
3.5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垂直分布分析
本次调查将海拔分为5个梯度进行分析统计,每个梯度间隔400m。其中,400m以下低海拔区域共246种,占50.51%;401~800m中海拔区域共297种,占60.99%;801~1200m高海拔区域共221种,占42.23%;1201~1600m高海拔区域共113种,占23.20%;1601~2000m山顶区域,占15.40%。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低海拔区域,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生物多样性呈衰减趋势。
4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可知,
(1)崇义县乔木原生植被保存较好,乔木层结构属性较为正常;灌木层结构表现出明显的热带与次生属性,存在较为严重的人为干扰现象。
(2)崇义县林木种质资源种类与数量较为丰富,不同生活型与资源植物种类多样,但分布较为零星,集中连片分布的较少,生境破碎化较为严重,次生植被较多,占比较大。
(3)崇义县山体属于典型的中山地丘陵地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主要集中在800m以下的中低海拔区域,剔除重复部分,该区域共计调查木本植物368种,占全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总数的75.56%,且以常绿阔叶林为主;801~1200m高海拔区域以常绿落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超过1200m的海拔区域以灌木为主,乔木逐渐矮化,甚至消失,垂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
5建议及保护策略
(1)随着国家生态战略的实施,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逐渐恢复,常绿阔叶林的生物多样性也在逐渐恢复,但民间破坏行为始终难以禁止,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凸显出来。调查发现,部分林木种质资源遭到破坏,如华南桂、细叶香桂等桂属植物的树皮,常被当地居民剥取作为桂皮食用而造成树体死亡;半枫荷、厚朴等植物常作为民间药材被人为破坏;甚至有村民盗挖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桫椤作为观赏植物进行栽培,这些都是缺乏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意识的表现。因此,需要加强对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可通过加强科学指导和有效管理,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落实到基层和具体工作中,并联合当地媒体加大相关宣传,对相关职工以及广大群众普及相关保护知识。
(2)崇义县虽然拥有丰富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但在乡土树种资源良种选育、资源利用以及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科研开发应用较少,这与国家高质量发展林业产业以及合理利用林业资源的理念存在差距。加强对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以市场为指导,充分、合理地发掘和选育乡土树种,逐渐推向市场。当地相关科研部门可建立林木种质资源库、保存圃以及引种基地,进而为开发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创造条件,从根本上平衡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
(3)只有持续性地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才能更全面地掌握真实数据与资源的动态变化,从而为科研以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次调查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相关数据只能反映当下的部分问题,而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未掌握的资源情况需在今后的过程中逐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