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沿线口袋公园植物构成调查与分析

   2025-01-11 0
核心提示:北京中轴沿线口袋公园植物构成调查与分析摘要:北京中轴沿线的口袋公园作为公共空间节点,对中轴的景观体验和景观感受具有重要作
北京中轴沿线口袋公园植物构成调查与分析
 
摘要:北京中轴沿线的口袋公园作为公共空间节点,对中轴的景观体验和景观感受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北京临近中轴的9个口袋公园植物应用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共有植物88种,隶属40科69属。结果表明,中轴沿线口袋公园植物种类少,以乔灌木为主,常绿树种较少,冬季景观单调。建议丰富植物种类,注重常绿与彩叶植物应用;增加草本花卉,丰富群落结构与景观季相变化;充分挖掘植物文化底蕴,使沿线口袋公园保持整体性的同时突出特色。
 
关键词:北京中轴线;口袋公园;植物种类;植物文化
 
2011年北京正式启动“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2023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向世界进一步展示中华文明的创造成果,讲述中国故事。北京中轴线纵观老北京城,全长7.8km,几乎汇集了13世纪以来中国最重要的国家纪念性建筑、标志性建筑和礼仪建筑,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轴线两侧。北京中轴线始于元代,经过750余年风雨洗礼,它展示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格局,是千年古都文化发展的历史缩影。梁思成先生曾这样描述中轴线景观:“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申、一贯到底的规模。[1]”2022年12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2035年)》,其中明确提出,北京中轴线保护对象除古代皇家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等遗产外,还包括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视廊、城市天际线等遗产环境[2]。北京中轴沿线的口袋公园作为中轴上重要的公共空间节点,对中轴的景观感受和参观体验都有重要影响,也与中轴线遗产保护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区域功能优化、民生改善、环境提升等作用,实现遗产与老城对话息息相关。
 
口袋公园概念最早源于美国风景园林师罗伯特·泽恩(RobertZion)于1963年在纽约公园协会提出的“为纽约服务的新公园”的目标,其原型是建立在高密度城市的斑块状分布的小型公园体系,又称袖珍公园、迷你公园。口袋公园概念随着城市发展而发展,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特质。
 
2022年7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口袋公园定义为,“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10000m2之间,类型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口袋公园具有小巧多样、环境友好、便于使用等特点,能有效缓解城市化和人居环境需求间的矛盾,随着时间推移,口袋公园概念、建设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在城市绿地中发挥愈来愈不可或缺的作用。
 
口袋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通过植物蒸腾作用,可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提高城市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因此,植物种类构成对实现人近距离观赏和丰富景观层次,以及实现口袋公园美化城市、改善城市小气候的生态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中轴沿线的口袋公园植物应用进行调查,以期为中轴沿线公共空间植物景观改造提供依据。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

北京中轴沿线口袋公园植物构成调查与分析
 
根据《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中划定的北京中轴线遗产区和缓冲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中对口袋公园的定义,选取了贴近北京中轴线遗产区的9个口袋公园作为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1.2调查方法
 
采用实地调研法,对9个口袋公园进行走访调研,勘查并记录每一个口袋公园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植物种类、植物应用形式、设施等要素,观察人们在口袋公园中的活动。
 
2结果与分析
 
2.1植物种类

北京中轴沿线口袋公园植物构成调查与分析
 
北京中轴沿线口袋公园植物种类调查结果见表2,因篇幅所限,仅列出在各公园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9个口袋公园内共有植物88种,隶属40科69属。所含植物达5种以上的优势科有:蔷薇科7属11种,木犀科7属9种,菊科6属6种,无患子科3属6种,柏科2属5种。
 
从植物来源看,参照《中国植物智》《北京植物智》《北京乡土植物》中物种原产地进行统计分析,9个口袋公园88种植物中,乡土植物有49种,占总数的55.7%;国内引种植物9种,占总数的10.2%;国外引种植物30种,占总数的34.1%,可见总体上以乡土植物为主。而9个口袋公园中面积最大、人流量最大、管理养护最精细的是月亮湾公园,其国外种数量最多,占种类总数的42.9%,可见中轴沿线口袋公园绿地植物配置中有推广外来物种的应用倾向,对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绿化方面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略显不足。
 
9个口袋公园的植物中,有乔木32种,灌木26种,草本30种,乔灌草比例相当。
 
2.2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调查的口袋公园应用了58种乔灌木,常绿树种15种,落叶树种43种,落叶树种占比近3/4,群落季相变化明显。从观赏部位来看,观花植物56种,花期集中于春夏2季,花色以白、粉、红3色为主,如玉兰、山桃、紫薇、玉簪等。观叶植物26种,叶色有红、黄、紫3色,以秋色黄红为主,如银杏、元宝枫、黄栌、鸡爪槭等,常色的金、紫;其次,如金叶复叶槭、紫叶李、紫叶矮樱、紫叶小檗等。观果植物共9种,成熟时果实皆为淡红至红色;观形植物以常绿树种为主,优势种有圆柏、油松、白皮松。综上可知,口袋公园春季观红白花木、夏季观红白地被、秋叶金黄配紫红,冬季松柏常绿且有型,四季景色各异。
 
2.3植物文化特性分析
 
从植物文化来看,9个口袋公园皆应用了较多中国传统园林植物,如油松、北京桧柏、槐、绦柳、玉兰、海棠等,以营造古典氛围。常见的搭配有“桃红柳绿”、玉兰和海棠、早园竹与石景。如火神殿北口袋公园入口对植玉兰和海棠,寓意玉堂富贵,园内栽植紫薇寓意“紫气东来”。此外,槐树作为北京市树,其忠诚、吉祥、“三公之位”等美好寓意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在9个口袋公园中皆有栽植。位于鼓楼西大街的谯楼更鼓口袋公园便以1棵古槐为植物景观主体,与鼓楼远远对望,仿佛一起对话,诉说着城市历史。
 
2.4应用植物景观效果分析
 
地安门内大街慈慧胡同南口袋公园(图1)东侧以琉璃瓦、红墙围合空间,墙下桃柳间植。公园西侧座椅结合花台,花台中桃柳、紫叶矮樱列植,玉簪覆土,整体色调明亮、轻快。
 
火神殿北口袋公园入口处(图2),透过绿色植物背景和灰白矮墙,可见远处的琉璃瓦红墙,整个景观色彩丰富。矮墙上的画以常绿早园竹为背景,两侧对称栽植西府海棠。1棵刺槐在右侧,以黄绿的叶色和树高打破整个规则布局,使画面更加活泼轻快。

应用植物景观效果分析
 
谯楼更鼓口袋公园(图3)为林下空间和座椅构成的小型街头绿地,主要供行人临时休息。其植物配置简单,乔木层由槐(二级古树)、北京桧柏和桃组成,灌木层由木槿、欧洲荚蒾、早园竹、小叶黄杨、紫丁香、月季组成,地被植物有山麦冬和叉子圆柏。观赏期集中于春秋2季,晴天光影效果极佳。
 
天坛东里街心花园(图4)园路曲折幽静,以游赏为主,中心休憩空间由3棵高大毛泡桐和树池座椅组成。乔木层种类丰富,混植模拟自然群落,灌木层以自然株形的西府海棠、紫丁香、连翘等观花植物为主,草本层应用大量芒、狼尾草、松果菊、粉黛乱子草等观赏草增加自然野趣,与天坛的郊野氛围相契合。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根据调查可知,中轴沿线口袋公园所应用植物种类不丰富,优势种突出,应用形式较单一,整体性较强,缺少个体特色与变化。植物群落以乔灌木为主,能维持长期的景观效果,但常绿树种少,冬季景观单调,观赏期集中在春、秋季。
 
3.2建议
 
3.2.1增加植物种类。北京四季分明,冬季干燥寒冷,要选取能充分适应当地气候,经受当地极端天气、病虫害等仍能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如油松、桧柏、国槐、绦柳、山桃、榆叶梅、金银木等,创造良好景观效果的同时,充分展示地域特色。注重常绿与落叶、阴性与阳性、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合理增加外来树种数量,特别是彩叶树种,以丰富公园植物景观色彩层次、物种多样性。积极应用北京本土草本花卉,如石竹、黄芩、华北耧斗菜等,以丰富季相、色相变化。
 
3.2.2丰富植物文化。9个沿轴线的口袋公园,邻近历史文化道路、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等,应充分挖掘场地遗产文化,选择具有特殊寓意,弘扬文脉的植物。例如火神殿北口袋公园,临近古代道教建筑火德真君庙,园内可种植道教仙树银杏,寓意长寿、吉祥的桃和柳等树种。同时通过给口袋公园内植物制作铭牌,介绍基本植物信息和文化,增加公园的科普性和趣味性,丰富公园植物文化。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