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中国行动下岗课证融通的园林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以“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课程为例
柴梦颖,周士锋*,陶良如,张变莉(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1450)
摘要:“技能中国行动”以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先导,支持校企联合开展数字技能、绿色技能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等培训载体联合探索岗位核心技能课程改革,依托数字资源教学平台,以工学结合、弹性学制培养方式,融通“岗课证”的课程改革。通过构建园林类高职特色“一主线三阶段四环节”的课程教学模式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实施检验,考核结果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度、技能任务实施规范度、职业能力提升度、企业认可度等有了很大提高,园林职业认同感也有所增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技能中国行动”,在“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支持企校开展数字技能、绿色技能等领域人才联合培养,大力推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弹性学制等方式,助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1]。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培训方式,对新型职业农民采取“弹性学制、农学交替”的培育方式,分层分类分模块,切实提高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高职院校则结合自身优势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需求,招收弹性学制班,并多方协同编制弹性学制人才培养方案。本研究主要针对园林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开展,探究与校企联合培养的弹性学制班“岗课证”融通的高职特色课程教学模式,以期助推“技能中国行动”背景下各级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特别是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技能岗位学历提升和创业创新培训的有效开展。
1.1学情分析
高职弹性学制班生源包括: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在职职工及其他人员(含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转岗人员)等多元学习对象。具有以下特点:大部分学历层次相对低,年龄差距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让他们对上课产生厌倦;有行业经历的学生,学习目的性强,更希望学到与从事的行业、产业有关,对自己的经济增收有帮助的知识与技能;他们日常要工作,还可能要照顾家庭,只能利用闲暇时间上课。
1.2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理念
坚持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技能中国行动下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理念,培养“行业工匠”,在首批现代学徒制的“双带多管多评价”2+2+N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遵循“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基于“岗课证”融通的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建设优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数字化在线教学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实施角色转换式、启发式、引导式等教学手段,培养园林行业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满足学生工学交替的弹性学习形式,开展“走读”式教学,工作日晚上或者节假日线上或在企业集中上课或实践,探索构建高职特色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1.3课程教学模式探索构建
为满足学生弹性学制的实际需求,提高办学实效,在建构主义理论、体验学习理论、“知行合一”思想等基本理论基础上,校企双师团队以园林类专业核心课程“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为例,将课程与岗位、与职业资格证书链接,准确定位课程教学中的3个关键要素的转变,即参与者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由被灌输的“容器”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其学习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由常规单纯性的教师一讲到底式转变为校企双师启发、引导、帮学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探索构建高职弹性学制“岗课证”下的“一主线三阶段四环节”课程教学模式(如图1),并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修正、完善、优化,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可推广性。
1.3.1“一主线”使课程教学由设计到终评有的放矢。“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的教学活动是在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基础上,依据多方联合制定的弹性学制班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园林类试点专业“农学交替、弹性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分析学情后确定的课程教学标准,始终围绕教学目标为主线开展。
1.3.2“三阶段”使课程教学实施有条不紊。依据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理念,把静态课时授课内容创造性地设计为3个动态的进程阶段。即课前在OBE理念[2]下,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在线设计任务单、课时储备知识探询单、课时知识点温馨提醒文档、问题收集文档等;课中基于PBL的任务实施创新教与学方式[3],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启发、师生合作的验证性教与学效果———职业素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后师生团队合作开展线上或线下拓展项目与任务,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积累专业成就感,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学生的深度参与式学习,达到培育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教学目标。
1.3.3“四环节”让课程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1)“探”即在课前,教师设计本课时内容的知识点及重难点解决路径,以微课、动画、PPT、问卷、案例、技能实践任务书等形式在智慧职教平台发布,并查看学生掌握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随时随地通过智慧职教网页或在线APP,明确课时任务,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发布的课时要学习掌握的知识点能内化多少,并在“线上互动”的问答栏中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验”即在课中,教师通过钉钉群等直播平台带着学生的疑问,以微课、动画、PPT、案例、技能实践等创设理论及实践情境、问题情境,师生合作检验,解决学生本课时共性问题;通过角色转换、专题讨论去“帮学”,查漏补缺,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学生通过听讲、参与课堂活动,验证课前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无偏差,通过课中、课后线上随时提问、讨论来纠正理解偏差。
(3)“践”即在课中和课后,教师直播或企业实践现场对课时知识点联系实际进行讲解或演示,突出理论指导实践,引导学生直播或企业实践现场观察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物候期、养护管理措施实施后的反应,在课后对观察区的园林树木栽培养护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用实践检验理论;学生按教师引导去体验感悟观察区的园林树木栽培养护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举一反三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及其涉及的关键技术与技能。
(4)“拓”即在课后,结合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钉钉学习群围绕某一技术技能话题有序开展“专题技术讨论”,并与相关园林企业或物业部门联合,解决绿化中园林树木栽植及养护管理产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