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公园绿地安全性研究综述
吴远华,古新仁*(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摘要: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2000-2022年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490篇中文文献和Webof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557篇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分析软件对国内外公园绿地安全性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归纳整理该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国内以城市绿地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及城市公园安全评价、策略研究为热点,国外研究热点则体现在公园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城市公园行为活动安全和城市公园安全感知等方面。
公园绿地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社交锻炼、身心放松的活动空间。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公园绿地的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以来,国内外关于公园绿地安全性的研究热度持续增长,研究内容涉及生态安全、景观安全格局、使用者行为活动安全等多个方面。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公园绿地的安全性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归纳总结该研究的方向和前沿热点,拓展对国内外公园绿地安全性研究的认知。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通过对文献主题词、关键词的词频统计,判断学科内部主题关系,探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1]。利用CiteSpace这一信息可视化软件,探寻出学科领域发展的关键路径及其研究热点、前沿和趋势[2]。将选取的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提取文献的主题词与关键词,生成文献共线图谱,进行公园绿地安全性研究文献的计量和分析。
1.2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包括硕博士学位论文库)和Webof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2000-2022年国内外公园绿地安全性的相关文献。截至2022年6月30日,在CNKI中以“TI=(‘安全’+‘伤害’)ANDSU=(‘公园’+‘景观’+‘园林’)”进行检索,共得到916篇满足搜索条件的文献;在WoS中以“TI=(SafetyorSecurity)andTS=(Parkor“Greenspace”)”为检索式进行检索,共得到5578篇外文文献。剔除无作者、新闻资讯和学科相关性较弱的文献,最终选取CNKI收录的490篇中文文献和WoS核心合集收录的557篇英文文献作为分析对象。
2结果与分析
2.1发文量分析
根据公园绿地安全性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图1),2000-2022年公园绿地安全领域的研究在CNKI和WoS中均呈上升趋势。2000-2005年中文文献逐渐增加,2006年的发文量大幅提升,2008年后每年发表的中文文献均在10篇以上,2019年达到文献发表的高峰。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2000-2008年发文量在8篇上下浮动,2009年之后年发文量均在10篇以上,2009-2021年是英文文献发表的高峰期。
国内公园绿地安全性的研究起步较晚,2000-2005年学者们开始关注城市绿化安全和生态安全[3],
自2006年发表的中文文献涉及生态安全格局规划[4]、城市绿地规划设计[5],公园施工建设[6]等多个层面。国外主要关注绿地的安全感知[7]和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包括心理情感[8]、生理健康[9]和预防犯罪[10]。综上所述,国内外公园绿地安全性研究的发文量持续上升,城市公园绿地安全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科研成果日趋丰富。
2.2发文期刊分析
根据期刊发文量的统计结果(图2),CNKI发文量前五的期刊为《现代园艺》《中国园林》《山西建筑》《生态学报》《城市建筑理论研究(电子版)》,WoS发文量位前五的期刊有《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交通研究记录)、《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健康期刊)、《SUS-TAINABILITY》(可持续发展)、《IOPCONFERENCESERIES:EARTHANDENVIRONMENTALSCIENCE》(IOP会议系列:地球与环境科学)、《URBANFORESTRY&URBANGREENING》(城市林业与城市绿化)。中文文献大多发表在风景园林、建筑、生态类期刊,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发文较少。对比国内外发文期刊可知,国外公园绿地安全性研究涉及医学、林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国内则聚焦在人居环境相关领域。
2.3发文机构与国家地区分布
从收集的数据(图3)来看,WoS发文量前五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对公园绿地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贡献最大;中国的发文量仅次于美国,在公园绿地安全性方面的研究有较多的关注。在发文机构方面(图4),WoS发文量前五的研究机构分别是ColumbiaUniv(哥伦比亚大学)、IslamicAzadUniv(阿扎德大学)、ChineseAcademyofSciences(中国科学院)、DelftUniversityofTechnology(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HallymUniversity(翰林大学),CNKI发文量前五的研究机构依次为重庆大学、吉林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
2.4国内外研究热点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分析中(表1),关键词出现的次数体现了研究的热度,中介中心性则反映的是关键词的重要程度。在出现频次较多的关键词中,“生态安全格局”“景观安全格局”“最小积累阻力模型”“安全管理”揭示出国内的公园绿地安全性研究的范围尺度较大,“safety(安全)”“crime(犯罪)”“fear(害怕)”“perception(感知)”“buildenvironment(建成环境)”则可以看出国外更关注城市公共安全和环境对身心健康的影响2个方面。
2.5国内研究热点
根据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图5)来看,国内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有“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安全”“生态基础设施”“景观安全格局”“风景园林”“安全评价”“安全设计”“安全管理”等。通过对中文文献的梳理,我国公园绿地安全研究集中于“城市绿地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城市景观安全格局研究”“城市公园绿地安全评价及其策略研究”3个方面。
(1)城市绿地生态安全格局研究。随着人口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自然环境面临巨大的生态安全问题。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是解决城市生态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除了生物多样性外,还包括水资源、地质灾害、文化遗产、游憩空间等区域内的其他要素[11]。针对自然基质被严重破坏的矿业棕地,冯萤雪等[12]基于最小阻力模型构建多层次的生态安全格局,从生态发生过程控制的角度修复矿业棕地的生态环境。在城市公园绿地防洪排涝方面,侯庆贺等[13]通过分析不同时期洪水的淹没范围和水深分布区域,实现公园绿地蓄洪功能与景观功能的协同规划。面对城镇扩张带来的生态格局动态干扰风险,刘颂等[14]分析了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机制,提出构建“动态多情景模拟预测-生态空间安全性评价-方案协调弹性响应”的生态格局,优化区域的生态空间规划。基于“源-汇”理论,刘华斌等[15]用引力模型优化了南昌市绿色廊道的构建,并对其生态连通度进行安全评价。
(2)城市景观安全格局研究。景观安全格局是生态基础设施发展的一种方式,被专家学者们应用于多个研究项目中。许砚梅等[16]对龙山县果利河滨河公园的生态廊道、梯度横断面、立体交通路网和滨水植物景观等方面进行设计,构建了城市滨水公园景观安全格局。张青萍等[17]通过软件模拟区域内雨洪的发生过程,判别保障洪涝安全、控制径流污染等关键节点位置及其空间关系,从宏观层面构建雨洪安全景观格局。翁奕城等[18]以广州市白云湖地区为例,从区域生态、水系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景观安全格局的研究,打造可持续的城市滨水景观。张永辉[19]分析了甘肃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安全格局人口、气象灾害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优化策略。
(3)城市公园绿地安全评价及其策略研究。随着我国城市绿地建设的快速发展,专家学者们开始关注城市公园绿地安全评价方面的研究。在分析城市开放空间常见安全事故的基础上,赵晨洋等[20]从绿化、道路、铺装、设施小品、水体和警示标语6个方面探讨开放空间景观安全性设计的内容。通过对国内22个大型公园标识系统的实地调查,王瑜等[21]总结归纳了我国大型公园绿地标识系统设计不规范、布局不合理、缺乏动态和智能辅助等安全问题,提出从标识的设计标准化、布局合理化、常态和应急兼容化等安全角度构建公园的导向标识系统。张芳等[22]对公园绿地的道路系统、活动空间、植物配置等方面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性要求。基于公众和专家评价意见,邱慧等[23]通过层次分析法从道路、绿化、水景和景观小品4个方面构建安全评价体系。在对南昌30处公共空间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李宝勇等[24]构建了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安全评价体系,从景观的规划设计、材料的安全使用、设施的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角度出发,杨梅等[25]对使用者心理安全的恢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公园绿地中可达性小的场地更有利于心理安全的恢复,空间的大小不对其恢复能力产生影响。基于CPTED理论,曹磊等[26]对唐山市南湖公园绿地安全满意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提出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公园绿地监管、维持公园良好形象、丰富活动内容等方面的提升策略。
2.6国外研究热点
由英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图6)可知,国外文献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有“physicalactivity(体力活动)”“walking(步行)”“health(健康)”“crime(犯罪)”“fear(害怕)”“perception(感知)”“buildenvironment(建成环境)”“design(设计)”“impact(影响)”等,说明国外城市公园绿地安全性的研究主要在“公园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城市公园行为活动安全”“城市公园安全感知”3个方面。
(1)公园环境设计预防犯罪。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是国外城市公园安全性研究最早关注的领域之一,犯罪行为和对犯罪行为的恐惧会阻碍人们进公园的户外活动[27]。通过对美国250个城市129家机构预防公园犯罪策略的调查分析,Joel等[28]发现公园中预防犯罪使用最常用的方法是清理垃圾、清除涂鸦、增加标识警示和灯光照明。在系统回顾CPTED理论发展的基础上,Ceccato等[29]对瑞典一个犯罪率较高的公园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园的设计和管理也会对公园的安全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合理设计的公共空间可以促进邻里交往活动,人们的自然监视可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此外,Sharifah等[30]对3个公园的调查研究发现,植被绿化、夜间灯光、流动人群等因素也会影响公园活动人群的安全,被树丛遮挡或缺少照明的空间容易引发犯罪行为。
(2)城市公园行为活动安全。城市公园是人们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公园的安全程度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活动。Maruthaveeran[31]对马来西亚吉隆坡5个城市公园的问卷调查发现,人们到访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呼吸新鲜空气,其次则是缓解压力和放松身心,并且人们更倾向于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到访公园而非独自出行。Vaughan等[32]对2个非洲裔美国人为主所在地区的社区公园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更愿意到访面积更大、设施更多、特色更明显、不文明和犯罪行为更少的公园,而非离居住地最近的公园。在公园特征、种族群体和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Hannah等[33]对英国布拉德福德地区进行了公园使用情况和公园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公园满意度的增加与可用设施数量呈正相关,与不文明行为呈负相关,与种族和社会经济地位不相关。在儿童活动安全方面,Jing-HueiHuang等[34]在美国纽约的研究发现,儿童在公园活动受犯罪率和交通安全的影响显著,社会的混乱和不文明行为会阻止父母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
(3)城市公园安全感知。国外对城市公园安全感知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对犯罪行为的恐惧主要受到个人、社会和物理3个方面因素的影响[35]。Herbret[36]的研究发现,视野开阔和设施完备的公园会给人更强的安全感,安全感知与景观视觉质量的关联性较低。Sandra等[37]对美国24个城市公园的研究发现,文明程度高和拥有4个及以上不同设施(如网球场、篮球场、游泳池等)的公园会给人带来更高的安全感,增加公园设施的种类和组织多样的活动会促进人们到户外活动。Sara等[38]采用李克特量表对马来西亚城市公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与受野生动物威胁相比,人们更担心城市公园的暴力犯罪。为验证文献中城市公园安全感知相关的物理因素,Amira等[39]使用埃及开罗的照片对城市公园的安全程度进行评分,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对公园安全更敏感,非专业与专业的设计人员之间的评价没有差异,被调查者的个体特征与安全感知存在显著相关性。基于GIS数据、调查数据和市政数据,Kostas[40]研究了挪威奥斯陆45个街区树木覆盖与安全感知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城市街区树木覆盖率与安全感知存在显著相关性,树木覆盖率较高的社区比树木覆盖率较低的社区安全感更高,增加树木的覆盖率将有助于安全感的提升。基于社会人口统计数据、犯罪数据和地区安全指标,Pérez-TejeraFélix等[41]对巴塞罗那的6个公园进行为期3个月的公园使用与安全感知研究,结果表明,公园的安全感知受性别和场地熟悉程度的影响,提高地区的安全意识可以促进公园的使用。为证实城市公园使用人群的审美判断与安全感知之间的关系,Kermani等[42]对伊朗科尔曼市的2个公园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城市公园使用人群的审美判断与安全感知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活动范围对安全感知的影响尤为明显。
3结论与展望
通过分析2000-2022年WoS和CNKI数据库文献的发文数量、发文期刊、发文机构与国家可知,国内外公园绿地安全性相关研究在近10年内快速上升,涉及风景园林学、林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国外公园绿地安全性研究已形成较全面的网络体系,在预防犯罪、安全评价、安全感知、身体健康等方面均有涉及,研究范围由城市向公园聚焦,由宏观转向微观。就发展趋势而言,“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研究关注较早且持续时间较长,研究成果显著,应用较为广泛;“公园行为活动安全”是当前公园绿地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方向,公园绿地安全性对人群行为活动的影响或将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安全感知”的研究与日俱增,安全感知角度的公园绿地安全性研究仍值得关注。
国内公园绿地安全性研究在生态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尚未形成多学科的研究态势。此外,专家学者们往往围绕公园绿地的某一安全性要素展开调研、分析和评价,缺少对公园绿地安全性多个环境要素的系统性评价。今后,研究人员可以借助百度地图、微博、手机信令等信息平台,获取个体时空数据、交通数据、市民评价等动态数据,从而了解使用者的时空分布特征,弥补传统研究的不足。虽然国内公园安全性研究趋势向好,但在公园绿地安全性评价体系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建设舒适安全的城市公园绿地是未来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