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主干道绿化景观的优化策略
3.1完善均衡协调的城市绿化体系
针对主干道绿化发展的不平衡,首先,应建立统一的城市绿化规划体系,确保绿化布局的科学性和均衡性。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和道路等级,制订差异化但整体协调的绿化方案,既保证重点区域的景观效果,又兼顾一般区域的基本绿化需求。其次,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整合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环保、交通、城市给排水、通信、燃气、电力等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共同推进主干道绿化的均衡发展。尽量避免交叉作业,节约时间和资源。同时,建立绿化资源配置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城市发展和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资金、技术等资源配置,重点支持绿化水平较低的区域,逐步缩小区域间的绿化差距。
3.2合理规划,优化树种,丰富绿化多样性
在规划绿化项目时,要充分考虑树种的选择与搭配(见表1)。首先,选择适应广州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确保成活率。其次,通过引入不同种类的植物,丰富绿化多样性,打造多层次的绿化景观。这不仅有助于生态平衡,还能为市民提供宜人的休闲环境。最后,合理规划树木的布局,确保空间利用的最大化,使绿化效果更加丰富、显著。
本项目具体实施内容为清理以下主要干道两侧道路及人行道中植株长势不佳、树冠残缺、老化严重、景观效果差、没有迁移价值的树木;对株距过密、倾斜而存在安全隐患及根系破坏道路等公共设施的行道树进行迁移;对部分路段的树种进行优化更换;对树木迁移后的路面树穴进行修复和硬质铺装;清除并更换广州大道、东风路中间带老化的灌木、地被;广州大道新增隐形护栏等。整个主干道绿化品质提升工程以夜间施工为主。
3.3加强绿化养护的科技水平和精细化程度
首先,要加强对绿化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涵盖植物生理、土壤科学、修剪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提高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其次,引入如智能灌溉系统、土壤改良技术、精准施肥设备等先进的绿化养护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效率。最后,建立针对不同植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的精细化养护方案,制订详细的养护标准和操作规程。
针对树木根系生长环境恶化的问题,要加强对城市土壤环境的研究和改良,开展系统的土壤检测和改良工作,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基础。此外,推广生态化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引导相关单位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方法,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最后,建立绿化养护的监测评估体系,利用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测植物生长状况和环境参数,及时调整养护策略。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管理技术已成为现代绿化养护的重要手段。广州市可引入智能化管理技术,如无人机巡查、智能灌溉系统等,对主干道绿地进行实时监控和养护管理。这不仅可以提高养护效率,还可以大大降低养护成本。
3.4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形成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绿化建设和维护,通过政企合作、社区共建等多种形式,调动全社会参与城市绿化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绿化建设和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绿化评估体系,定期对各主干道的绿化水平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和提升整体绿化水平,构建科学高效的绿化动态管理体系,最终实现绿化景观的均衡、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媒体、社区广播、公告板等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共建共享的理念和价值,使其深入人心。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如讲座、研讨会、展览等,让公众更直观地理解共建共享的意义和做法。
二是培育社会组织: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如社区组织、环保组织、志愿者组织等,使其成为公众参与共建共享的重要平台。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它们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是建立反馈机制:定期对共建共享项目的成效进行评估和总结,向公众公布评估结果,增强公众的信任感和参与感。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逐步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形成共建共享的氛围。
4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广州市主干道绿化景观的实地调查和分析,深入探讨了广州市主干道绿化景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优化策略及施工成果。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主干道绿化景观呈现以下特征和问题:(1)主干道绿化发展不平衡,各主干道间绿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调查发现,广州大道和机场路等重点路段的植物种类丰富,绿化效果较好;而中山大道等部分路段的植物种类相对单一,绿化景观效果欠佳;(2)部分道路景观不协调统一,缺乏美感;(3)道路树木根系的生长环境问题比较突出;(4)绿化养护基层管理不完善,绿化养护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优化策略,一是构建均衡协调的城市绿化体系,建立统一的绿化规划体系,制订差异化但整体协调的绿化标准,并通过跨部门协作和社会力量参与,逐步缩小区域间的绿化差距;二是合理规划,优化树种,强调绿化多样性,合理规划绿化布局,精选树种优化生态结构,引入多样化植被,丰富绿化层次,促进生态平衡和绿色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四季皆有美景,提升城市生态品质;三是加强绿化养护的科技水平和精细化程度,规范劳动用工关系,加强人员的培训教育,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广生态化病虫害防治方法,建立监测评估体系,保证绿化植被和树木根系有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修剪粗放、缺乏针对性的养护方案等问题;四是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形成共建共享氛围,推进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形成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