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滨海湿地的特征和生态修复意义

   2024-12-30 韩启斌0
核心提示:红树林湿地属于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性以及多样化的特点,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平衡。通过修复红树林湿地,可恢复鱼类、鸟类以及其他生物的栖息地,为浅海水区域的生物提供丰富食物资源,实现海洋生态系统保护。
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的生态功能,是一种抵御海浪侵袭的天然屏障,在华南沿海地区栽植红树林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地区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社会服务价值。基于此,研究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设计与施工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结合广东地区滨海湿地特征,重点分析设计要点与实际施工应用,以期为业界相关人士提供技术参考,增强区域生态修复水平。
 
1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意义
 
1.1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性
 
红树林湿地属于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性以及多样化的特点,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平衡。通过修复红树林湿地,可恢复鱼类、鸟类以及其他生物的栖息地,为浅海水区域的生物提供丰富食物资源,实现海洋生态系统保护。
 
1.2减缓全球变暖问题
 
红树林湿地是重要的碳汇,固碳能力强,可有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促使全球气候变暖减缓。修复湿地有利于提高植物生长力,进一步增强湿地固碳能力,解决现存的生态问题。
 
1.3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修复红树林湿地可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沿海地区的渔业、海产品加工产业、沿海农业等相关产业提供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与此同时,湿地修复下的植被绿化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可吸引大量游客至湿地参观游览,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2现有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技术

广东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的5个施工应用
 
2.1沿海河口治理
 
通过改造湿地周边的沿海河口形态与结构,软化原有河道。将河岸表面的硬质结构去除后降低河道高程,将其削成较缓的边坡,并设置合适厚度的腐殖土保护边坡。结合湿地周边的生态特点,选择适宜搭配栽植的植物配置植物群落,以增强河岸植被生长率。建立’‘红树一半红树一岸基植物”生态系统,促使湿地恢复其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杂质过滤、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2.2退塘还湿
 
在红树林生长空间中,废弃养殖塘是进行结构恢复的理想空间,通过退塘还湿技术可将鱼塘转变为多样的红树林湿地环境,有机结合鱼塘及地形,恢复湿地种植条件与自然定植基础。充分考虑高程对淹水时间及高度的影响,利用原有塘埂(堤),保留局部少量鱼塘后,将其余鱼塘纳入滩涂修复面积。合理调整滩地高程、塘底、环境,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2.3红树林植物及群落配置
 
采取多树种混交模式,配合扦插等栽植方式种植乡土红树林植物,实现人工造林修复湿地植物群落的目的。根据潮位、浸水时间、海水盐度等因素,合理计算最高以及最低潮水位线,科学设置“高潮滩一中潮滩一低潮滩”湿地生态序列。

广东地区滨海湿地的特征和生态修复意义
 
3广东地区滨海湿地的特征
 
广东沿海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湿地,滨海湿地类型最多且面积最大,大约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60%o湿地特征包括生物多样性、环境多变性、旅游生态性。生物多样性体现在湿地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鱼类等海洋资产丰富,生物生存环境良好。环境多变性体现在海水得到净化,实现了防风消浪的作用,有效维护了海岸线。旅游生态性体现在湿地自然景观具有高观赏性,可开辟旅游景区吸引游客到此游玩,如南沙滨海湿地。
 
 
更多>相同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