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城市湿地公园公众景观体验研究———以长沙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夏鸿玲1,唐晖2
(1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0;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自媒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且这种趋势正不断增长[1]。公众可通过携程、马蜂窝、去哪儿等互联网社交平台分享对公园的景观体验或评价,能够客观、详实地表达对公园的景观形象认知和情绪体验。以长沙洋湖湿地公园为例,以UGC网络社交平台(携程、马蜂窝、去哪儿、美团)网站文本数据作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公众行为动机、公园环境、情感倾向3个方面分析了长沙洋湖湿地公园公众景观体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为优化洋湖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提出了4点建议。
景观体验是指人们在感知、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对景观的主观体验。体验是人与景观之间最直接的认知方式。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主体通过五感的知觉直接接触到景观空间和要素,各种体验信息的综合构成了人们判断景观的基准和标准[2]。使用者的行为特征、满意度及旅游形象感知都属于景观体验研究的范畴。目前从国内的研究来看,黄宇等[3]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与记录对洋湖湿地公园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及满意度进行了研究。张悦[4]采用频度统计法、专家咨询法与问卷调查法对洋湖湿地公园旅游形象感知进行了研究。相对来说,研究数据来源具有一定主观性,而本研究从UGC(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Content)角度入手,通过对互联网社交平台上的公众点评和游记数据的挖掘、收集和清理,数据来源更为客观。同时采用内容分析法,并借助微词云在线词频分析平台对其进行高频特征词分析、社会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总结了公众对洋湖湿地公园景观体验现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洋湖湿地公园持续建设的4点建议,同时也可为其他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洋湖湿地景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南部湘江新区内,北依岳麓山、东临湘江,靳江河、雅河环绕其中。总面积4.85km2,投资65亿元,是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湿地。洋湖国家湿地公园是长沙市区使用率较高的城市湿地公园,其在城市湿地保育、维护生物多样性、休闲游览、科研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收集的文本进行客观的、系统的、量化的分析。利用微词云在线分词平台,通过高频特征词分析、社会语义网络分析以及情感分析功能,对长沙洋湖湿地公园的公众景观体验进行研究。
2数据来源与处理
2.1数据来源
以UGC视角为基础,通过对4个社交网络平台(马蜂窝、携程、美团、去哪儿)进行搜索,以“洋湖”“洋湖湿地公园”和“长沙洋湖湿地公园”为关键词,采用WebScraper网络爬虫插件和Python脚本进行大数据采集,获取了研究区域内公众评论的文本数据。经过筛选,最终得到了2018-2022年期间携程、美团、去哪儿、马蜂窝点评数据1126条,以及马蜂窝上的13篇游记。将所有游记和评论整理,并导出至Excel文档,以便在后续的微词云在线分词平台中进行编辑(见表1)。
2.2数据清洗Excel
利用Python脚本,对爬取的1139条网络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包括数据去重、过滤无意义字符(如英文、数字、日期等)、移除冗余标点符号(如换行符、制表符等)和删除空行等处理,最终获得了921条有效评论文本数据,并整理成Excel文档。
2.3中文分词
本研究使用的中文分词处理软件是整合了jieba分词和知网hownet情感词典的微词云在线分词平台(https://fenci.weiciyun.com/cn)。该平台支持自然语言处理(NLP)环境下的分词、挖掘新词、多维度筛词、自定义词典以及情感分析等功能,并具有强大、准确和高效的文本处理能力。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1)挖掘新词。将Excel文本导入微词云,并设置词频≥5,最终得到了12个新词,如“湿地生态保育”“灯光展”“游乐设施”和“骑自行车”等,同时将它们融入自定义词典中。
同时将它们融入自定义词典中。(2)设置同义词。为了避免出现模糊不清,甚至歧义的情况,人为对不同表达方式相同的专有名词进行统一替换,例如将“湿地”和“公园”统一替换成“湿地公园”,并将“树木”和“花草”统一替换成“植物”,同时将“小孩”和“孩子”替换成“小朋友”等,共设置了11组同义词。最后将它们整理成了UTF-8编码的文本文件(见表2)。
(3)删除无意义词。将Excel文本上传到微词云中文分词平台进行清洗,指定单词长度≥2并上传新词挖掘结果和同义词。最后,指定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和自定义词),将与研究对象无关的词语(如“进入”“地方”“各种”“应该”“然后”以及“呈现”等)删除,共删除406个词,最终得到2551个特征词。
3研究结果
3.1高频特征词(TF-IDF)统计
高频词指用户评论中出现频率较高、且非无用的词汇(不包括标点符号等),这些词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大众关注的焦点[6]。本研究通过对2551个特征词的词频和TF-IDF值进行分析,提取并展示了排名前100的特征词(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用于分析洋湖湿地公园的高频特征词中,名词主要反映用户群体和环境感知要素,动词反映用户的行为动机和活动类型,形容词则主要体现用户的情感倾向。
分析类目是内容分析法的基本单元。本次以分析类目为基础对洋湖湿地公园公众景观体验进行研究。将洋湖湿地公园的网络评论和游记中出现的高频词按类属分类(见表4)。这些高频词大致可分为5个主要类别: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公众行为、人群类别和公众感受。
结合表3和表4的数据,可以将公众对洋湖湿地公园景观体验大致分为3个方面:公众行为动机、公园环境和情感倾向。
3.1.1公众行为动机。由表3和表4可以看出,人群类别类目中词频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儿童”“群众”“朋友”“全家”“情侣”“市民”“外地游客”。可以看出,洋湖湿地公园主要面向长沙本地市民,其中“儿童”的词频最高,说明最适合的受众是“儿童”。而“外地游客”词频在前100高频词中排名倒数第三,说明“外地游客”对公园的关注度较低。其次,公众行为动机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日常休闲活动,如“漫步”“休闲”“摄影”“逛逛”“骑自行车”等高频词;二是文化活动,如“灯光秀”“美食节”“灯会”“表演”等高频词,同时对比来看,“灯光秀”的词频位居第四,其他代表文化活动的词频也平均高于代表日常休闲活动的词频,说明洋湖湿地公园通过定期开展一定的文化活动,取得了较好的人文景观体验效果,满足了公众对人文景观的体验需求。
3.1.2公园环境。从环境构成要素来看,景观体验既有自然环境的体验,也有人文环境的体验[7]。由表2可以看出,“湿地公园”“植物”“花海”“湖”等描述自然景观的词频都高于“游乐设施”“停车”“广场”“体育场”“展览馆”“湿地科教区”等代表建筑小品和人工设施的词频,说明公众对洋湖湿地公园的景观体验总体偏好是以自然环境为主,在具体的景观要素中,以“植物”“花海”湿地生态”的词频最高,这些要素最体现了湿地公园的特色。而人文环境方面,对人工设施的关注度较高,其中“游乐设施”词频最高,这与人群类别中“儿童”的高词频相呼应,说明洋湖湿地公园目前的儿童人文环境体验载体主要是游乐设施。同时,代表人文环境的建筑小品类属出现词仅有“体育场”“展览馆”“湿地科教区”和“茶亭”4个词,且词频都排在50位以后,而具有一定标识的“白鹭塔”与占地较大的洋湖国际雕塑园相关的“雕塑”等词都未在前100词频中出现,说明公众对长沙洋湖湿地公园打造的代表人文环境的主要景区、景点和建筑小品的体验感较弱,公众对其印象不深。但代表人文环境的文化活动类属出现词“灯光秀”“美食节”“表演”的词频较高,说明公众对公园中开展特色人文活动关注度较高,兴趣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景观体验多样性的需求。
3.1.3情感倾向。对分析结果中的高频词汇进行筛选,选取表现游客情绪感知的高频词语进行整理。经过对表5高频词语的情感色彩分析,积极意义词汇占58.8%,中性词占23.5%,消极意义词占17.7%。总的来说,公园给大众留下的整体印象良好,大多数人对其展现出积极情绪。普遍反映出“公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方便,适合休闲散步”的体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情绪。具体评论文本分析表明,对于公园开展的人文活动,如“灯展”,公众参与情感较高,视觉体验获得普遍好评,但对门票价格、人流量、公园服务等方面的评价不高。
3.2语义网络分析
语义网络分析图可以直观地反映不同特征词之间的关联程度。使用微词云在线分词平台对长沙洋湖湿地公园网络评论文本进行语义网络分析,如图1所示。得出环形发散状的长沙洋湖湿地公园语义网络图,形成了“核心-亚核心-次核心-外围”四圈结构,由核心向外围辐射,射线连接表示相互关联的事物,线条的粗细反映了产生关联的事物之间联系强度不同,越粗表示联系强度越高。“不错”“灯展”“漂亮”“灯光”“小朋友”“散步”位于核心圈层,是公众评论的中心词,“不错”“漂亮”是公众感受的反映;“小朋友”是主要受众人群类别的体现;“散步”“灯展”“灯光”是公众主要行为活动的表现。而“植物”“环境”“湿地生态”“空气”“休闲”“游乐设施”“停车”“设施”等词距中心词较近,且关联度较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景观体验的主要是自然景观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
4结论与建议
基于UGC公众网络点评与游记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行为动机、公园环境、情感倾向”3个方面分析了长沙洋湖湿地公园公众景观体验现状。该分析具有客观性,其研究结论对完善洋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及公园管理具有参考意义。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并结合网友负面点评的内容,提出以下4点建议:
4.1持续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作为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城市湿地公园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全面加强城市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洋湖湿地不仅是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湿地,更是长沙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水资源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实施水环境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综合整治工程,洋湖湿地已经形成了健康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持续运用和探索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技术创新,来加强洋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响应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并持续发挥公园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2打造常态化特色自然教育体验活动
据文献显示,洋湖湿地公园定期举办一些人文活动,如“五一”湿地花卉艺术节、马修连恩十月湿地环保音乐会和生态旅游节等。从公众网络点评数据中可以看出,“灯展”“灯会”“表演”等词汇是网络高频词汇,并且在语义网络图中处于核心圈层的位置,这也表明人们对公园举办特色人文活动的兴趣很高,对体验人文景观也有强烈需求。洋湖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很高,植物种类繁多,包括水杉、菖蒲等1300多种湿地植物,还有灰天鹅、白鹭等300多种鸟类、亚热带动物、水生动物及昆虫,形成了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8]。但是,从网络评论和游记的高频词汇分析中可以看出,关于植物具体种类,尤其是湿地植物种类的高频词汇较少,频次较低,排名前50的仅有“植物”和“花海”2个词汇,而关于鸟类及其他生物组成的词汇几乎没有出现。因此,可以利用湿地公园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特色,开展常态化的特色自然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系统化、智能化的解说系统或人工智能的设施建设方便公众在公园中进行日常休闲活动时了解、认知湿地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包括植物、水系、鸟类和昆虫等);另一方面,还可以开发一系列自然研学课程,基于公园自然生态环境和洋湖湿地科普馆,引导青少年和儿童参与有趣的自然教育活动,在探索湿地生态的奥秘中更好地实现“科教洋湖”的公园定位。
4.3加强公园特色IP宣传,吸引外地游客
根据前面网络文本分析可见,洋湖湿地公园的目标市场主要是长沙本地市民。为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应加强公园特色IP宣传。通过常态化自然教育人文体验活动的组织、开展和宣传,是提高外地游客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原因如下: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城市绿地类型,并非每个城市都有。因此,应充分利用湿地生态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展自然教育。通过独特景观结合特色课程,吸引外地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同时开展研学旅行,加强宣传,辐射长沙周边城市(1~2h时圈),打造几条精品的洋湖城市湿地生态研学旅行路线,能更好地实现洋湖湿地的特色旅游定位,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公园的社会效益。
4.4加强智能化、精细化公园管理系统建设
“不值”“失望”“差评”作为排名靠前的负面高频词汇,在评论中主要是针对公园举办如“灯展”“音乐节”等人文活动时,游客数量过多、人流拥挤及公园管理服务较差导致的体验感较差。因此,依托数字化平台,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实时掌握每日游园情况,如园区客流量监测、游客画像分析、旅游数据基础分析等,提升公园智能化管理效能。坚持每日游客数限量原则,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的要求,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实名制分时预约,支持多时段、库存限制,预先对入场人员的数量进行合理调整,在提高公众体验度的同时,也减轻了公园的承载量,强化了园区安全管理。
另外,还可构建“智能导航”,通过创意手绘地图、清晰的设施标识结合语音讲解导览等互动模式,通过VR、AR技术将虚拟与现实场景结合,个性化布局游园路线规划,让游客沉浸式游览,与景观产生趣味互动,更加立体生动地了解公园的历史文化、空间布局、娱乐设施等。总之,智慧化席卷了各行各业,公园智慧化正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应重视加快推进洋湖湿地公园智慧化建设工作,提升公园管理及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