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是传播人类文化的场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其中,校园景观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校园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相关人员须结合校园景观园林设计特点,优化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还要注重塑造优美的校园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本文针对校园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展开分析,以求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实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标。
1校园景观园林设计特点
校园景观主要由建筑物、树木、花草等组成,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合理划分空间、营造景观的情况下,可提高环境品质与校园绿化水平。
1.1以人为本
针对校园景观园林设计特点而言,在配置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注重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提炼学校办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景观环境,也要注重环境与人文景观的结合,让环境与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同时,校园景观设计具有一定服务教学的特殊功能,在提供欣赏自然美条件的前提下,有利于营造健康生态环境,为学生学习、生活等活动提供保障,使其可以陶冶情操,切实发挥绿化改善环境的潜能。
1.2优化空间
通常情况下,校园功能分区明确,主要包括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生态林区等几大板块,整体布局较为严谨。相关人员可结合校园入口分析,其景观轴线较为突出,可设置景观大道,建设景观中央广场,采用花坛、树木、草坪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学校整体形象与气质。
2校园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原则与功能分析
2.1校园植物配置原则
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须严格遵守美学性的原则,以植物自身生长特性为核心,综合考量大众审美,结合植物景观中的时序变化,营造独具美感的景观特色。在这期间,可合理利用植物形、味、色等特点,增强景观设计的层次感、丰富性,在合理配置的基础上,优化整体设计方案。
同时,应遵守生态性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力做到人与自然协同发展,充分考虑生态性的可行性,因地制宜地种植园林植物,保证园林群落的稳定性、多样性,保证设计形式自然的基础上,降低景观成本。另外,应遵循呼应性原则,从部分、整体设计入手,结合校园教学区、休闲观赏区、宿舍区等特点,促使局部、整体相互呼应,以场地的功能性为出发点,合理优化植物配置。
2.2配置功能分析
针对校园景观设计而言,在设计过程中,须综合考量园林植物的教育、美化环境、降低噪声、净化空气等功能。校园景观对于教育活动的落实具有积极意义,合理的配置可促使师生更好地体验校园文化。校园作为学生生长、生活的关键区域,须考量植物配置作用、视觉效果,发挥其潜在教育功能。
同时,园林植物本身具有季相变化的特点,相关人员可合理配置植物类型,有效增强园林生命力,使其美化整体学习环境。学生学习期间须提供优质、安静的教学环境,相关人员可适当布置阔叶植物,在营造优美教学环境的同时,发挥其吸附能力,有效降低噪声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另外,园林植物作为天然的空气过滤器,可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实现净化空气目标。
3校园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主要策略
3.1植物配置表现形式
3.1.1自然式
在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可采用自然式植物配置方式,采用科学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况,按照自然的形式组合景观植物。在设计过程中,可综合考量具体需求,采用孤植、对植以及群植等方法,孤植主要是发挥植物画龙点睛的作用,优先选择个体姿态较好的植物。与之相比,对植方式则是发挥植物的迎宾作用,使其选择具有靠拢性、轴线性的植物,合理配置植物景观。群植则是综合考量背景功能,优化整体造景结构。
3.1.2规式
与自然式相比,规则式植物配置则更加注重植物的对称性、规律性,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为提升观赏性,相关人员须采用交错配置、列植、图案配置等方式。在校园环境中,可采用阵列式种植方法,对校园行道树进行优化。通常情况下,为营造健康、整洁的校园环境,校园建筑布局较为规整,为实现其与整体环境的一致性,园林植物可采用规则式种植方法。同时,对于落叶、常绿等树种,可采用交错配置的方式,丰富园林层次,采用高低搭配的方式,保证园林环境与校园建筑的协调性。
3.2观花和观叶植物的配置
在校园植物配置过程中,为强化园林色彩层次效果,相关人员须做好花色、叶色的合理搭配,按照科学的色彩搭配,提升景观设计效果。例如,在选择银杏、桂花布置的过程中,可分别采用Sm与4m的高度,结合具体情况,坚持由低到高的种植原则,使其在分层配置的过程中,构建多层组团,实现色彩搭配的科学性。另外,可适当尝试运用色度较大的种类进行配置,有效提升整体观赏价值。
3.3合理控制种植的密度和搭配
结合植物种植特点分析,相关人员应综合考量植物的生长速度,重点考量植物立地条件、生长环境,分析考量组团的和谐问题,保证树木花草比例的科学性。同时,在原有树木的基础上,相关人员可进一步完善种植密度与功能,结合植物自身生长规律、特点、生长条件深入分析,满足其距离要求。在这期间,以植物生长习性为核心,避免不同种类的植物相互制约,进而为其生长空间提供保障。
3.4坚持层次分明的原则
为更好地满足校园园林景观的协调性,相关人员须坚持层次分明的原则,有效减少单调景观问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须合理判断空间大小,确保在特定的空间内实现植物高效配置。在层次化布置期间,应综合考量植物健康生长性、协调性,进而增强最终成活率。通常情况下,不同类型植物搭配效果具有差异性,相关人员可采用乔木、花卉、草本植物进行混合搭配,有效增加配置的层次,进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从花期方面来看,须注重将不同花期的植物进行搭配,有效延长园林景观的观赏期限,保证观赏花期的持续性。在充分展示不同空间区域的基础上,保证植物观赏效果的独立性、分明性,进而增加整体景观效果。以校园教学楼、行政办公楼等核心功能区为例,须合理规划植物配置,可在树下安放休闲设施,丰富空间层次,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确保冬有阳光可晒,夏有树冠遮阴,进而发挥园林植物的实际价值。
3.5采用季节性配置方法
植物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校园景观设计期间,相关人员须严格按照景色的季节性进行配置,通常情况下,与落叶树种相比,常绿树种季节性较弱,相关人员须加强配置管理,注重对季相变化的重视。在应用季节性配置方法期间,可有效丰富设计灵感,结合春夏秋冬季节树种,采用交替、层次性种植方法,充分体现大自然的张力与活力,进而营造积极、可持续性的校园环境,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在满足其精神需求的基础上,增强校园环境的自然性。
3.6落实人性化设计目标
在植物景观配置设计期间,相关人员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人性化设计目标。应充分尊重个人空间,对于学生宿舍区域而言,可适当布置绿色屏障,增强学生居住的安全感、稳定感,增强宿舍领域性的同时,实现与外界区域的空间限制。同时,可在校园树下增设座椅、开放草坪,促使师生得到学习、休息的场所。另外,在植物设计过程中,须保证景观的公开性、私密性,为师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空间,进而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互适状态。
4园林植物与校园其他景观要素的配置
针对校园园林植物配置而言,其具备综合性特点,在具体落实期间,相关人员应综合考量校园道路、建筑、水体等相关要求,由于校园建筑色彩、风格等具有固定性的特点,为有效增强校园建筑的生命力,须采用园林植物配置的方式,借助植物烘托校园建筑,转变以往建筑单调、呆板的问题。
在具体组合过程中,须充分发挥植物的柔性协调特点,合理配置规格色彩,做好配套工作的同时,避免喧宾夺主。同时,从其他景观材料方面分析,校园植物作为相关景观的关键部分,在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原本的山体、水体进行分析,在现有自然景观骨架的基础上,对其点缀相关植物,提高环境质量。例如,针对校园水体而言,可结合具体需求,合理配置水生植物,使其有效净化水体,保证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性,并增强植物、水体的观赏性,为校园整体环境氛围助力。
以教学楼内庭院区为例,在设计过程中,可选择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的方式,优先选择细叶榄仁、金连翘、白蝴蝶、麦冬、万年青、薄荷等植物。在园建中,可打造塑木地面,并对座椅喷涂艺术漆,提升整体环境的协调性。结合教学楼建筑特点,可安装景观灯、草坪灯,为学生夜间出行提供指引。
5结论
综上所述,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相关人员须注重考量校园环境特点,结合植物体型特征、生长特性,坚持美学性、呼应性等原则。通过合理选择植物配置表现形式、观花和观叶植物的配置、合理控制种植的密度和搭配、坚持层次分明的原则、采用季节性配置方法、落实人性化设计目标,营造美观的校园环境。同时,应注重园林植物与校园其他景观要素的配置,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促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进而热爱生命、热爱自然,激发奋发向上的激情。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