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在矿山修复中的实践探索

   2024-12-06 薛文金0
核心提示:园林绿化作为生态修复手段,在改善矿山环境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探讨矿山环境破坏及其影响,分析修复目标,研究园林绿化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可行性,为园林绿化在矿山生态修复的应用提供参考。
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土壤被剥离、压实和污染,土壤结构严重受损,肥力大幅下降,严重破坏了植被,导致生态多样性和功能显著退化。随着植被的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涵水能力减弱,旱涝灾害频发,对周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构成直接重大威胁。此外,矿山废水排放严重污染周边水体,长期影响水质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园林绿化作为生态修复手段,在改善矿山环境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探讨矿山环境破坏及其影响,分析修复目标,研究园林绿化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可行性,为园林绿化在矿山生态修复的应用提供参考。
 
1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目标
 
1.1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引入微生物促进有机物分解、循环,提升土壤生物活性,修复土壤质量;采用多种方法处理矿山废水,利用现有矿坑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质并恢复水体生态功能;通过修建档土墙、抗滑桩或削坡分阶等措施加固边坡,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重建植物群落,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1.2美化环境提升景观价值
 
模拟自然植被,科学配置植物,提升矿区景观生态质量;结合地域文化与现状遗迹,建设主题公园或矿山遗址公园,打造特色景观,提高旅游价值,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

园林绿化在矿山修复中的实践探索
 
2园林绿化在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中的策略
 
2.1制订科学的修复方案
 
矿区生态破坏类型多样,成因复杂,修复方案应遵循因地制宜、系统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原贝。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获取地形、水文地质等基础数据,明确生态修复目标,并结合区域生态功能定位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协调的修复方案。
 
2.2土壤改良与修复
 
土壤修复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通过改良宿土或覆盖客土,快速构建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提高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并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促进分解,助力土壤自然恢复。
 
2.3植物选择与配置
 
植物品种选择方面,考虑生长速度和根系特征等因素,挑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能快速覆盖地表、改良土壤结构、恢复生态功能的植物种类。植物配置上,应遵循生态学原理,构建乔灌草复层的自然植物群落结构。根据立地条件和修复目标,陡坡水土流失严重区域采用密植灌草或草地植被的方式;地势平坦区域贝}l采用乔灌草搭配的方式。
 
2.4水资源管理与利用
 
矿区应科学合理地制订水资源利用方案,建立可持续循环系统。第一,优先构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矿区建设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塘等;第二,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减少蒸发和渗漏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第三,结合土壤水分监测技术和植物需水规律,精准灌溉避免浪费;第四,利用矿区特殊的立地条件,发展节水型园林绿化模式,选择耐旱、需水量低的乡土植物,构建节水型植物群落。
 
2.5后期养护管理
 
后期养护管理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环境,促进植物群落构建,实现矿区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修复。第一,修复初期,根据土壤状况和植物需求,适时浇水,并调整施肥种类和数量;第二,根据不同植物生长习性和景观需求,定期修剪、去除病虫害和枯死枝,保持通风透光,促进植物生长:第三,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优先采用生物、物理等防治方法,如天敌昆虫、灯光诱捕等,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剂;第四,建立完善的监测指标体系,定期监测并评估修复效果,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养护管理措施。
 
3应用案例
 
3.1案例概况
 
小光山矿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东部。由于长期开采,该区域绿化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多数为岩石裸露的高陡边坡,矿山复绿及生态修复难度大(见图1)。项目旨在通过科学的园林绿化技术修复矿区生态环境,如采用厚层基材挂网喷播复绿技术,结合景观再造和土地利用等方式,实现“绿水青山”的生态愿景。
 
3.2修复方案
 
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面对高陡边坡和恶劣地质条件的岩石坡面,传统绿化方法难以奏效。项目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边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多种边坡治理工艺相结合的方式。
 
3.2.1覆土绿化
 
对于坡度小于300的区域,先进行全面地形测量,设计好控制高程,并进行场地平整,为后续绿化打下基础。场地平整后,采用科学方法调配土壤成分,使其更适宜植物生长。接着进行覆土作业,快速构建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3.2.2堆土绿化
 
根据边坡实际状况,自上而下清理浮石、危岩等,将清理出的浮石、碎石等就地处理,形成稳定坡脚,再覆盖种植土进行复绿,效果良好。这种方式既保证了施工过程及后期复绿的安全性,又减少了土方外运。
 
3.2.3档墙蓄坡绿化
 
对于高陡且前方有回填空间的边坡,可在坡前设置挡土墙,防止边坡滑落。在挡土墙后橙土并进行绿化。回填的坡度控制在不超过300,以确保边坡平台的安全。此技术能有效解决岩质边坡缺乏土壤的问题,提高岩质边坡绿化的成功率。
 
3.2.4厚层基材挂网喷播绿化
 
对于坡度大于650的高陡岩石边坡,主要采用厚层基材挂网喷播技术。利用空气压缩装置将预先配制好的植物生长基质与绿化种子一同喷射到挂网后的坡面上,在坡面形成既能供植物生长发育的种植基质,又不易被雨水冲刷的稳定结构层。通过厚层基材的施工,坡面上有了植物赖以持续生长的基质,实现快速绿化。
 
3.2.5生态袋绿化
 
对于坡度450-900的土质稳定陡坡,可使用生态袋进行绿化。将装有植生土的生态袋堆成挡土结构,并用锚杆固定在陡坡上。生态袋之间通过耐老化的连接带形成整体柔性结构。在外立面采用喷播、插播等方式进行绿化,构成整体的生态柔性挡土系统,植物根系通过软体边坡自由生长,进入岩土基层达到绿化效果。
 
3.2.6生态修复与景观再造的融合
 
小光山项目在生态修复中巧妙融入景观再造理念,有选择地保留了矿石表面纹理优美、自然观赏效果好的岩石,并进行生态化处理,不仅保留了矿区的独特风貌,还为后期打造不同主题的景观奠定了基础。
 
3.2.7植物选择与配置的科学性
 
在小光山矿山复绿项目中,选择了易成活、抗性强、适应性好的乡土树种,如台湾相思、流苏相思、黄花槐、小叶榕等乔木,以及双荚槐、伞房决明、车桑子等灌木。草本植物选用了耐旱、耐瘸薄的狗牙根和马蹄金。项目不仅注重近期绿化效果,还考虑远期生态演替,有利于形成与周边植被协调的自然群落。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绿化模式,既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又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为区域生态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8构建水循环系统
 
小光山矿区复绿项目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创新管理。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与生态修复原则,项目设计了自动智能灌溉系统,全面覆盖复绿区域,采用轮灌制度,并根据边坡形式选择合适喷头。通过手机APP实现智能管理,节约水资源并减少人力投入。项目依据地形和边坡实际情况,设置了截水沟和排水沟系统。坡顶截水沟、平台排水沟及竖向坡面急流槽构成完整排水网络。此外,项目将排水系统与低洼处矿坑水塘相连,形成闭合水循环系统,不仅解决了边坡排水问题,也为灌溉提供了水源,为矿区资源高效利用及生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提供重要支持。
 
3.3应用效果
 
在小光山山体复绿过程中,通过应用园林绿化技术综合治理,为地质条件恶劣的高陡岩石坡面提供了有效的护坡固土措施。曾经裸露的矿山断岩如今绿意盎然,植物生机勃勃,形成了与周边生态融为一体的新群落(见图2)。该项目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矿区生态环境和提升景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实现了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景观效益的有机结合与兼顾,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结语
 
园林绿化作为有效的生态修复手段,在改善矿区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美化景观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应加强相关研究,探索更高效、经济、可持续的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并结合区域特点和实际需求,制订科学修复方案,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最终实现矿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厦门翔安建设发展有限会司)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