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风景特质评价步骤

   2022-01-28 0
核心提示: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基于现有风景特质评价框架,构建面向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风景特质评价实施方法。该方法主要包含风景特质识别和
2  面向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风景特质评价步骤
 
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基于现有风景特质评价框架,构建面向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风景特质评价实施方法。该方法主要包含风景特质识别和生态完整性评估 2 个阶段(图 1)。

面向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风景特质评价步骤
 
步骤一:确定研究对象。主要包含确定研究范围、研究重点、研究规模和详细程度 4 个方面。根据研究的目标确定研究范围和研究重点,一般研究范围设置可略大于目标需求。研究规模是指要素选择的广泛程度,详细程度是指各要素数据分辨率水平[34]。
 
步骤二:收集信息。主要包含区域内自然、文化相关数据和自然保护地规划资料。其中,区域尺度自然数据涉及地质、地貌、土地覆盖、水文等,文化数据涉及土地利用、聚居点、风景资源等。将收集的信息输入Arc GIS 平台中进行空间制图,便于后期进行自然保地类型识别和区域划分。
 
步骤三:风景特质分类和描述。包括风景特质因子的分类与编码、风景特质类型及区域识别、风景特质描述。对包含的土壤、植被、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等风景特质因子进行分类和编码。常用的聚类方法包括 K-means 聚 类[18]、亲和聚类[14]等,利用统计学聚类分析方法将多要素影响下的区域风景指定为多个风景特质类型,并按类别进行字母和数字编码。

面向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风景特质评价步骤

将获取的风景特质类型在 Arc GIS 平台进行可视化处理,采用 e Cognition 图像分割软件识别风景特质区域,并依据遥感数据和实地探查等方式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风景特质图谱对主要风景特质类型及区域进行风景特质描述。
 
步骤四:生态完整性评估。主要包含指标筛选和叠置分析 2 个部分。为了在区域尺度下快捷地进行评估工作,可以选择便于获取的遥感数据及其他数字化数据[26]。叠置分析过程需根据研究区域特性选择适合的因子权重,以获得最终的生态完整性等级。
 
步骤五: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阶段。结合步骤三和步骤四的结果,将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的级别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等级作为确定保护优先级的指标,以风景特质区域作为基本空间单元,获得区域保护优先级。

将区域保护优先级作为底图,比对现有的自然保护地分布,遵从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总体原则,对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工作。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