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治愈性景观设计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治愈性景观设计

日期:2023-12-16 10:28:04     作者:兰皓钰    浏览:0    
核心提示:治愈性景观设计即以景观作为媒介,通过自然环境、景观设计手法,让身处其中的人群的身心健康状态得到安抚疗愈效果的设计。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治愈性景观设计
 
摘要:自2019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世界各地蔓延开来,给广大民众带来许多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本研究将从身心两方面入手,分析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治愈性景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中国的国情与民情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自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世界各地蔓延开来,“尽可能少出门,出门必须戴口罩”几乎已经成为了近几年来社会的常态,导致人们正常的社交活动、亲近自然的活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长此以往,一系列来自生活、工作上产生的压力也缺少了释放的出口[1]。根据2021年世卫组织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中国总人口数的15%,另外有15%的人群处在疾病状态之中,剩下的70%均处在“亚健康状态”,并且“亚健康状态”和焦虑的人群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身体与心理的健康状态成了大家继续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2]。
 
1治愈性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
 
治愈性景观设计即以景观作为媒介,通过自然环境、景观设计手法,让身处其中的人群的身心健康状态得到安抚疗愈效果的设计。
 
1.1治愈性景观设计在西方国家的发展
 
在西方,治愈性景观设计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699年,英国的李那托·麦加曾在《英国庭院》中提到过园艺疗法,试图通过对环境的设计、园艺活动的设置等,让人与景观产生交互,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激发人的亲自然属性,以此来调节并改善参与者的身心状态[3]。
 
二战过后的美国、日本等国家,为了治愈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身心创伤和生活压力,于是开始尝试将园艺疗法融合到景观设计中[4]。
 
1.2治愈性景观设计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园艺疗法”与欧美国家相比,起步要晚很多。园艺治疗学部的发起人之一周萌博士于2012年提出了“园艺养心计划”,该计划提出后,国内的研究者才开始将注意力倾向于园艺疗法。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有很多的治愈性景观依园艺疗法的理论而“生”[5],比较有代表性的已建成项目如:“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北京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等。各项目均是在“园艺疗法”的基础上,结合了我国自己的民生国情,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地的乡土植物与地形地势打造出的治愈性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在工作、生活等高压状态下可以抽身出来休憩、放松身心的场所。
 
2治愈性景观案例分析
 
2.1瑞士药理花园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治愈性景观设计
 
瑞士药理花园(图1)是一处城中街心花园景观,首先,设计师利用高大的紫杉树和树篱将完全开敞的空间进行了半围合式的“包裹”,让人们在巨大的城市空间中,可以通过小路进入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小的休闲空间中,通过空间体量的转换,增加区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并且利用植物分隔,打造自然空间的包裹感,来增加空间的神秘性,让过路人群有前往“一探究竟”的想法。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治愈性景观设计
 
其次,药理花园与周边环境除了在空间体量上有变化之外,在高差设计上也有巧思。设计师在花园最中心位置设置了轻微下沉区域,利用高差对不同区域的植物进行分隔(图2),打破了传统围栏的方式,让人们更易近距离与植物接触,并利用树篱植物、花岗岩矮墙、圆木架等进行景观空间的二次分割,再次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治愈性景观设计
 
最后,在植物选配上,设计师在药理花园中种植了30余种植物,都严格按照植物的气味、高度、随更迭的季相所展现出的不同色调变化等进行分区配置,并利用植物辅助空间结构划分。在景观基础设施的选择上,设计师选择了利用废弃的圆木堆砌作为景墙设计,并以木椅、木栈道为主(图3),在钢筋水泥筑起的城市中,用最自然最原始的设计材料与现代的设计方式结合,为人们打造一处温暖的治愈性休憩空间。
 
2.2湖南省森林植物园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治愈性景观设计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图4)占地面积140hm2,其中核心景观区域占地面积9.13hm2,位于整个园区的中心位置,核心景观区域以园艺康养作为核心理念进行设计[6],打造成一片治愈性景观园区。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治愈性景观设计
 
该区域结合不同节点的地势、景观特点进行空间布局(图5),并且在各节点上设置的景观活动也十分考究。如樱花湖大道为全开敞空间,以水体景观为主,对应设置环湖健步活动等健身运动项目;竹园为半围合空间,以竹林景观为主,较为安静,对应设置如禅修室、竹林茶屋等特色空间,并开展心理调节等静心活动项目;山茶园为围合空间,以低矮灌木景观为主,按不同季节对应设置种植、采摘等园艺活动项目;池杉园为开敞空间,以高大的针叶阔叶林景观为主,对应设置康体养生等项目。
 
此植物园的治愈景观设计与其他国家的设计不同的是,它结合中国的特色,将竹、茶等运用到景观空间设置及自然活动设计中[7],并在特色空间如禅修室、竹林茶室中设置竹笛、古筝、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的表演、书法的临习、茗茶等活动来刺激游客的五感,以此达到舒缓身心的目的。
 
3后疫情时代治愈性景观现存问题
 
3.1缺少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
 
现阶段,国内的治愈性景观设计项目小到街心花园,大到旅游区康养景观,大多存在缺少特色的问题,呈现出在地大物博的中国,无论项目区位在南北或东西,都能进行方案套用的问题。此处所讲的特色缺失包含以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为主的两种。
 
西方人重“疗”,因此西方的治愈性景观以“疗”为主,延用了园艺疗法的大部分理论与方法。而中国人重“养”fHl“养生”一同,早在《庄子·养生主》中便被提出。养生文化是先人历经中华五千年传下来的瑰宝,因此适合于中国民生的治愈性景观应该以“养”为主,融合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打造独具中国地域文化特色、适合中国人自己的治愈性景观,避免将西方已落成的治愈性景观项目直接套用。
 
在后疫情时代,同时也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融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景观设计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9],而现在的部分治愈性景观中的基础设施仍选用疫情前最基础、最传统的设置方式,但这种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疫情之后人们对环境体验、人身心影响对环境提出的更高要求。
 
3.2功能空间及活动设置较为普通
 
后疫情时代的治愈性景观与普通景观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独特的功能性,人们通过参与自然活动,穿行在自然景观中亲近自然,通过功能空间的辅助,来有效刺激视、听、嗅、味、触这五感f}}l,以获得身体与精神上的愉悦感。因此,治愈性景观对于功能空间及活动的设置与普通景观相比要求将更为严格。而现在大多数后疫情时代的治愈性景观设计将关注点主要集中于疫情防控方面,而对于功能、活动的设计较为轻视,甚至与普通景观区无异。
 
4后疫情时代治愈性景观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
 

后疫情时代治愈性景观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
4.1融合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的国粹,从古至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西方不同,中国人重视调理和养生,所以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适用于中国人的治愈性景观设计时,应该将有着丰厚底蕴的中医药文化融合其中。如结合设计区位,选择适宜种植的乡土中草药植物,并且适当融入中草药植物的采摘、手工制作、品鉴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以及与环境的交互性、参与性,满足人群亲自然属性的同时,提高了治愈性景观的利用率,并且对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进行传播与传承,将其功能和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4.2利用空间设计辅助控制安全社交距离
 
疫情疾控中心根据临床观察提出,在后疫情时代,人与人的安全社交距离应该控制在1.5~2m之间[12]。治愈性景观设计可以利用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合理间距设置、分布规划等,控制区域范围内的人群密度;利用路面铺装变化、植物路线分隔、智能导视系统等方式,辅助控制人群的安全社交距离。
 
 
治愈性景观大多以纯开敞的空间构成为主,因此在空间设计上可以选择利用植物、水景等在纯开敞的空间中围合出部分半开敞式的空间,通过私密性的对比,给游客以心理上的包裹感和安全感,满足不同性格人群在同一个区域内对于不同空间体验的不同需求。
 
4.3利用景观元素设计刺激五感
 
在后疫情时代的治愈性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通过空间环境、景观元素、设置多种多样的自然活动等方式,来刺激参与人群的视、听、嗅、味、触这五感,并通过对五感的充分调动,来改善身心健康,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4.3.1视觉感官调动。在室外空间环境中,人们多倾向于接近以暖色调为主且颜色相对较为丰富的区域。因此在绿植、花卉、树种的配置方面,需要更多地考虑区域内景观的季相变化、颜色搭配;在景观基础设施及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需要避免以单色调、冷色调为主的设计。
 
4.3.2听觉感官调动。景观设计中对人群的听觉刺激可以利用自然乐声和人工乐声来实现,其中自然乐声包括水流声、风声、动物声等,人工乐声包括轻音乐、智慧系统发声等。在治愈性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人群与周围环境、智慧系统发生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乐声”来调动听觉感官。
 
4.3.3嗅觉及味觉感官调动。植物作为景观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元素[13-14],除了在上述视觉感官调动部分提到需要考虑其季相变化、颜色搭配等,还需要考虑到其气味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在治愈性景观中,应该优先选择带有治愈性、安抚性、柔和气味或无味的植物,来提高绝大部分人群对环境的接受度,避免选择有刺激性芳香或异味的植物进行搭配。
 
4.3.4触觉感官调动。在景观公共设施的选择方面,除了需要注意颜色的搭配之外,还应注意其材料给使用人群带来的触感体验[15],如木材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性,在开敞的户外空间,容易给人以舒适安全的感受,而混凝土、石材等容易给人冰冷的使用感受。因此,在类似座椅等景观公共设施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含有木材或以木材为主的设施。
 
4.4融合智慧景观设计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治愈性景观设计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景观环境的体验已经不只满足于传统的景观模式,加之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需要做好长期防疫的准备。因此,可以融合智慧景观设计,如智慧园区消毒喷淋系统,配套设置2套管线,一套是长期喷淋水雾,用以调节景观内小气候;一套是定期喷洒消毒液,用来不定期消杀工作;更新户外扶手消毒器,内置接电插头,双向扶手紫外线照射灯和人体温度传感器,当人手放在扶手上时自动断电,无人时开启消毒模式,防止人们在景观园区内触摸扶手后再触碰身体造成交叉感染;通过智慧感应步道地设计(图6),当感应到人群密度较大或人与人间距过近时,感应步道将通过不同颜色变化的形式提醒游客,以此来控制安全社交距离和园区人群组团密度;设置可移动无人口罩贩卖机、定点体温自动检测仪等,作为景观基础设施。
 
除此之外,可以利用信息化数字化设计,增加景观内多点位沉浸式体验活动区、智慧导视系统,利用声、光、影等方式进行多元化人景交互,以满足人群的多感官体验。
 
5结语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治愈性景观设计
 
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不断变化,人们来自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显著增长,身心健康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自然环境作为可以调节改善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被更加重视和利用。现阶段,部分景观设计方案已经开始考虑结合后疫情时代的背景,融合治愈性特点,试图将景观赋予新功能,而非只停留在观赏的层面,但是目前的设计还不成熟,且存在一些需要继续研究改善的问题,相信在未来,一定能探索出适合后疫情时代下中国民生国情的治愈性景观设计。
 
更多>园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