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生视域下的鸟类友好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和谐共生视域下的鸟类友好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日期:2023-12-15 21:32:31     作者:赵梅红    浏览:0    
核心提示:城市湿地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了鸟类的生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切入点,以鸟类保护为基础,针对当前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现状,归纳总结出鸟类友好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现存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和谐共生视域下的鸟类友好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鸟类以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境。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扩张,城市湿地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了鸟类的生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切入点,以鸟类保护为基础,针对当前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现状,归纳总结出鸟类友好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现存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1和谐共生及鸟类友好型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
 
1.1和谐共生的概念
 
上古时期的《山海经》《周易》《黄帝内经》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早期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他在与梁惠王论政时说:“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木材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撼也,王道之始也。[1]”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一理念。和谐是“天人合一”的充分体现,也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主要包括自然的和谐、自然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共生,要求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古人用质朴的智慧,将天地人统一起来,将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相联系,为我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思考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该坚定地认识到,大自然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应该坚持并践行绿色环保发展的理念,并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来规划我们未来的发展。为了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我们必须制定计划来推动发展,并且要维护整个大自然,以实现“和谐共生”的核心目标。
 
1.2鸟类友好型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
 
1.2.1鸟类友好的概念。
 
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系的TimothyBeatley教授发表的最新著作《TheBird-FriendlyCity-CreatingSafeUrbanHabitats》(鸟类友好城市:创造安全的城市生境)中曾提出“鸟类友好”一词,鸟类数量和种群组成都与其所处环境有着密切联系,而且生境的区域大小、隔离间距、栖息地结构质量、植被群落对鸟类群落都有很大的影响[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很多鸟类自然栖息地受到了破坏,近年来人们也逐步开始研究如何减少对鸟类的威胁和伤害、修复鸟类天然生境、重建鸟类栖息地等问题。人与自然逐渐成为命运共同体,人们也逐渐将城市视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并进行修复治理,
城区、郊区以及整个区域都能够成为鸟类以及其他生命可持续生活的场所。
 
 
1.2.2湿地的概念。
 
“湿地”一词最早是1956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展湿地调查时开始使用的。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概念来自于1971年2月2日订于拉姆萨尔,经1982年3月12日议定书修正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签署该缔约的各个国家承认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对湿地的定义为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水禽系指生态学上依赖于湿地的鸟类[4]。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洪泛平原、池塘、湿草甸、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5]。湿地遍布全球,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且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它不仅能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觅食地,而且有着涵养水源、灾难防御、调节气候、保护地表水源以及有助于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
 
1.2.3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它位于城市及其周边,旨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普教育、让人们体验自然风光和休闲娱乐,具有较高的保护、观赏和科学价值。公园占地面积一般超过33.3hm2,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趣味性的地方。2005年2月2日国家建设部制定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并以此为管理城市湿地公园的依据,同时将湿地公园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之中。
 
和谐共生视域下的鸟类友好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2现存问题
 
2.1植物景观设计的同质化破坏了鸟类生存环境
 
部分城市湿地公园在植被种植设计方面出现景观同质化[6]。湿地公园的植物群落组成对鸟类产生影响较大,湿地是鸟类觅食、繁殖以及栖息的场所,如此便使得湿地公园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系统。每种鸟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这取决于它们对植物食物的偏爱程度,例如太平鸟喜欢吃海棠的浆果、金翅雀喜欢吃柏树果实、大斑啄木鸟喜欢吃栎树果实、柳莺类鸟儿喜欢吃唐棣果实。如果湿地景观植物种植单一,鸟类缺少食物来源,不能在此栖息,湿地公园就会减少鸟类多样性。按照城市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以及库塘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划分,鸟类可分为人工林鸟类群落、灌丛生境鸟类群落、草地生境鸟类群落3种类型,这些鸟类生存在较为完整的植物群落生态系统中才能形成良好的生物链条。在盐城市湿地公园内,由于忽略了植物群落对鸟类生境的影响,园内植物种类单一,乔灌草搭配不合理,不能满足鸟类对食物和栖息地的需求,鸟类不愿在此停留,因而导致鸟类数量减少。
 
2.2景观材料及环境照明利用不当破坏了鸟类生存环境
 
2.2.1景观材料。一些湿地景观建设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水泥等现代化材料作为园内的硬装材料,但这种铺装会破坏湿地环境。玻璃也是城市湿地公园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因其质感光滑明快,多为景观小品或者建筑所用,但鸟类会误把玻璃上反射出的植被、景观或天空的倒影当作是真实存在的,或者是想要穿过透明的玻璃达到另一侧的栖息地而发生撞击,导致受伤或者死亡。
 
2.2.2环境灯光。一些城市湿地公园夜晚灯光点缀较多,只考虑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照明会美化园区的夜景,却不知鸟类需要通过月亮和星星,以及地球发出的地磁信号来迁徙,然而来自人工灯光中的红光尤其可能扰乱地磁跟踪,导致鸟类迷失方向。
 
2.3景观设计过于重视大众参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城市湿地公园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景观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去参观游憩。但目前一些城市公园更多地考虑商业利益,没有充分考虑湿地的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湿地现状动刀动斧,利用湿地优厚的水域资源过多地进行人工改造与建设,肆无忌惮地设置各种水上设施吸引游客,将人群的活动整体规划入湿地水域中,把湿地水域当作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大大破坏了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性,导致人与自然不能和谐共生。例如盐城部分湿地公园内,为了吸引游客,开展过多的水上刺激性项目,鸟类及其他生物受到严重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2.4景观设计与前沿科技结合不够紧密
 
生态系统是非常脆弱的,一旦遭受破坏,就很难恢复。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如湿地土质健康与安全测评、生态系统恢复、水质测量与管理等方面,都离不开前沿科技的支撑。在湿地公园的设计过程中,有些设计师并没有将前沿的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只做表面工作,以为简单地种植植物加以管理就是湿地景观设计。科技与设计相脱离,只会让中国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原地踏步。
 
和谐共生视域下的鸟类友好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3和谐共生视域下的鸟类友好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对策略
 
3.1合理配置植被群落
 
湿地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植物配置和保护,以及动物保护和培育。在植物配置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特别是群落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应选择生态位重叠较少的植物品种,以便更好地适应景观环境。可以通过引入和保护当地植物,确保鸟类和其他生物能够安全地生长。比如哈尔滨文化中心湿地公园,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在干旱和雨季均可以保持水位在2m以上,从而提高水岸绿化的效果。在水位线以上,采取自然管理方式,而在较高的地区,则在树丛之间种植人工草甸。为了保护生态洼地,应尽可能地减少工程量,并将开挖和回填结合起来,减少坡地整理的土方工程量,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树木和植物。
 
3.2合理利用景观材料,科学设置照明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的材料应当与湿地整体环境相协调,可选用一些朴实的乡土材料或者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既能够彰显当地地域文化,又能节省成本。尽量避免使用大面积透明玻璃,以免鸟类误撞。在道路铺装上,可以选择渗透性较好的材料进行铺装。科学设置照明系统,为了优化人工照明设计,在设计时应严格遵守湿地照明设计标准,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光污染。为了确保照明的均匀性,应使用光线柔和的灯具,如LED灯。在选择照明颜色时,应避免选择近似于夜间自然光的颜色,如黄色和蓝色。同时,为了确保照明效果,需要调整光线的角度,并采取适当的遮挡措施来保护灯具。另外,建议把散射光的圆形灯更换成不散光的平底,这样可以减少直接照射到天空和鸟类巢穴的光线。为了让鸟儿更好地体会到自然界中日夜交替的变化,避免长期使用广泛的亮度灯具显得尤为重要。在鸟类迁徙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照明的强度,同时要严格控制光线的使用,防止光污染干扰鸟类的生物钟。
 
3.3合理布局湿地公园空间结构
 
3.3.1科学划分湿地功能区。城市湿地公园是以展示湿地原始风貌和生物多样性、发挥湿地生态功能为主,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活动场所。明确好湿地公园功能分区,不要将人类活动区与湿地保护区混淆,重点保护区避免游人进入。注意保护湿地原始风貌,控制水域资源的占用以及娱乐活动、游憩活动的强度,避免过度的活动内容破坏生态环境。例如位于横琴新区西侧的横琴国家湿地公园,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设计师将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干扰程度较低的区域。同时,遵循低干扰设计原则,合理布局活动场地,尽量减少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此外,还要加强对生态敏感度高的区域的保护,为红树林提供自然演替的生长环境,为鸟类提供栖息地。
 
3.3.2完善鸟类保护宣传设施。在游客活动区域建立宣传和教育中心,建立有关鸟类宣传画廊和科普教育廊道,可在湿地公园内重要节点处建立相关保护知识的标识牌。通过必要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加大力度宣传,激发人们保护湿地、爱护鸟类的潜意识,为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每个人力所能及的力量,以此加强对鸟类的保护,进一步营造更好的鸟类栖息地。
 
3.3.3设置鸟类安全岛。根据城市湿地公园的地形地貌,在不破坏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情况下,适当挖掘土方,分割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水中岛屿,与外界相隔,避免游客进入。保留安全岛上余留的淤泥,周围种植芦苇等吸引鸟类、鱼类以及其他生物的植被,丰富岛屿的食物链条,营造适宜鸟类的生存环境[7]。例如在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大都市区附近的NieuwLand国家公园,公园内人工增加岛屿,并与沼泽、溪流、湿地和水体联系,创造一个连续的生态系统,从而为鸟类提供了更大的栖息地———它们可以在一个区域内觅食,而在另一个区域内繁衍。
 
3.3.4设置堤岸保护。堤岸是水陆交接的过渡区,岸线也是鸟类觅食、栖息的重要场所。岸线可采用蜿蜒多变的曲线设计,岸线的弯曲度可以为鸟类和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觅食环境,保证岸线的封闭性,可以给鸟类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在堤岸土壤不稳定处,有必要对堤岸进行人工处理时,可以运用一些原生态材料,比如稻草、枯老树枝等,再在此基础上种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这些原生态材料最终会被微生物分解,不会污染环境。例如微山湖湿地公园坐落在山东省济宁市北部,它重新建造了一个“有机”驳岸,并使用了当地的柳枝和杨树桩等绿色环保的材料。春天,柳树会在木桩周围生长出新枝,它们可以牢牢地扎根于周围的土壤中,从而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
 
 
3.4利用前沿科技,支撑湿地整体景观设计
 
将前沿技术运用到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控制湿地公园的整体管理。比如可以利用物理与数学模型、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等来监测湿地以及鸟类的状况,为设计师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和理论支持,更加准确地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沣河湿地公园,设计师团队采用了填挖方技术,创造出了一个天然的海绵体。他们通过建造多种生态蓄水设施来收集雨水。地面选用了渗透性高的环保材料,大大提高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减少雨水面源污染。通过使用现有的供水泵站,从而达到可以控制水源的动态平衡,并能够提高水的质量,从而实现“弹性”和“可持续性”。这样,就能够构建一个线性人工生态湿地,并且将过量的雨水从最终的排涝泵站中排出,从而实现对水源的净化。
 
4结语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密集的人群、拥挤的建筑、超分贝的噪音、过度的照明等因素都造成人们对城市环境的不适,城市居民越来越难以感受到鸟语花香的自然风光。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不可多得的自然生境,拥有独特而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对鸟类的丰富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在屏蔽城市喧嚣的同时,也为人类和鸟类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使人类与大自然融合相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标签: 公园景观设计
>更多关于公园景观设计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