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口袋公园建设的意义及实施要点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口袋公园建设的意义及实施要点

日期:2023-11-25 22:01:59     作者:陈一溥    浏览:0    
核心提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加,而城市公共空间日趋饱和,“城市微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式。口袋公园以其面积小、选址灵活、分布离散性、功能不受约束等特点,成为“微更新”中改善城市环境,
 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口袋公园建设的意义及实施要点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加,而城市公共空间日趋饱和,“城市微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式。口袋公园以其面积小、选址灵活、分布离散性、功能不受约束等特点,成为“微更新”中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之一。以厦门市湖里区部分口袋公园为例,分析了“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口袋公园建设的意义及实施要点。
 
城市建设趋势已开始由粗放式的增量扩张逐渐转向精细化的存量更新阶段。存在边界不清、空间侵占、功能单一、秩序混乱等问题的城市公共空间,采用织补式、碎片化更新,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式,住建部明确提出禁止“大拆大建”式的城市开发,鼓励“微更新”。以“小修小补”代替“大拆大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在这样的催化之下,“口袋公园”也应运而生,口袋公园是城市微更新实践的主要载体之一,通过“微更新”的方式,新建或改造现有绿地,盘活公共空间,创造宜居环境,让城市更新更具活力和生机[1]。
 
1“城市微更新”背景
 
“城市微更新”本质上是一种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革新。在保持城市原有肌理的基础上,对城市空间进行小规模、小范围的改造,从而实现空间活化与区域更新的目的。“城市微更新”不仅能提升空间的有效利用率,也能重塑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结构、古树名木等在物质层面的优化与发展,同时,发掘潜藏在城市中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风俗风貌加以利用,是保留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明的一种有效传承和保护方式。
 
2口袋公园的概述
 
口袋公园也称为“袖珍公园”,指规模较小的城市开放公共空间,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绿化活动场地,常以点状、块状、带状等多种形式零散分部在城市结构中,提升局部区域环境空间品质,服务人群多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活动、文化交流、展示城市文明等功能。
 
2.1规模小
 
口袋公园面积一般在400~10000m2,服务半径较小,较有针对性,多为周边居民服务,且具有一定休闲娱乐游憩功能的公共活动空间,包含绿化种植、硬地铺装、设置景观小品、布置健身设施等措施。
 
2.2便捷性
 
口袋公园是城市公园的良好补充,在城市开放公共空间见缝插针地零散分布,多数分布于人流量较大的街边绿地、商业建筑、居住小区周边,便利性、可达性高,贴近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健身、休憩、聊天等休闲活动空间。
 
2.3灵活性
 
口袋公园面积虽小,但布局灵活,特别对于居住人口密度较大、人流量密集、公共活动空间相对有限、不具备条件建设大型公园的区域。口袋公园能够针对周边服务人群的需求,灵活分布于其中,且受功能性要求约束较小,特色可塑性强,既丰富城市公共绿地的形式,又为周边居民日常休闲、公共交往提供了灵活布置的空间。
 
3口袋公园建设用地特点

口袋公园建设用地特点
 
口袋公园建设用地在区位上没有特别的限制要求,是对城市中未利用地和再利用地空间的活化和提升。一般是在城市边角公共空间,例如,城市中功能单一的绿地、可挖潜的闲置公共空间以及边缘化微小空间等(见表1)。通过口袋公园的建设,有效唤醒边角空间,在满足城市居民生活休闲需求的同时,重新赋予新的空间价值,一方面提高了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另一方面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合理化布局[2]。
 
3.1功能单一的绿地
 
功能单一的绿地常以景观绿化为主,存在缺乏便民设施及活动空间等情况。梳理城市公共绿地,拓展开放空间,最大化利用现状优势,形成空间开合,成为有效增加市民游憩和活动的绿色共享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3.2可挖潜的闲置公共空间
 
可挖潜的闲置公共空间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通常被自发生长的植物覆盖,导致杂乱现象严重,景观特性缺失。
 
3.3边缘化微小空间
 
边缘化微小空间经常受地理位置、地形、面积小等的限制,商业开发利用价值相对较低,容易被忽略成为无人问津的边角地带,经常沦为车辆和杂物停滞、堆放的集中地,丧失空间活力。
 
4口袋公园建设的意义
 
4.1功能重组,提高利用率
 
口袋公园因其小而零散分布,面积虽小,功能却不单一,反而在功能上体现出对居民的使用时间、空间行为模式足够的敏锐度,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活动空间以及一些相关的设施。

  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口袋公园建设的意义及实施要点
 
如湖里区龙冠广场口袋公园,项目对原场地统筹细分,进行功能的详细改造,以此提高利用率,增加实用性,让小空间能够留住人。作为龙冠广场的绿色公共空间,将有效融合周边居民的需求,形成周边社区的活动中心。入口区域应对未来场地周边写字楼人群与周边居民的不同使用需求,昼夜功能区分,日间为城市白领人群设计相应的停留和交流场所与休憩设施;夜间为周边居民提供一处良好的活动健身场所(见图1)。
 
4.2保护古树名木,开敞活动空间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口袋公园”要优先选择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不足的区域。在规划时,注重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原有地形地貌的利用,优先选用乡土树种,适地适树;增加活动场地,开敞活动空间。

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口袋公园建设的意义及实施要点
 
如湖里区马垅村内古榕树口袋公园,项目设计将百年古榕树作为空间的核心,以榕树气生根作为空间的支撑,以广场铺地作为空间肌底。提取榕树圈圈年轮的形象,作为主要设计元素,并在该设计的地面铺装、特色坐凳、种植池等细节处将这一元素加以重新演绎,满足休憩功能的同时,具有保护古树的功能(见图2)。
 
4.3融入地域文化,注重传承与发展
 
城市公共生活既是地域文化的传承,也是新时代的精神文明体现。城市更新中不可忽视的是城市原有的风貌和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3]。口袋公园这样的小更新式改造,能够弥补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引发市民的情感共鸣。

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口袋公园建设的意义及实施要点
 
如湖里区殿前东山岩观音寺旁口袋公园,项目清除场地内造成空间混乱的高位花池以及枯死的树木(见图3)。

结合周边建筑环境,提取涟漪元素,设计公园整体以水纹的线条元素,让公园如静水涟漪般绽放于庙宇之间。使用黑色整石坐凳,围合界定出新的休闲广场,为公园提供更多接纳周边居民游憩聚集的可能。让公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见图4)。
 
4.4整合空间,促进社区治理

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口袋公园建设的意义及实施要点
 
利用边角公共空间,增加自然景观,供居民休闲娱乐,改变脏乱差的边角地带,通过景观手段,调整原有空间结构,真正服务于民,打造出宜居、宜乐、宜游的生活环境,构建邻里和谐关系,从而促进社区治理,形成社区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模式,为社区治理提供进步和发展的新视角、新风貌。
 
如湖里区高崎社口袋公园,项目位于厦门市湖里区高崎社内部,地处社区组团,临近路侧,具有实际的功能辐射作用,区位优势明显。场地内部非常缺乏活动空间,仅有的空间都成为停车和杂物堆砌的区域,场地作为居民每天必经的场所,由于内部水泥地破旧,部分土块裸露,功能单一,大多居民在此匆匆而过,老人、小孩无处活动(见图5)。为保持公园的整洁美观,清整园内杂物,将建筑废料、生活垃圾全部移除,禁止园内乱晾晒、乱停车的现象,并梳理树木生长,保留大乔,清整小苗,形成有效美观的列植次序,从而打造出整洁有序美观的口袋公园景致(见图6)。
 
4.5重塑空间价值,改善环境增加幸福感
 
 
城市飞速发展扩张,经济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但留给看似没有太多经济作用的绿色公共空间越来越少。口袋公园的建设,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转角见美的效果,满足了群众的休闲、健身、娱乐的需求,更加贴近群众日常生活,使得居民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居民聚集在独具当地自然与人文气息的口袋公园里,休息娱乐,彼此交流,从而赋予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激发出人们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对未来城市的想象,塑造城市与居民共同体。

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口袋公园建设的意义及实施要点
 
如湖里区南山社区口袋公园,针对项目周边小区住户众多而又缺乏公共交流空间的情况,设计一系列促进邻里交流的空间与环境,运用简约的铺装、桌椅、凉亭等提供休憩空间(见图7)。利用场地高差,为使用人群提供开展不同类型活动与交流的空间,拉近邻里距离,创造和谐社区的无穷可能,增加幸福感(见图8)。

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口袋公园建设的意义及实施要点
 
湖里区加州口袋公园项目最大化利用现状场地的基础条件,分析周边人流使用需求,突出游园的交互性与参与性。梳理林下空间,针对不同使用人群和需求,在有限空间里,可以容纳不同活动行为的弹性化活动空间,满足场地运动健身休闲的多元化使用(见图9)。
 
5口袋公园建设实施要点
 
5.1以人为本
 
城市居民对口袋公园的需求现已逐渐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单纯的物质工程过渡到高品质公共空间的追求,更多考虑实用性和人性化设计。分析口袋公园周边环境的关系,从周边使用人群的需求出发,以人为本,分析受众群体,包括人群年龄、游园时间、游赏方式等,根据使用人群需求进行建设,注重设施配套和便民服务功能的多元共享,以开放共融、功能复合,提升环境品质为目的,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城市的互动交流,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效益,达到“小中见大”的目标。
 
5.2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公园应有的主要元素,如合理的植物配置,精心设计的景观小品,又有别与城市公园的特点,如建设成本低、布局灵活等,使其成为连接城市公园的纽带,是城市公园重要的补充[4]。规划与布局时,要从整体统筹考虑周边空间的环境、规模与布局结构,妥善协调处理各影响因素的矛盾对立关系,注重可持续发展,如保护好古树名木、原有特色构筑物、水系等有价值的旧景观要素,营造和而不同、和谐的公共空间,共同实现预期目标。
 
5.3地域性、文化性与时代性融合
 
地域性、文化性与时代性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地域性是城市文明赖以生存的根本,文化性体现城市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表现出城市的发展前景[5]。口袋公园的建设应传承并提取城市文化的基因,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体现地域性、文化性与时代性融合的原则。首先,尊重地域特色,调查分析当地的自然气候与地形地貌。其次,解读城市文化,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挖掘文化内涵互相融合。最后,运用现代高新科技和智能化理念,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等彰显时代特色,增加智能体验和趣味性,创造出有活力、有创新、有内涵的口袋公园。
 
6结语
 
据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已建设和改造的口袋公园约3万多座,这些公园虽然是在旧基础上修修补补,却能够犹如“微创手术”一样重新激发社区活力,让城市“重新生长”。与分布于城市中功能齐全、以增加绿地率为主要途径的传统城市公园建设不同,口袋公园建设是在“城市微更新”这一城市建设理念大框架下,对城市的街头巷尾、隐藏地带进行重塑,从资金来源、设计施工到后期养护管理运营,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随着城市发展,如何统筹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共空间,口袋公园的建设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和探索。
 
标签: 红叶石楠
>更多关于红叶石楠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