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八景的4个叙事结构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燕京八景的4个叙事结构

日期:2023-11-19 21:14:15     作者:周艺    浏览:0    
核心提示:燕京八景的叙事结构并非单一,所形成的对于燕京八景的认知也是借由多个角度来展开的,而基于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来分析、理解、评价景观的要素属性、空间结构、文化语义及其建构策略,进而有效建构主题性或者地域性景观及其文化认同性[4]。
燕京八景的叙事结构
 
燕京八景的叙事结构并非单一,所形成的对于燕京八景的认知也是借由多个角度来展开的,而基于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来分析、理解、评价景观的要素属性、空间结构、文化语义及其建构策略,进而有效建构主题性或者地域性景观及其文化认同性[4]。
 
3.1要素属性:多重物象融合的复杂结果
 
景观叙事为赋予每一个景观要素文化语义与意境提供路径与方法其实在我国传统美学中早有运用,正是常常被提到的“物象”。隐性信息借由燕京八景中各类物象被传达出来。纵观燕京八景中所涉及到各个物象,总体可以分为4类:
 
3.1.1建筑。燕京八景能够明显看到人工构筑物在其中重复出现。以清代张若澄《燕山八景图册》中形象来看,琼岛春阴、卢沟晓月、玉泉趵突都是以建筑为主要观景对象。其他六处都或多或少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建筑。行宫、别院、民居、关隘不一而足,展示了北京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燕京八景的沧桑历史。
 
3.1.2山水。在古代文化中,山水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审美符号。燕京八景作为组景,每一个景观都以特定的方式表现了山水元素的不同方面。这些景观不仅是山水画中常见的图案,同时也是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和感知的具体体现。
 
3.1.3气象。燕京八景中不乏将日升月落、晴雨变化与具体景观结合,产生了卢沟晓月、金陵夕照、西山晴雪等景,在我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天气变化常被视为自然的表达和变化。燕京八景中与季节有关的两处(琼岛春阴、太液秋波),与气象相关的3处(卢沟晓月、金台夕照、西山晴雪)。整体来看,燕京八景的赏景选择上有着浓厚的北方气象特色。
 
3.1.4植物。燕京八景中对植物的描述较为特别,视线聚焦于宏大磅礴的植物群落,如“居庸叠翠”中从“叠”字就可以看出山石之上的层峦耸翠。“烟树”“春阴”同样指向密林,其中所呈现的生机、气势更为积极向上,大气磅礴。

燕京八景的4个叙事结构
 
3.2空间结构:宫城为中心的辐射形态
 
燕京八景的叙事框架是指这8个景点的安排组合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将不同的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体系。在这个叙事体系中,每个景点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功能,形成了一个相互呼应、相互影响的景观系统。
 
从空间角度展开,燕京八景整体以北京城为中心,分布展开。与宫城之间的距离将八景划分出近景、中景与远景。其中近景为太液秋风和琼岛春阴,依托皇家宫苑而成。太液秋风所在地为人工开凿的明代皇城中的中海、北海和南海,而琼岛春阴则在北海中的琼华岛上,赏游对象主要为岛上的绿树白塔。从位置上看,二者极靠近北京中轴线,其出现明显是服务于宫廷皇族,普通的百姓或一般的文人阶层难以靠近,这一点从燕京八景诗的留存数量上能明显看出。
 
燕京八景中有五处(金台夕照、卢沟晓月、蓟门烟树、玉泉垂虹和西山晴雪)位于皇城近郊,这五处景观的形成同样具有浓重的政治意味,或者依托于皇城的辐射,或者依托于皇室的行宫别院。金台夕照与卢沟晓月均是人工建筑为主景,卢沟桥为于进出京城的要道,邹缉在《卢沟晓月》云:“北趋禁阙神京近,南去征车客路长”,胡俨的《卢沟晓月》也有“举首神京东望近”的表述,可见京城对其的辐射。蓟门烟树所在的蓟门的位置在明代《长安客话》中有所记载“土城关为蓟丘,亦为蓟门所在”,同样能够看出这一景同样是依托城市而生成的。

由于北京西面环山,皇室宫苑在择址上有着明显的向宫城西侧发展的趋势,因此山水秀丽的自然环境与行宫别院(香山静宜院和玉泉山静明园)相融合,有了燕京八景中的“西山晴雪”和“玉泉趵突”。玉泉垂虹通过水与内城建立起空间上的联系,曾棨《玉泉垂虹》言:“滉漾遥通太液池”;胡广《玉泉垂虹》言:“却带西湖连内苑”。西山晴雪所在的西山是太行支脉,更是太行山一脉中与北京最近的山,也成为北京赏雪的佳处。
 
 
燕京八景中居庸叠翠是距离宫城最远的一处,而其能成为一景则因其雄伟壮观的山势及独特的军事地位——拱卫京师。
 
燕京八景在空间上呈现出北京宫城为中心向外的辐射的形态,但并非以城市为中心,能明显看出对西部、北部更为偏重,这样的布局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北京周边地理空间形态的影响,北京西部、北部被燕山山脉所环绕,较之东部平原自然景观资源更为丰富。由历代燕京八景诗来看,对于燕京八景的认识都建立在各个景点与宫城的关系,由此各个孤立的景观被这一空间关系串联,呈现出一条充满政治意义的空间线索。
 
3.3文化语义:东方整体景观语境构建
 
在历史更迭中,燕京八景的具体指向在不断变化,对于其整体认知认识相对固定,并未随时间的变迁而出现明显的偏移。从地点来看,八景以北京城为中心分散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从观景对象来看,有表现四时节气的春阴与秋风,有表现气象的飞雨与积雪,晓月与夕照,有表现自然山水的叠翠与垂虹。各个景点都通过精准的命名来表达它们所独有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物候气象、阴晴变化与地方景致相辅相成、动静结合,这与中国传统山水审美意趣相一致。

在燕京八景的景观叙事中,时间、空间、物象与主体观照被糅合为一体,呈现出一次独特的东方整体景观语境的构建。燕京八景中的叙事载体不是简单的实际空间图景,而是在客体景物之上杂糅了想象空间,将作为课题的景物置于特定的时间、环境、历史或想象之中,给予实际的空间图景以更为丰富的意义,使得燕京八景有了更为丰富的解读空间。
 
3.4建构策略:“众星拱北辰”的政治内核
 
景观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对其叙事的解读较之于文学中的叙事缺少具体文学形象或者故事情节,如果仅从景观中孤立的物象对应于文学形象着手分析,反而会使得景观流于媚俗。但这并无碍于景观的表意功能,孟彤教授[5]认为“记叙、论说、抒情3种文体所对应的功能中,记叙、论说都不是景观语言所能承担,景观语言的最擅长的表意功能只能是抒情”,因此,本节对于燕京八景的叙事解读以景观的抒情功能为对象,从更为整体的、精神性的角度展开论述。
 
由于元明清三朝北京独特的政治地位,燕京八景的职能整体含义构建有着更为封建皇权的推崇。传统“八景”集称多以水系或者山脉相串联。而燕京八景有着明显的不同,明清时期所形成的燕京八景无疑是盛世之下对于山水园林之盛的赞叹。燕京八景的构景和皇室宫苑的营建之间关系密切,其景点“太液”“琼岛”更是封建王朝皇室独享的景观。

加之燕京八景独特的以宫城为中心辐射的格局,更加突出了宫城“如众星之拱北辰焉”的地位。在历代燕京八景诗中,多以宫城作为观景视角展开描述,如乾隆将西山晴雪一景称为“朗朗峰头对帝京”,将蓟门烟树描述为“南望帝京佳气绕”,邹缉将卢沟晓月称为“北趋禁阙神京近”,其中的政治意味可见一斑。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燕京八景已经融入到当代北京城市景观的发展中,作为一种景观集称的文化现象,其中所蕴含丰富的历史、政治和审美内涵为拓展了城市公共景观的深度。其一,作为历史符号,燕京八景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与政权更迭、环境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每个景点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其二,作为政治符号,这些景点不仅是皇家园林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

燕京八景中的一些景点还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这些景点所蕴含的政治符号和象征意义,反映了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其三,作为审美符号,燕京八景不仅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文人士大夫笔下的燕京八景还以诗文和绘画的形式,代表着我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这些景点所蕴含的审美符号和象征意义,反映了我国传统艺术和审美观念的特点和价值。
 
标签: 燕京八景
>更多关于燕京八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