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研究区位
丰台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总面积约306km2,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于城市基础建设的需求,丰台区东部平原地区大面积的绿地被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所替代用以支持经济发展,绿地规划建设面临巨大压力,城市生物多样性也遭受用地扩张、人类活动带来的威胁。
由于其地处北京市第一道、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在生态空间的建设过程中,亟须发挥重要的生态环境“织补”作用,建立不同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完善的绿地网络,保障物种迁徙路径。
通过开展绿化隔离区搬迁腾退、区域景观改造、平原造林、河道整治等工作来织补生态网络,截至2019年丰台区完成留白增绿面积60.32hm2,新增17个城市公园,在为昆虫、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的同时,满足群众对宜居环境的需求。
由于其地处北京市第一道、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在生态空间的建设过程中,亟须发挥重要的生态环境“织补”作用,建立不同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完善的绿地网络,保障物种迁徙路径。
通过开展绿化隔离区搬迁腾退、区域景观改造、平原造林、河道整治等工作来织补生态网络,截至2019年丰台区完成留白增绿面积60.32hm2,新增17个城市公园,在为昆虫、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的同时,满足群众对宜居环境的需求。
2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数据有:
1)2017年7月11日的Land-sat8遥感卫星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m×30m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2)《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相关图集。通过ENVI5.3遥感解译,获得栅格大小为30m×30m的土地覆被现状图,由于研究区域范围面积较大,解译精度满足分析精度要求。

采用人机交互监督分类法,参照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一级类分类情况,根据相关研究文献中用地类型对生物迁徙阻力的大小[18,27],将研究区域用地类型划分为林地、草地、园地、水域、耕地、建设用地6种(图1),其中将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对物种迁徙具有较大阻碍的用地统归为建设用地。最后,借助谷歌地图、百度地图等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将之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图集等数据反复对比解译结果,不断地进行修改和校正。
1)2017年7月11日的Land-sat8遥感卫星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m×30m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2)《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相关图集。通过ENVI5.3遥感解译,获得栅格大小为30m×30m的土地覆被现状图,由于研究区域范围面积较大,解译精度满足分析精度要求。

采用人机交互监督分类法,参照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一级类分类情况,根据相关研究文献中用地类型对生物迁徙阻力的大小[18,27],将研究区域用地类型划分为林地、草地、园地、水域、耕地、建设用地6种(图1),其中将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对物种迁徙具有较大阻碍的用地统归为建设用地。最后,借助谷歌地图、百度地图等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将之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图集等数据反复对比解译结果,不断地进行修改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