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养老模式下社区公园活动场所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近年来,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养老资源的发展速度不及人口增加的速度。社区公园承载了许多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因此研究共享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社区公园活动场所的景观规划十分有必要,既为家庭和社会节约整合养老资源,也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以城市共享养老模式为背景,探讨社区公园活动场所景观规划设计,分析老龄化、共享养老模式概念及必要性,探究老年人特征及其需求,阐述享养老模式下社区公园活动场所设计原则,通过实地调研湖州东白鱼潭公园活动场所现状,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
以城市共享养老模式为背景,探讨社区公园活动场所景观规划设计,分析老龄化、共享养老模式概念及必要性,探究老年人特征及其需求,阐述享养老模式下社区公园活动场所设计原则,通过实地调研湖州东白鱼潭公园活动场所现状,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
1老龄化问题和共享养老社区公园的必要性
1.1老龄化问题
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披露了我国老龄化的相关数据: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7360000人,相当于我国总人口的18.9%,并且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突破2亿大关,占全国人口的14.2%。老龄化问题已不再是老年入及其家属层面需要面对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参与面对的问题和挑战。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状况。人口生育率持续降低,人均寿命的不断突破,促使总人口层次出现了失衡,年轻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最终导致人口结构畸形———老龄化[1]。
目前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状况。人口生育率持续降低,人均寿命的不断突破,促使总人口层次出现了失衡,年轻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最终导致人口结构畸形———老龄化[1]。
1.2共享养老社区公园的必要性
近些年,社会老龄化问题趋向加深,越来越多的老人处于“空巢”或“独居”的状态,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比如:对交往的落寞感、疾病的畏惧、死亡的担忧、自我价值的失落感等[2]。共享养老模式赋予了养老全新的含义,即以集体式、开放式自主选择式为主打方式,以最大程度满足老年人需求,成为时代宠儿。养老资源高效合理化使用,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实现高质量养老[3]。
由于老年人身体各机能衰退,行动不便,活动周期局限,因此,老年人一般选择在社区公园进行户外活动,社区公园不仅能成为现代都市的绿岛,而且也给市民提供了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新型方式。从这一角度来说,社区公园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基本诉求,统筹社会资源,显著缓解养老机构鱼龙混杂的情形,其提供的自然环境能够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诉求[4]。
2老年人特征及其需求分析
2.1生理特征及需求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脑细胞数目急剧减少,极易出现情绪低沉、消极,面目表情呆滞,起到重要作用的外周神经系统在传到速率、平衡性等方面功能巨幅下降,这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会出现同一种姿态难以保持,思维敏锐度、记忆容纳力、记忆感知力明显不如从前。在不同的环境中,诸如教育层次、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智力水平因人而异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
这主要是因为感觉器官的功能所决定的———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进行判断认知的器官,人类的视、听、嗅觉等诸多感知能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减。公园景观设计能较好地减缓这一过程的发生,因为其高饱和度的暖色系光芒能有效地增加老年人的可识别能力,备受好评的黄色、橘色等暖色系光对减弱强光、避免眩光有极强的效用。
这主要是因为感觉器官的功能所决定的———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进行判断认知的器官,人类的视、听、嗅觉等诸多感知能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减。公园景观设计能较好地减缓这一过程的发生,因为其高饱和度的暖色系光芒能有效地增加老年人的可识别能力,备受好评的黄色、橘色等暖色系光对减弱强光、避免眩光有极强的效用。
2.2心理特征及需求
老年人退休之后,不再从事原来的工作,与之前朋友的距离渐行渐远,家庭成为主要活动场所,而子女通常忙于工作难以顾及老人,老年人渴望得到关心和温暖,依赖家人,长期以往,导致老年人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最新的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代老年人患恐惧症的比例人群呈几何式增长,这一病的典型特征是心慌、呼吸急促。据此给予老年人认同感、安全感等社会层面的关怀迫在眉睫,尤为重要的是提高他们进行相应的户外活动的兴趣[6]。
2.3行为特征及需求
就生活方式而言,老年人群体和中青年群体等其他年龄群体表现出了极端的不同,盖尔就曾旗帜鲜明地指出必要性、自发性、社会性是老年人活动的三大主要目的。必要性即日常生活必须要做的事,诸如衣、食、住、行等,自我性即根据自主意愿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诸如下棋、散步等,而社会性则指向于社会性活动,是老年人加入集体活动,例如广场舞、戏剧演艺、打麻将等。而在公园中的活动主要是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应该满足老年人个人活动时的隐私需求,小群体活动时的半私密活动需求,集体活动的开放互动交流需求[7]。
2.4社会特征及需求
在生活中,老年人退休之后的生活方式和规律与之前截然不同。首先,退休后,老年人职业角色中断,社会地位下降,参与社会的频率减少,觉得自己在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减少。其次,老年人的家庭角色也在转换,他们由家庭的支柱转变为需要照顾的对象,身为父母养育孩子的权利和义务在淡化,家庭成了老人依赖的对象;最后,年龄的增长会诱发一系列情形,最直接的是退休造成的职业角色改变和身体不便造成的家庭角色改变,造成老年人闲暇空余时间大幅增加,这些时间的利用将决定其生活质量。
当代多数的老年人都不由自主地形成了老有所用、老有所为的共识,即要发挥自己的余热为家庭乃至社会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实现其价值进而获得的归属感、荣誉感,这可以使老年人摆脱由职业角色的改变和身体不便造成的家庭角色带来的失落感;另一方面可以使其与社会的联系紧密度显著提高。
当代多数的老年人都不由自主地形成了老有所用、老有所为的共识,即要发挥自己的余热为家庭乃至社会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实现其价值进而获得的归属感、荣誉感,这可以使老年人摆脱由职业角色的改变和身体不便造成的家庭角色带来的失落感;另一方面可以使其与社会的联系紧密度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