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与中国国家公园系统及建议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荒野与中国国家公园系统及建议

日期:2023-11-12 17:10:48     浏览:0    
核心提示:荒野的现代概念最初是通过西方自然文学引入的,并逐渐被自然保护主义者和自然爱好者所熟知。21世纪初,程虹、侯文惠等翻译了《荒野与美国思想》和《低吟的荒野》等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还撰写了《寻归荒野》等介绍美国自然文学的书
荒野与中国国家公园系统及建议
 
4.1中国荒野与国家公园现状
 
在中国,荒野的现代概念最初是通过西方自然文学引入的,并逐渐被自然保护主义者和自然爱好者所熟知。21世纪初,程虹、侯文惠等翻译了《荒野与美国思想》和《低吟的荒野》等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还撰写了《寻归荒野》等介绍美国自然文学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中国人对具有异国文化背景的荒野概念有了深入了解[34-36]。
 
在现代中国的自然保护领域中,荒野是一个外来概念,尚未得到国内法律和政策的官方确认。而近年来,环境的变化促使中国对荒野概念的理解加深。来自WILD基金会、全球荒野基金会和IUCN荒野专家组的专家向中国学者、从业者和政府人员提供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加速了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最重要的是,建立生态文明作为国家领导和中央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为激发中国对这一概念的兴趣以及东西方之间相关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最佳框架。
 
在这个过程中,“荒野”一词逐渐进入中国自然保护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实践者和爱好者的意识中。然而,人们对荒野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分歧,这与对荒野科学的研究缺乏有关,特别是在生物-物理维度上。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对该术语的理解和更好、更深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荒野概念在中国的应用进行了开创性的重要研究。最突出的是,清华大学的杨锐和曹越借鉴国际荒野制图方法,绘制了首张中国大陆国土尺度的荒野地图,初步确定了中国荒野的分布情况[37-38]。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不同质量的、事实上的荒野覆盖范围很大。基于这些结果,这些中国学者呼吁建立中国荒野保护系统。其他领域的学者,如苏州大学的高山,已经开始从哲学和环境美学的角度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荒野概念。新成立的“自然、荒野与文明”在线中心通过跨学科交流、通讯、辩论等方式,推动着中国荒野立法目标的实现。
 
2013年,中国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形成了一种新的自然保护体系和模式,旨在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国家公园系统的建立旨在保护最有价值的自然场所,并为子孙后代保存宝贵资源。根据官方定义,国家公园是中国最有价值的自然生态区,保护着极其丰富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2017年9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正式发布,明确了国家公园在中国复杂保护地体系中的定位,确立了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2019年6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严格保护、世代传承的基本原则[38]。到目前为止,国家公园是中国最重要的保护地类型,与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一起成为新的三大保护地类型。
 
目前中国国家公园的定义和保护目标与国际上荒野的概念非常相似,尤其是国际上认定的原真性、完整性和最严格的保护要求是保护荒野的本质属性。目前中国的10个国家公园试点项目,特别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等西部地区的国家公园,在地理位置上覆盖了中国西部最重要的荒野地。
 
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初步完成的阶段,大量研究指出,目前中国国家公园在候选地上的科学选择、国家公园边界、合理分区、科学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39-40]。现有的国家公园试验区在划定边界和区划方面多遵循以前的《自然保护区条例》,在保护区的扩大、划定边界和区划、管理等方面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因此,国际经验,特别是美国、加拿大等建立了相对成熟的荒野保护制度的国家,可以为中国国家公园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4.2对于中国荒野保护的建议
 
1)将中国的荒野价值主流化,融入生态文明理念。正如世界著名生态伦理学家霍姆斯·罗尔斯顿三世所指出的那样,荒野是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对荒野的充分保护是生态文明成熟的标志。荒野保护应成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可以与“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以及生物多样性政策相结合。清华大学研究团队认为,荒野在中国主流化的过程还应该包括在公众中普及荒野保护,这将极大地帮助构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基础,让人们理解、支持和自发地采取行动保护中国的野性自然[。
 
2)加强全国荒野存量调查,建立中国荒野区分布位置、价值、特征等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不同荒野区的命名和分类体系,可用于相应的适应性规划和管理。在调查中,亟须加强区域尺度的荒野制图与规划研究,借鉴国际上的荒野识别方法,为解决中国国家公园系统和其他保护地的保护缺口以及其他空间规划用地提供新的科学范式。这也将确保重要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被完全纳入中国国家公园的保护范围,并对不同景观空间进行适当的规划和管理。
 
3)在确定国家公园核心区与控制区的划分时,建议先确定具体荒野的属性和价值,科学、动态地调整功能分区。这将有助于制定最具适应性的国家公园分区控制措施,从而明确禁止、限制和允许人类活动的原则,采用例如可接受的改变极限(LAC)原则。
 
4)为加强中国国家公园的科学管理,建议借鉴国际上成熟的、具有最佳实践性的荒野管理原则和监测方法。例如,通过确定野性自然的价值、质量和属性,确保国家公园生态原真性得到保护;通过适当的荒野游憩开发利用和管理,提升公众对国家公园野性自然美学的审美。借鉴北美的经验和教训,热门国家公园应该从一开始就平衡荒野游憩和旅游需求,注重生态保护,避免旅游开发占主导。在管理方面,借鉴国际上使用最少工具和以最少侵入性和非机动方式管理干预措施的原则。在适应性管理的过程中,一开始就将保护地内的原住民纳入治理共同体,尊重他们的传统知识,维护他们对荒野的神圣价值观。
 
在国际上,与其他类型的保护地不同,只有11个国家对荒野进行了国家立法。另有37个国家在省级或州级立法中保护荒野。还有23个国家以行政命令或功能区划对荒野进行保护。荒野概念正在被迅速地采用,显示出人们对其概念和实用性的广泛接受。1989年,在IUCN系统内登记的荒野地区有44个,截至2015年,已确定的荒野保护地约有3000个。
 
根据中国国家公园的定义,这些公园似乎将覆盖中国大部分事实上的荒野。充分吸收和呼应国际上在荒野科学与管理方面的经验,可以使中国国家公园管理者和决策者按照国际通行的程序工作,为中国国家公园的科学建设、管理和长远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人们强烈支持制定中国的国家公园法[42]。为了加强中国的荒野研究,建立“中国荒野保护体系”也可以纳入中国国家公园法的范畴。此外,中国未来的荒野工作和实践,特别是国家公园系统的荒野保护,不仅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美景和原真性,还可以为中国和国际游客提供世界级的荒野体验,这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商业领域。

荒野与中国国家公园系统及建议
 
5结论
 
笔者认为,用法律保护荒野可以成为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中心的保护地体系的一个有益维度。中国的国家公园可以采用与加拿大和美国类似的方式划定荒野。中国和美、加之间丰富的交流证明,这3个国家的保护地专业人员都有很多东西需要相互学习。
 
在加拿大和美国,荒野概念的发展和制度化,是因为加速建设了侵入性和破坏性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所构成的威胁。中国最受欢迎的国家公园可能也面临着类似的旅游压力。荒野的认定确保了一些地区免受旅游基础设施破坏的压力,而访客仍然可以得到适当的管理,以允许其拥有原始的体验感。
 
鉴于过去20年生态科学和景观规划的发展,中国现在可以在国家公园改革的早期利用荒野概念。这将确保大范围景观的安全性,并更迅速、直接和有效地帮助应对气候崩溃、物种丧失和流行病等经济和社会的灾难性威胁。
 
在学术研究兴趣之外,荒野概念也越来越被认为是保护中国自然美景、保护其野生环境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以及其对国家乃至世界的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工具。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荒野概念,与当地传统社区和谐相处,也完全符合国际关于保护地的标准和方法。
 
中国提出了富有远见的生态文明国策,既要保护红线,又要尊重人与自然的统一。在中国的国家公园中运用荒野的概念可以帮助创建并维护一个美丽的中国。
 
标签: 国家公园
>更多关于国家公园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