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村爱莲塘公园的3个更新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广州南村爱莲塘公园的3个更新

日期:2023-11-10 22:15:31     作者:易帅    浏览:0    
核心提示:南村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的龙归片区,为周敦颐第九代孙于南宋中期创建,已有近800年历史,且为1949年禺北第一个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南村团支部”的诞生地,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村落
南村爱莲塘公园更新
 
3.1场地概况
 
南村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的龙归片区,为周敦颐第九代孙于南宋中期创建,已有近800年历史,且为1949年禺北第一个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南村团支部”的诞生地,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村落。爱莲塘公园位于南村西部,西侧为在建空港大道北部沿线,南临白云五线,东侧紧邻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周氏大宗祠。公园面积约为5hm2,是在南村风水塘基础上更新而成的乡村景观空间,场地56%为水体,其余为陆地。但公园存在风貌不佳、设施不完善、活力不足、乡村文化特色不明显的问题,亟待更新。
 
 
3.2爱莲塘公园文化特质

广州南村爱莲塘公园的3个更新
 
爱莲塘公园具有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图1),有其专属的文化内涵(图2),尤其是在宗族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

广州南村爱莲塘公园的3个更新
 
在宗族文化层面,南村风水塘体现了独特的大宗祠理念,由两房族人共同使用,而风水塘旁亦罕见的有两座由非亲兄弟所建的连体而立、规模形制相同的孖祠堂。南村村民一直以周敦颐后人为豪,在近代后更以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为傲。宗族文化从“小家”升华到“大家”,成为爱莲塘公园的特色。
 
在精神文化层面,爱莲塘公园积淀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元素。南村乃周敦颐后人所建,风水塘中养莲,既具物质文化涵义,又体现先贤所倡导的廉洁修身精神;风水塘边建颐园,以纪念先贤和弘扬其美好的精神品质。风水塘旁边的孖祠堂凝结着村民和睦、谦让、仁爱的思想,祠堂中高挂的“仁风”牌匾,为历史上村民帮助夏茅村所得,亦是仁义思想的体现。

风水塘边近370年历史的古井,树龄约235年的古榕(黄葛树Ficusvirens)及树下的非物质文化景观“粤语讲古”(即用广州方言说书、讲故事,是一种语言艺术),见证和传承着南村的历史和精神文化。南村文化更是驱动了红色文化的发展壮大,云青学舍孕育了禺北第一个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南村团支部”。
 
3.3景观更新策略

广州南村爱莲塘公园的3个更新

广州南村爱莲塘公园的3个更新
 
 
爱莲塘公园的景观更新保留和强化了其物质文化、宗族文化和精神文化特征,通过活态更新策略(图3)营造复合的乡土文化景观(图4),助增传统文化的韧性,吸引各类型人群以增加乡村景观热度,承续多层次的乡村文化印记,焕新乡村的时代风采。
 
3.3.1基于文化传承提升环境风貌

广州南村爱莲塘公园的3个更新
 
首先,根据爱莲塘公园各层文化,严格保护南村的文化景观格局,并从村域、村庄、单体建筑及植被、非物质文化4个层面划分和认定保护对象[14](表1),减少对保护对象的干预。比如,遵循南村风水塘方正平整的传统印记及其家族平安稳定的文化象征,保留当前风水塘的形态肌理,进行原貌提升。保护风水塘边235年的“蟠龙古榕”(黄葛树),延续村民在古榕树下“听古”的风俗,对古榕及周边石条凳做充分保护并设坛讲古,使村民重温南村特有的文化记忆。
 
其次,将爱莲塘公园景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风貌提升。一是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优化植物配置。如通过巩固水塘护栏等安全设施,优化景观铺装材料,补植榕树,增设运动休憩设施、照明灯光等,改善乡村公共交流和文体活动环境。二是对风水塘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清理水塘淤泥并疏通水塘与外水渠的联管,提高风水塘与外界水流交换能力;沿现有土堤边抛置不同大小的石块以抵御水体冲刷,石缝也可成为水生动物觅食与栖息场所;在水体中种植菖蒲Acoruscalamus、粉美人蕉Cannaglauca、莲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打造水清岸绿的景观,恢复水塘的生态功能,继承先祖的生态智慧。
 
3.3.2适应人居需求塑造复合空间
 
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改善配套设施,使得爱莲塘的各层文化与人居需求相适应,实现文化传承。整合南村人们传统节事仪式需求和生活、生产、生态需求,根据承载空间,营造爱莲塘、爱莲广场和古源讲坛3个重要节点,将爱莲塘公园塑造为一个复合空间,满足宗族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递发展。
 
对爱莲塘的更新主要为:
 
1)在前述生态环境治理基础上,升华风水塘文化象征意义,打造莲主题,呼应诗词《爱莲说》,营造利于传承和发扬先祖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精神的景观空间,借此同时满足居民的生态和教育需求;
 
2)雕饰莲花柱头与栏板,设置刻有周敦颐诗句的宣传饰板,强化文化教育。
 
对爱莲广场的更新主要为:1)将原广场中的停车场迁至外围,扩大广场文化活动空间,提升广场的功能性和利用率,满足村民仪式、表演、生产、生活等多元活动需求,创造兼容文化与活力的聚落交流空间。
 
2)设置周敦颐石像、莲花造型石景以及莲花灯,传达直观的视觉形象,激发观赏者的精神共鸣,强化莲主题文化特色,传承和发扬周敦颐清廉正直的精神。
 
3)承续并焕新南村精神文化,增设一组呼应古祠堂镬耳墙造型的休闲长廊,满足村民遮风避雨、乘歇纳凉等生活休憩需求,并在廊柱上阴刻周氏古训、廉政文化等词句,将其打造成宣传廉政廉洁文化的“廉风长廊”,作为南村和睦仁爱、廉洁修身的思想在新时代的延伸。
 
对古源讲坛的更新主要为:

广州南村爱莲塘公园的3个更新
 
1)在冠大荫浓的古榕下增设休憩设施,形成植物风貌统一且小气候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图5)。
 
2)延续云青学舍整体建筑风貌,采用麻石铺装,并在石材上印刻红色主题诗句,宣传红色文化。

广州南村爱莲塘公园的3个更新
 
3)结合古井、古榕等元素,在街景中植入各类文化雕塑(图6),强化文化教育,弘扬南村优良文化。
 
3.3.3依靠文化活力链开展特色运营
 
为实现文化传承,根据爱莲塘公园所包含的特色文化资源,开展运营活动。首先,为提升活动效能和文化活力,打造景观文化活力链,串联爱莲塘、爱莲广场和古源讲坛,构建文化特色明显的“莲—廉—源”景观空间格局,强化渲染景观中的文化内涵,实现有机更新。为避免动线过于迂回而不利于文化的直观呈现,迁除违建,整合零散空地,释放了更多的开放空间用于活力链的打造。同时,整合各层次文化资源,使得活力链中各景观要素更为集聚凸出。
 
其次,充分挖掘活力链中的各类特色文化资源,利用不同形式开展运营,为南村文化传承引流。可积极运用休闲观光类、体验娱乐类、文化教育类3种资源,开展旅游观光、研学旅行和展览活动,并利用社区营造为这些活动提供内部生长力,助力文化传承(表2)。
 
4结语
 
岭南乡村风水塘作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蕴藏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宗族文化和精神文化内涵,是重要的乡土文化遗产景观,对其传承和活化是新时代岭南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以南村爱莲塘公园更新为例,深入分析其文化内涵,提出环境风貌提升、适应人居需求、活力特色运营的活态更新策略,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的有机融合,并针对各类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多样运营活动,以提高景观各层文化的有效利用,重塑乡土文化活力,实现文化的传承。
 
>更多关于广州南村爱莲塘公园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