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型社区户外活动空间研究的3个数据分析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儿童友好型社区户外活动空间研究的3个数据分析

日期:2023-11-06 10:01:13     作者:周扬    浏览:0    
核心提示:儿童于游戏设施处活动和玩耍是最受喜爱且发生频率较高的活动方式。停留休息、散步往往是儿童用以衔接各类较高强度活动或触发新活动兴趣点之间所需的低强度行为,发生率也较高。此外,滑骑车、儿童群体互动游戏和使用成人健身器材也是较多儿童选择的活动方式。
数据分析
 
3.1儿童户外行为特征
 
1)活动人流量。

儿童友好型社区户外活动空间研究
 
按年龄段、时间段分别统计户外活动空间中的儿童人流量,结果显示:3~6岁儿童占最大比例;0~2岁的儿童在G类空间中活动人数远高于R类,7~12岁儿童则与之相反。

儿童友好型社区户外活动空间研究

休息日的儿童户外活动总人数明显高于工作日;15:30—17:30为活动的最高峰时段,工作日表现得更为明显,反映出人流量与儿童学习和生活作息密切相关(图3、4)。
 
2)户外活动方式。
 
儿童于游戏设施处活动和玩耍是最受喜爱且发生频率较高的活动方式。停留休息、散步往往是儿童用以衔接各类较高强度活动或触发新活动兴趣点之间所需的低强度行为,发生率也较高。此外,滑骑车、儿童群体互动游戏和使用成人健身器材也是较多儿童选择的活动方式。
 
3.2儿童户外活动需求和满意度
 
对问卷儿童主体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男女占比分别为51.3%与48.7%;0~2、3~6、7~12、13~18岁年龄段占比分别为17.97%、48.41%、31.59%和2.03%,12岁以下儿童占比约98%。结合人流量的统计数据,研究认为本次问卷调研的受访儿童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分布较为均衡。
 
1)活动频率、时长、地点、活动方式。
 
活动频率反映儿童在1周内进行户外活动的次数,由图5可见,户外活动频率的年龄分异明显,6岁之前的活动频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6岁之后则呈下降趋势。3~6岁年龄段是进行户外活动比例最高的人群,有六成以上可以达到1周5次以上的频率;而7~12岁的儿童则有近4成达不到1周3次。可见,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儿童是社区户外活动中的儿童主体人群。
 
约90%被调研儿童的单次活动时长介于15min~2h的区间内。其中,0~2、3~6岁年龄段均在30~60min、1~2h这2个区间内分布人数最多,且比例大致相近,而7~12岁儿童的活动时长则明显集中在30~60min内。结合实地访谈情况分析,儿童户外活动的时长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课业压力的增大而被大幅压缩。
 
对各类型户外场地进行比较,可发现小区内广场相比于其他类型场地具有更大优势,其是儿童在社区范围进行日常活动的第一选择,比例高达79.13%;其次为小区儿童游乐区(34.2%)、社区公园(33.33%)和商业广场(28.99%)。专为儿童设置的小区儿童游乐区相比小区广场并不具有明显的选择优势。
 
2)户外活动空间满意度评价。
 
为了更清晰地反映出不同评价维度的指标在影响满意度评价结果中的重要程度,在问卷中让受访者对安全、可达、舒适、多功能、自然5个维度按重要性进行排序,并对排序加以赋值,计算每个维度的得分均值,最终可得:安全>舒适>多功能>可达>自然。
 
统计样本空间不同维度的满意度得分及总体满意度得分,绘制更直观的评价雷达图(图6、7)。可看出,各样本在场地舒适性和多功能性的评价上波动较大,G类样本的曲线波动幅度较R类更明显,可间或说明龙江片区内的G类空间建成环境水平差异较大,面向儿童友好的相关设施配置上有较大差距。R类样本在各项评分上有所差异,但和G类相比,其同质性更强。
 
3.3户外活动空间建成环境
 
将12个样本空间的建成环境数据按照G类绿地广场、R类居住用地2类进行分类统计。数据显示,G类户外活动空间面积、绿地率和儿童适宜活动空间面积的均值分别为12740m2、42.1%和1647m2,均高于R类的5920m2、40.7%和1285m2;而R类空间的活动设施多样性指数、活动空间辐射率和座椅分布密度分别为0.877、8.46%和0.3个/100m2,高于G类的0.688、6.13%和0.19个/100m2。这与G类绿地广场为开放、尺度较大的城市公共空间,R类主要为服务于小区内部的不同的土地利用性质相符,但也反映出G类空间在设施配置与儿童友好性上相对欠佳。
 
土地利用层面,G类空间的周围住宅平均楼层数、用地混合度分别为9.56和0.678,高于R类空间的9.23和0.312;周边建筑密度为19.73%,低于R类的22.27%。R类空间周边以居住用地和商住混合用地为主,居住建筑以多层、小高层住宅为主;而G类空间的周边用地类型多为商住混合和商办混合,地块开发强度较大,但由于城市道路空间占比影响,也易带来建筑密度相对较低的结果。
 
道路系统层面,R类空间的步行路网密度为49.09km/km2,高于G类的33.14km/km2;步行道路连接度为3.51,略低于G类的3.65。数据说明R类样本周边环境的步行道路更密集、可供性更好,步行环境的安全性可能更高,但受限于小区住宅的布局方式与尽端式道路,其步行路网连通性会相对较低。
 
边界空间层面,2类空间的出入口密度和界面通透系数的平均值均分别靠近0.192、0.55,但样本间的数值差异较大,说明该项指标和样本的用地性质无较大关联,但与边界具体的空间形态与限定方式更为相关。
 
>更多关于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