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防洪堤风景化营造的实践思考
4.1从水利工程到公共园林
水利工程尤其是水利堤防,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水体,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通常是城市与自然水体的物理防护边界。它从先秦发展至今,其首要任务是保证国土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传统水利工程往往更注重工程稳定性,在环境保护、空间利用、设施风貌等层面的考虑相对较少。
伴随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提高,调和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矛盾被明确提出,对水利工程的生态要求也日渐提高。近年来,一些水利工程设计也在生态建设方面做了诸多有益尝试,包括生态技术如新堤型的探索,各种生态材料被运用到不同的水利工程中。但水利设施尤其是堤防工程总体还是呈现工程化的风貌,难以与自然环境有机相融,在城市空间中其与人的关系也相对疏离。水利先行的建设模式割裂了水系风景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使人们不但失去了健康的水体,同时也失去了创造充满生机与灵性的公共园林的可能性。
风景园林学科的优势在于可以综合水利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工程、城市规划、景观美学、植物学多专业多学科的长处,从生境修复出发,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构建富有特色的绿色生态骨架;组织绿色交通体系;串联风景如画的特色郊野公园,满足当代多样化的游赏需求。未来堤防的水利防护功能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功能要求,生态廊道、线形公园、郊野公园、城市滨水绿道等一系列与人、与城市建设发展息息相关的功能才是生态堤的价值所在。
4.2多规合一,专业融合
苏堤的总设计师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以及历史治水名人。苏堤的建设和历代的整治都是在满足水利基本需求、以风景园林为主导的思路下开展的。将风景园林学科中有关美学、生态、社会的因素都与水利工程紧密结合,才成就了世界闻名的公共园林。
雄安生态堤的规划设计实践也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项目组建了以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为主导的联合设计团队,将水利工程、市政道路、生态工程等相关专业结合在一起。项目首先考虑的是生态堤所在环状线型空间在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它是串联城市与自然、链接各个生态斑块的绿色生态廊道;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它是环雄安起步区重要的带状绿色公共空间;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它是雄安新区外围最重要的郊野公园带;最后从水利的角度,它是起步区最重要的安全屏障。水利工程在整个项目中是作为基本、重要、必要的工程元素进行考虑,而不是主导要素。堤防的线性空间、形态、结构形式、水陆关系在满足基本水利安全的前提下,是根据风景规划的需要来构建的。风景园林专业统筹和融合水利、城市及自然蓝绿空间,切实将其打造成舒适、安全、优美且充满活力的环状线形绿色基础设施。
杭州苏堤和雄安生态堤建设的时间相距了近千年,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其一,是以水利堤防为建设的契机,但最终都以公共园林或是公共绿色空间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二,两者都是以风景园林的思维方式,综合性地来看待堤防的建设工程。跳出一般以简单水利工程思维导向的建设模式,转而以更复杂、更综合的风景营造思维模式来主导项目的设计与建设。
因此,我们建议今后的生态堤防建设应该突破以水利工程为主导的建设思路,转变成以风景园林为主导,综合其他专业的特点与要求,将水利工程的需求融入公共园林。弱化“堤”的概念,而将其作为线形绿色公共基础设施来打造,把看似圈堤为牢的水利防护体系充分融入自然风景之中。
5结语
水利与风景园林都是用于协调人与自然(水体)、城与自然(水体)关系的工程学科。很多历史上著名的公共园林乃至世界文化遗产都是从水利工程发展而来的。杭州的苏堤、成都的都江堰、荷兰的小孩堤防都是如此。而近现代各个工程类别专业化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水利与风景园林的密切关系,过于强调工程的单一目的性,背离了为人、城市、自然服务的初衷,这类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然的破坏。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多专业融合的角度,以风景园林为主导,用动态、发展的视角来看待这些水利工程。将风景园林的生态艺术思维充分运用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中,也要用水利严谨的工程技术手段来验证风景园林工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真正做到“工程成就自然”。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绘制或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