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镇江市南山风景名胜区北部景区规划设计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记镇江市南山风景名胜区北部景区规划设计

日期:2023-11-03 21:28:45     作者:顾力天    浏览:0    
核心提示:镇江南山风景名胜区北部景区是在清退的铁路采石厂、水泥工业和棚户区棕地上建设起来的,具有城市开放空间功能的景区,旧工业腾退出的城市棕地空间需要转变为回馈城市和市民的绿色生态空间。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选取古文
景区棕地的山水重构——记镇江市南山风景名胜区北部景区规划设计
 
摘要:镇江南山风景名胜区北部景区是在清退的铁路采石厂、水泥工业和棚户区棕地上建设起来的,具有城市开放空间功能的景区,旧工业腾退出的城市棕地空间需要转变为回馈城市和市民的绿色生态空间。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选取古文、诗词、传说及历史文献记载中的南山山水风貌,充分利用模拟自然的堆山理水手法,修复了被工业破坏的山水脉络格局,由此建立起城市与风景区之间和谐的空间关系,让城市重回自然,再现镇江千年古城的山水脉络。
 
1项目简介

记镇江市南山风景名胜区北部景区规划设计
 
江苏省镇江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丹徒”“京口”“南徐州”,隋统一后改置“润州”,而“镇江”之名自北宋沿用至今,民国时期为江苏省省会(图1)。
 
南山风景名胜区地处镇江市主城区南侧,距城市中心仅2.5km,总面积10.8km2。风景区内重峦叠翠、茂林修竹、山灵水秀、泉涌溪流,兼具幽深、古朴、素雅、明朗与秀丽,素有“城市山林”之称,是著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1]。清周镐所绘之《京江廿四景》图中,南山独居其八。

记镇江市南山风景名胜区北部景区规划设计
 
本次规划设计的北部景区总面积70.25hm2(图2),位于南山风景区北部,北接南徐大道,南连竹林招隐景区,是南山风景名胜区与镇江主城区联系最为紧密的区块。目前的景区主通道沿北部景区东侧边界蜿蜒而过。北部景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以后经历了自然山水一工矿业占据一工矿业退出棚户区一城市化割裂等一系列变迁,但是始终未被开发和利用,成为南山风景名胜区中的一块棕地。
 
2北部景区棕地的形成
 
2.1棕地的概念
 
最早提出棕地概念的美国学者认为,“棕地”是指因含有或可能含有危害性物质、污染物或致污物而使得扩张、再开发或再利用变得复杂的土地。在英国,棕地是相对于绿地上的一种规划上的术语,具体指曾经利用过的、后闲置的、遗弃的或者未充分利用的土地[2]。
 
南山北部景区正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矿业开发遭到破坏,落后工业产能离开后,因其景区身份被城市建设开发闲置,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土地被有害物污染比例很小,更多的是生态遭到破坏且难以利用的土地,更加符合英国的规划术语中的棕地概念。
 
2.2历史上的南山曾经是隐者天堂,造就南山丰富的文化资源
 
南山风景区成为几个朝代的隐者天堂有2个主要因素:其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其二是优美的自然环境。
 
2.2.1优越的地理位置
 
记镇江市南山风景名胜区北部景区规划设计
 
镇江位于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是随着漕运的兴起而登上历史舞台的城市。在南山最为辉煌的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四朝均以建康(今南京)为都。

镇江作为拱卫都城的门户重镇,在古代通过破岗渎[3]、上容渎水道(图3)与南京联系,距离非常近。而南山距离镇江老城区仅仅2.5km(图4),于是乎成为很多政治失意的文人向往的小隐之地。这样既可以脱离政治纷争,同时还能够便捷及时地获取核心信息,不至于被完全淘汰出权力中心。
 
2.2.2多变的山体脉络造就南山灵秀的自然环境
 
 
南山属于宁镇山脉的余脉,呈若断若续的众多低山,有东西向的招隐山、黄鹤山、夹山、九华山4条主要脉络,支脉不计其数,从而形成了南山风景区美丽的山脊线、丰富的山体层次及深邃的山间谷地。大量寺庙遍布其间,孕育了无数的文学大家,创立了“米氏云山”等数个艺术流派。音韵、书画、诗词等都在南山生根,成为当权者与文人“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理想家园。
 
2.3近现代的工业化进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南山石灰石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先后在南山建立镇江水泥厂、上海铁路局镇江水泥厂、黄山水泥厂及相关采矿运输企业,就地取材对南山的石灰岩山体进行大规模的工业采掘,山体脉络被挖断。

近现代的工业化进驻

单在北部景区范围内就形成大小采石宕口7处,山体创面庞大;产生的渣土形成3处堆场;厂矿企业对山体的破坏还涉及3处长度在100m以上的垂直断面(表1)。一张20世纪80年代的照片(图5)可以看到整个北部景区的山体已经千疮百孔,完全没有了景区的风貌。
 
2.4快速城市化进一步破坏着北部景区的自然风貌
 
进入21世纪,在中国城市化的浪潮下,镇江由沿江展开转而迅速南下,南山东部的丁卯新区、西部的南徐新城、南部的谷阳新城相继建成,镇江城市逐渐呈现“南山北水”的格局。南山由原来的南郊转变成镇江的中央绿洲,城市市民、旅游业对于南山的需求倍增。

快速城市化进一步破坏着北部景区的自然风貌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南山北部景区的土地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相反棚户区(图6)占据了工业退出后空置的相对平坦的土地,低端产业、花鸟市场(表2,图7)则重新进驻,自然的水系被填埋,污水横流;南徐大道作为城市快速道路进一步将山水之间的关系割裂,磨笄山、黄鹤山2座具有大量文化遗存的山体与南山主脉络分离,北部景区成为被城市遗弃的角落。
 
2.5景区棕地的最终形成
 
近代工业化破坏了南山的山体连续性,棚户区的蔓延使北部景区更加无序化,把历史上原本重峦叠翠、变化丰富的山体击破,让空间失去了幽隐的本色。城市化进程虽然拉近了城市与风景区的联系,但城市干道的建设也进一步割裂了景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最终形成了南山北部的景区棕地。
 
北部区域周边山体破碎化;磨笄山、黄鹤山与北部区域完全割裂;核心竹林招隐景区与城市之间没有了过渡带,招隐寺大门面对的就是杂乱的棕地,毫无幽隐意境;城市一侧观看南山也只剩下破屋乱瓦,丝毫引不起人们对美好风景的遐想;古代诗人笔下描绘的招隐寺以北区域“草长平湖白鹭飞,水源穷处有丛林”的风景不复存在。
 
3南山棕地重生的历史机遇
 
21世纪进入第二个10年,国家从政策层面重视生态环境修复、长江大保护、淘汰落后工业产能等,南山迎来重生的契机。一方面,南山作为镇江城市绿肺,承担着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另一方面,镇江城市旅游提升,急需做好景区、核心景点与城市的良好对接,而景区周边市民也急需开敞的绿色公共开放空间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于是从2013年起,镇江市政府、镇江园林局正式启动了北部景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目标就是让被工业破坏的场地成为回馈市民生活的绿色公园。如何重新组建山水骨架、强化幽隐的空间氛围、再现古人诗词中的南山风景意境,成为南山风景名胜区北部景区建设的主导方向。
 
>更多关于镇江风景名胜景区设计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