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公园界面空间研究——以长治漳泽湖为例
摘要:在城市化高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和湿地之间的复杂关系往往体现在这两大板块的界面空间区域。本项目着眼于长治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外围界面空间发展与周边城市地块的有机融合,探究湿地外围界面空间的更新保护发展模式,为其他同类型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1背景
1.1研究背景
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公园是新时代重要的生态资源。但在过去的50年间,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快速增长,世界上一半的湿地已经丧失,湿地公园保护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矛盾日益凸显。
根据《长治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2018-2035)》和《长治发展战略规划》,未来长治城区将向西北方向拓展,随着滨湖新区的发展和新的城市中心的建设,漳泽湖湿地公园的区位将由城郊变为城内。同时《长治市漳泽湖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地区发展概念规划》提出拥湖发展的理念,将项目区建设为面向城市居民的滨水休闲景观区,促进湿地公园与城市的互动,城湖相融。
1.2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发展现状
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市区西北漳泽湖南部,紧接市区,整体用地面积约126.1km2,其中湿地公园面积58.72km2,主水面面积约24km2。经过十多年的封闭保护,湿地生态持续恢复。经初步调查,公园内现有植物3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52科217种、浮游植物7门83种;现有鸟类15目45科168种四,还有近万亩芦苇、营蒲、草荡和上干亩湿地防护林,是中国保护最完好的原生态、天然沼泽湿地之一。
2010年11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授牌长治城市湿地公园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目前这里已成为集生态保育、湿地综合保护、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同时也是山西省的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结合长治市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学习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经验,制定《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提升管理能力,保障湿地可持续发展。目前,以漳泽湖湿地公园为核心的滨湖新区,正逐渐显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片湿地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形成了以湿地公园为中心的“金镶玉”新模式。
1.3关注热点—城市发展与漳泽湖湿地生态保护的平衡
城市和湿地之间的复杂关系,往往体现在这两大板块的边界空间区域。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作为长治城市的生态绿心,迅速掀起了周边板块的建设热潮。建设“金镶玉”模式是打造长治滨湖新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以湿地为魂、和而不同、功能为本、品质至上的原则,达到了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
在城市化高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生态保护已成为一个无法避免的核心问题,周边低强度开发的住宅、配套设施较多,同时商业、酒店、办公等旅游消费设施密集。各类产业在湿地外围界面竞相发展,将漳泽湖湿地与东面老顶山山景隔绝,将湿地与水脉分离,致使其生态出现严重破碎化和快速退化。
本文着眼于漳泽湖湿地外围界面空间发展与周边城市地块的有机融合,以长治市漳泽湖东岸生态修复与保护综合治理项目为出发点,探究湿地外围界面的更新发展。总结其规划建设过程中的成果和教训,为其他同类型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