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型城市景观体系方法范式的本土实证探索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山海型城市景观体系方法范式的本土实证探索

日期:2023-10-30 09:41:29     作者:杨俊宴    浏览:0    
核心提示:对于山海型城市而言,其城市结构骨架是与更大范围内的自然山水格局发生紧密联系的。借山海之势而理城市结构骨架,从城市的演替过程中找寻其中相对稳定的基因成分,进而搭建其城市结构骨架。
山海型城市景观体系方法范式的本土实证探索
 
3.1威海山水格局数字化分析与优化
 
对于山海型城市而言,其城市结构骨架是与更大范围内的自然山水格局发生紧密联系的。借山海之势而理城市结构骨架,从城市的演替过程中找寻其中相对稳定的基因成分,进而搭建其城市结构骨架。

山海型城市景观体系方法范式的本土实证探索
 
在威海实践中,通过胶东半岛山水特征梳理,运用“形胜”环境分析法对威海市域范围内的山水特征进行总结,得出其属起伏缓和、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地区,具有两分山、三分平原、五分丘陵的地貌特征。进一步运用形态分类分析法对威海市中心城区尺度地貌、水系形态进行量化分析(图7),发现其地势主峰受地质构造影响,大部呈北西向延伸,形成了海岬和岛屿的特色景观。

山海型城市景观体系方法范式的本土实证探索
 
在数字山水格局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山、岬、岛、河、湖、港、湾等山海景观要素叠合,提出“双脉入海、托城守珠、拥湾发展、环山发展”的区域山水格局优化策略(图8)。进而在设计策略上营造山簇入海,岛岬成链,城拥山环海的城市景观空间骨架,新增城市组团延续该趋势发展,并进一步强化山-城-岬-海的空间序列。
 
3.2威海生境网络数字化分析与优化

山海型城市景观体系方法范式的本土实证探索
 
威海市域尺度下的廊道较为完善,网络结构清晰;中心城区尺度下次级廊道结构断裂,形成若干孤立的小型跳板(图9)。浅海和潮间带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应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吸引更多鸟类在此越冬。

山海型城市景观体系方法范式的本土实证探索
 
在数字生境网络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山、水、公园绿地、植被、动物等生态要素叠合,形成中心城区的“两区五核三带十廊多点”生境网络结构,并提升两大核心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使城市与绿楔有机融合;增加跳板结构的数量和面积,使其满足鸟类迁徙需求,并使纤维状网络覆盖全城(图10)。通过用地调整、格局优化、生态提升和景观组织等策略,营造系统完整的生境网络。
 
依托生境网络优化策略,在景观体系设计上营造“花化”景观道,对主要特色植被的类型、高度、色彩等进行控制。滨海景观大道以市花桂花和市树合欢为主要植被,在城区中垂海及临山花径道路上结合景观树种,形成“十花十径”的景观效果。
 
3.3威海山海文脉数字化分析与优化

威海山海文脉数字化分析与优化
 
在市域尺度下,分别对自然历史遗迹、历史街区及保护区等各类型城市文化景观资源点作包络线,形成现有历史文化资源点包络范围,发现威海历史资源点的分布较为集中,呈现“弓”字形结构。其中近代和明清资源点空间关系较强,且与海洋要素关系密切;明清以前的资源点则多沿山体分布(图11)。
 
山海型城市景观体系方法范式的本土实证探索
 
在数字山海文脉分析的基础上,将威海的城市历史空间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发现其发展规律均为沿海跃湾寻求发展锚点,在沿海与内陆呈“T”字形发展并最终连绵成片。通过城市历史空间发展脉络演绎,双岛湾与铁底湾应成为威海城市发展的下一个锚点(图12)。在设计策略上拟选取“海疆文化展示”作为威海的历史主题,凸显“一轴一带”的城市文化景观空间体系,连缀已有的历史资源点遗存,增补形式多样的展示节点,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与山海自然景观格局,多维度地呈现“海疆文化”的丰富内涵。
 
3.4威海山海风貌数字化分析与优化

山海型城市景观体系方法范式的本土实证探索
 
威海环山而建,市域范围内能感知到山的区域主要在城市周边,其中主要的山体强感知点是棉花山东侧、远遥墩、塔山等处,结合街景大数据分析发现城市内部对于山体的感知普遍偏弱。其沿山有大量高层建筑,破坏山体感知;工业粗放布局,导致山城隔离;沿山村落肌理杂乱,破坏临山的美学感受。
 
中心城区尺度下,威海的都市建成感知强弱两极分化严重,强感知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区火炬、主城政府、威高广场、金线顶区域、经区世纪大厦和韩乐坊区域。强感知点多且均质分布于城市东侧,核心感知的首位度不够明显,易出现城市景观风貌意象分散问题(图13)。依据威海城市景观风貌意象特色,将威海地标门户按功能分为山海标志类、都市标志类和人文标志类3种类型。通过街景数据核密度分析发现,3类地标门户在城市空间分布上较为零散,其中都市类及人文类地标门户与城市自然要素结合弱,山海感知度不强。

山海型城市景观体系方法范式的本土实证探索
 
在数字山海风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视线通廊连接区域各城市景观空间要素。视觉通廊的正确引导有利于促进城市景观与建设发展的融合,展现城市特色风貌。采用不同的建设方式与建筑布局模式,对建筑尺度与体量进行控制(图14)。进而在设计策略上形成山海夹城景观特色与组团发展的城市形态,并利用城市景观特色资源点,实现景观与廊道的联动整合,构建山山互望、山海通透、标志引领的全域景观眺望体系。
 
>更多关于山海型城市景观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