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牲园营造中“农事试验”与“风景”的耦合
2.1绘地如画:“农事试验”作为风景营造的基底
场地原址主要由乐善园行宫和继园(三贝子花园)两部分组成。建设试验场之时,乐善园“园中屋宇、花木悉经毁弃。惟土脉肥饶,泉流清冽”,栽植有大量麦田、高粱地与荷花等[3]41;继园与之相似,整体呈现为一派乡野景象。从相关诗文记载可看出在光绪年间,继园已成为乡野风光为主的公共游览场所,如清代李慈铭在光绪八年(1882年)记载园内“为卖花者所居,以大半为暖窖艺圃……碧槛朱栏,沿植花柳,种藕最为佳处,夏日追凉尤其选矣”[26]。
万牲园虽为进行农事试验与品种推广展示所建设,但是筹建过程中,考虑其兼有皇家行宫和公众游览的功能需求,尤其注重风景营建。在整体空间组织上,皇家行宫与赐园时期园林集中在东西2处,农田果树区相对独立(图2)。
万牲园营建时将原建筑集中区作为重点建设区域,最大化利用原有格局构建山水骨架,如畅观楼与中式花园所在位置(图3)。
其余则是根据农事试验与生产需求改造山体水道,将农田、果林、菜地等分区融入山水架构中构成风景基底③。整体呈现出以直线形式语言为主的生产性景观特征,“五谷分区,百果林立,或黄或白,陇亩接连,大有野外疏旷的景象”[28]124(图4)。
万牲园营建时将原建筑集中区作为重点建设区域,最大化利用原有格局构建山水骨架,如畅观楼与中式花园所在位置(图3)。
其余则是根据农事试验与生产需求改造山体水道,将农田、果林、菜地等分区融入山水架构中构成风景基底③。整体呈现出以直线形式语言为主的生产性景观特征,“五谷分区,百果林立,或黄或白,陇亩接连,大有野外疏旷的景象”[28]124(图4)。
在万牲园的局部空间营造时,一方面延续了皇家园林中营造农业景观的造景手法,如体现乡野农家风格的观稼轩,其建筑面向南部农田,长廊栏杆由树根、树枝编织而成(图5-1);另一方面亦将由农事试验所需的不同品种比选与播种方式差异作为审美对象,局部以图案化种植结合亭廊营造更具游赏性的农业景观,满足“试验”与“风景”的双重需求。
如在观稼轩南侧的蔬菜试验地,以茅亭为中心分为4个种植区域,西侧2个种植区纵横交错,而东南的种植区则为圆环状层层种植的菜地,中间有藤本廊架,形成了高低错落、秩序井然的景象(图5-2)。
如在观稼轩南侧的蔬菜试验地,以茅亭为中心分为4个种植区域,西侧2个种植区纵横交错,而东南的种植区则为圆环状层层种植的菜地,中间有藤本廊架,形成了高低错落、秩序井然的景象(图5-2)。
2.2点筑成景:山水骨架中的主题景观营建
万牲园建成后成为风景优美的游赏胜地,一方面是其在农业风景基底上借鉴大型皇家园林“园中园”的营造手法,使得农事试验、生产、展示与休闲游憩场所具备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相较于皇家园林与赐园时期,园内建筑更加疏朗,体量减小(图3),更加注重与农田、果树等的相互成景关系,且分布于园内的“各项厅房、楼屋、亭榭、桥梁,或用中式、或采泰西、日本诸式”[25],以点景方式最小化介入场地,结合种植呈现多样化主题景观,整体“博大富丽,包罗万象”[30],满足皇家与公众的游赏需求。
1908年正式开园之后,“动物园”作为单独收费的游赏区位于主入口东侧,四面环水、界以短垣、以桥相连,里面展览各种珍禽异兽;万字楼区域与蔬菜试验地之间则由山体水系分隔,既满足作物生长的用水需求,也使得不同类型试验场地成为相对独立的“园”融于整体(图4)。
西部畅观楼所在行宫区域和中部中式花园区域利用旧址作为重点区域营造园林景观,其中主体建筑畅观楼(西洋楼)④为红色的复古式建筑(图6-1),北依山丘与稻田相隔,东西两侧为荷塘;中式花园则位于东侧荷塘之中(图6-2),设有圆形游廊,廊分为南北2段,南廊有玻璃方厅,北廊有海棠式玻璃厅,中央种植牡丹多种,一方面用以新品种的培育,另一方面也体现中式赏景意境(图6-3)。
中式花园以西的荷花塘中则有2座小岛,一座岛上建有东洋式建筑,四周环绕种植樱花多种,而另一小岛上兼有二层东洋景亭,登临可赏周围农田、中式花园、荷塘等多种景致(图6-4)。园内中西风格兼有的特征,使得该处“于时代化之中,复致意保存东方固有之美点,故一丘一壑,亦足使人悦性怡情”[31]。
西部畅观楼所在行宫区域和中部中式花园区域利用旧址作为重点区域营造园林景观,其中主体建筑畅观楼(西洋楼)④为红色的复古式建筑(图6-1),北依山丘与稻田相隔,东西两侧为荷塘;中式花园则位于东侧荷塘之中(图6-2),设有圆形游廊,廊分为南北2段,南廊有玻璃方厅,北廊有海棠式玻璃厅,中央种植牡丹多种,一方面用以新品种的培育,另一方面也体现中式赏景意境(图6-3)。
中式花园以西的荷花塘中则有2座小岛,一座岛上建有东洋式建筑,四周环绕种植樱花多种,而另一小岛上兼有二层东洋景亭,登临可赏周围农田、中式花园、荷塘等多种景致(图6-4)。园内中西风格兼有的特征,使得该处“于时代化之中,复致意保存东方固有之美点,故一丘一壑,亦足使人悦性怡情”[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