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外滩:串联各国租界的园林绿带
汉口租界外滩的形成渊源于西方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城市滨水空间的扩张。16世纪初,西班牙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内陆殖民地对其城市中心公共空间的建设;滨水殖民地则沿滨水岸线设置公共空间,港口登陆处设置广场,并取代地理意义上的城市中心,成为面向城市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城市中心[38]。这种规划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后来的英属殖民地中,称为“外滩”(Bund)③。
租界的环境卫生问题也是影响汉口外滩修建的重要因素。19世纪60年代,印度霍乱侵袭中国,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规划理念即意图通过城市卫生管理来消除疾病。此外,由于汉口租界规模有限,为吸引更多人口并增加通商营商价值,各租界纷纷拓展长江沿线的滨水空间,客观上形成对滨水公共空间与商业资源的竞争。为维护租界公共秩序、居民生活健康、提升商业竞争力,汉口外滩应运而生,并得以平衡租界区对于大面积开敞休闲空间的需求。
租界的环境卫生问题也是影响汉口外滩修建的重要因素。19世纪60年代,印度霍乱侵袭中国,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规划理念即意图通过城市卫生管理来消除疾病。此外,由于汉口租界规模有限,为吸引更多人口并增加通商营商价值,各租界纷纷拓展长江沿线的滨水空间,客观上形成对滨水公共空间与商业资源的竞争。为维护租界公共秩序、居民生活健康、提升商业竞争力,汉口外滩应运而生,并得以平衡租界区对于大面积开敞休闲空间的需求。
自1864年设立租界起,以英租界工部局为首,即开始沿长江修建马路和码头,建设汉口外滩[39]33-38(图10)。英租界外滩从最初的行道树逐渐发展、改建河街中央为带状草坪,至19世纪90年代已形成“沿江步道-带形草坪-城市干道”的基本空间格局[40]36。五国租界沿江道路相继改建,即英租界的河街、俄租界的一德街、法租界的河街、德租界的江岸街,以及日租界的河街,这些街道不仅是交通要道、洋商码头,而且成为外滩开放空间的一部分,最终形成贯穿五国租界的开放式“绿带”。相较于其他城市租界各自为政建设的园林,汉口外滩这种基于各国租界串联格局而形成的带状空间可谓独树一帜。
为保持外滩的整体风貌,各租界十分重视对外滩沿街建筑的控制。据法租界总章程第138条规定,法租界沿外滩的建筑需保留至少4m进深的开放空间,以保证公园、庭院、过道空间足够,临街面的围栏需1m以上,门与栅栏材质要求为铁质[41];各租界外滩的草坪围栏各不相同,但沿江护栏统一使用铁艺,以使整体协调[40]31。
同时,各租界在小品设施、植物配置、经营管制等方面各有所别:德租界开辟了少有的对所有人开放的滨江公共空间,临江草坪可供坐卧休闲[42];俄租界外滩更重视绿带植景的层次丰富性,常绿灌木与落叶乔木搭配,并设有眺望江景的休憩座椅;日租界则沿江栽植母国园林植物中最具特色的樱花作为外滩行道树[43]。总之,五国租界沿外滩一方面整治临江堤岸,保障游憩安全;另一方面借本土地形与长江沿线风景,营建了“和而不同”的外滩“绿带”。
同时,各租界在小品设施、植物配置、经营管制等方面各有所别:德租界开辟了少有的对所有人开放的滨江公共空间,临江草坪可供坐卧休闲[42];俄租界外滩更重视绿带植景的层次丰富性,常绿灌木与落叶乔木搭配,并设有眺望江景的休憩座椅;日租界则沿江栽植母国园林植物中最具特色的樱花作为外滩行道树[43]。总之,五国租界沿外滩一方面整治临江堤岸,保障游憩安全;另一方面借本土地形与长江沿线风景,营建了“和而不同”的外滩“绿带”。
然而,由于租界园林固有的殖民性和历史局限,美其名曰“公平开放”的外滩严令禁止国人观赏游憩。曾有国人记叙其在英租界外滩的情形:“遂与友于江边择一椅(如公园中公共之椅)坐焉……笑未已,巨声发于坐后,顾视之,红巾之印捕赫然不可行坐,不然者,一至捕房,罚番佛五尊也”[44]。与许多近代城市的租界园林相仿,汉口外滩是西方城市建设经验与本土自然、社会条件相结合的成果,更有着鲜明的殖民主义政治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