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整体观对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影响
摘要:“天人合一”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纲,有其发生和发展、内涵与外延逐步完善的过程。从古今整体观的角度,阐述“天人合一”的内涵、外延,以及其整体思维对中国风景园林的影响,包括宇宙整体观、人天整体观和身心整体观。从名山风景区中的身心修炼,到坛庙园林的通灵祭祀;从“外师造化,内得心源”,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营建原则,都显示出“天人合一”影响的诸多方面,以及人与“天地人”的协调关系。
中国传统风景园林(以下简称“风景园林”)在全世界独树一帜,反映出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并积淀为中华山水文化的瑰宝,有其内在的整体思维根源。中国古人认为:宇宙本源于混元一气,宇宙万物包括人类,是一个整体,都是原始混元气的演化结果,是无形之道与有形之器、时间延展与空间变化、精气神一体和内外需求等不同维度之间的相互转圜。在此认识论基础之上形成的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涉及时间与空间、人类与自然、个体与社会、肉体与意识等诸多关系,深深地影响了风景园林的各个方面。
在社会科学领域,已有学者从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美学等角度论证了“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宇宙观、道德观、自然观的集中体现,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智慧对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1-5]。在风景园林领域,孟兆祯、朱建宁等指出山水是“天人合一”的主要载体,风景园林是阐释自然观的技艺,在相地选址、叠山理水、建筑建造、花木配置等具体的营建活动中遵循“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6-12]。但是对于“天人合一”观到底如何影响风景园林营建,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尚无系统论述。本文首次借鉴混元整体理论,从宇宙整体、人天整体和身心整体的系统观点,全面梳理“天人合一”的内涵、外延及其整体思维对中国风景园林的影响,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1宇宙整体观
宇宙整体观认为:宇宙是空间(宇)和时间(宙)的统一整体。它在时间维度上无始无终,在空间边界上无涯无际。
1.1空间整体
宇宙天地,四海八荒,浑然整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永无边界。由于宇宙的整体空间结构中的各组成部分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人类所生活的和能够认识到的空间,又是有限和具体的。因此,古人构筑具体的风景园林时,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有限映射无限,从已知推导未知,以风景园林比拟宇宙自然。以有限宫苑,纳无限国土,汇聚天下风景园林特色,做到游一山就可观天下,赏一园即若揽全国,这些理念充满了政治象征意义,使得在风景园林中,具体中包含抽象,器物中窥见道理,平凡中孕育伟大。
1.1.1象天法地,天地整体
秦始皇建造的阿房宫、咸阳宫、骊山宫等宫苑是按照天上星宿的布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理。汉武帝确立了秦汉园林“体象天地,经纬阴阳”的格局,并在昆明池东西两岸,分别设置牵牛和织女石雕像,象征银河两岸的牵牛和织女星[13],体现出天地一体的理念。康熙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的选址和建设中,分别涵盖了山岳、平原和水系等中国典型的地形地貌,意向性地浓缩了中国地理版图。
外八庙所在的诸山脉从外围拱卫着象征中央政府的避暑山庄,表示各民族部落紧密团结在清政府周围,通过风景园林艺术表现出多民族国家的整体性。皇家园林圆明园山起西北,水流东南,暗喻中国的地形;入口办公区后的“九州清晏”景区象征中国的安宁,而皇帝和嫔妃住在中间岛屿上的宫殿里,象征帝国的中心;在全园收集、再现全国各地各家的风景特色和园林风格,体现出典型的“天上人间诸景备,
外八庙所在的诸山脉从外围拱卫着象征中央政府的避暑山庄,表示各民族部落紧密团结在清政府周围,通过风景园林艺术表现出多民族国家的整体性。皇家园林圆明园山起西北,水流东南,暗喻中国的地形;入口办公区后的“九州清晏”景区象征中国的安宁,而皇帝和嫔妃住在中间岛屿上的宫殿里,象征帝国的中心;在全园收集、再现全国各地各家的风景特色和园林风格,体现出典型的“天上人间诸景备,
移天缩地于君怀”的空间整体。
1.1.2芥子须弥,大小整体
即“小中见大”,指在有限的微小芥子中包含了无限的大千须弥世界;具体的园林景点就像是微小的“壶中”或“芥子”,影射的是“天地”和“须弥”,正如佛家所说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中国园林中常见的“尺幅窗”或“无心画”框景,也是从微观视角看大千世界的隐喻。
爽借清风明借月,方寸之间造乾坤。传统园林在城市中构建出咫尺山林,甚至微小的景点,不仅使人感受到园子的空间规模比实际的更广阔,更是通过巧于凭借的手法,给人以精神的联想和智慧的启迪;突破有限的园林时空边界,把握无限宇宙自然,使园主摆脱时空束缚,超越自我,达到逍遥自在。
园林是微缩的宇宙,盆景是微缩的园林;游园观景是园主感悟宇宙自然之身游和神游的交织。移天缩地之法本是汉代传说的神仙方术,但中国的盆景艺术确是在精微尺度上提炼自然、浓缩山水:一盆清水,几块顽石,二三树桩,便使人产生置身名山大川、古木丛林中的快感。“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14]“以小观大,则天下之理尽矣”[15]。凭借有限的时空自然要素,整合相应的艺术手法,风景园林试图浓缩无限的宇宙于有限的人居空间之中,并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个整体。
1.1.3宏微同构,意向整体
风景和园林两者虽然同根同源,但是在空间尺度、地理区位、功能形态、外貌风格等方面又差别很大。风景是指自然山水之间宏观尺度的名山风景区,园林是指城镇内外微观尺度的人造山水。透过巨大的差异性,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则指出了他们内在的空间整体性。他认为中国园林的空间从小到大包括6个层次:微观的盆景、小型园林的景窗、庭园园林、宫苑园林、风景名胜区、风景游览区[16]。虽然上述各类风景园林彼此在尺度和形态上相差百倍,但是在功能意向和空间连续性上,却是整体一贯的。
不仅帝王的风景园林要“移天缩地于君怀”,普通百姓也通过欣赏和把玩花、鸟、鱼、虫、石,而把控了自然浓缩体。从全息理论的角度看,不论是名山风景区的“仙佛游”,还是传统园林中的“身心游”,乃至微小盆景或掌上手把件儿的“神意游”,都是将不同尺度的宇宙以浓缩模型的方式把握在主人身边,风景园林或造园要素整体成为联系园主和宇宙的空间纽带。
1.2时间整体
时间是衡量生命的重要尺度。“宇宙万事万物的变化是宇宙混元体这一整体变化的不同阶段与不同内容”。“宇宙从单一物质演化到多样物质,具有一个完整的时间结构”[17]。古人对时间的认知奠定了中国农业立法的基础,先民很早就从认识“两分两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到划分二十四节气。中医将四季(五季)与五脏功能相对应,春夏(长夏)秋冬季节所孕育生命的生长(化)收藏的不同发育阶段[18],构建了自然生命的时间演化整体;古代农业社会更是以此作为耕种与生活的指导;古人同样认识到,个体人生与整体社会也遵循着时间的规律,循环往复,螺旋演进。掌握了时间的规律,就把握了生命的脉动。因此,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古人必然十分重视和展示时间与生命的整体关系。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就明确叙述了季节与人体生命的关系:“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这一原理用于保健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必顺四时而适寒暑……节阴阳而调刚柔”的智者养生之道。圆明园之绮春园三十景中,有春(敷春堂,绮春园寝宫,也含御膳房、御药房)、夏(清夏斋,可能与中药清半夏的燥湿化痰、消痞解散功能相关)、秋(涵秋馆,涵秋馆外有仙人承露台,暗示长生不老)、冬(生冬室,气机生发于冬季,表示生命力旺盛)之四序景物群。意向出四季景观,暗示了养生之道。
时间展示,四时审美;天地苍茫,石古水远;人生岁月,一年四季;珍惜光阴,一天四时。时间要素是风景园林的生命主轴线,被以各种方式进行优美地表达。扬州个园通过春(雨后春笋)、夏(夏云翻卷)、秋(黄石丹枫)、冬(白石如雪)四季假山的风景序列,来表现出一年的时间整体,以及“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美学意境;苏州环秀山庄的假山上,通过紫藤、紫薇、青槭、白皮松4种园林植物凝练了4个季节的物候特征,涵盖了春夏秋冬的一年时间[19];以至于一日朝、昼、夕、夜之四时整体,也可通过“晓风杨柳”“梧阴匝地”“溶溶月色”和“夜雨芭蕉”来体现[20]。用四时四季做景点,用以表达出时间整体,在风景园林中不胜枚举。
中国风景园林产生于四季分明的气候里,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所述:“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整体展现、充分融入了时间的维度。但识别四季容易,把握时间最难。触摸宇宙之“宙”,把握人生之“光阴”,时间这种抽象概念的“虚在”,构建出了风景园林中具象美学的“实在”,时间游赏主线被淋漓尽致地转化为绚丽夺目的景观,这才是风景园林中常见的四季景象的本质。
1.3时空整体
“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21]。一个王朝如果能够构建、把握好“天时地利人和”的时空坐标关系,就能有利于筹划全局,追求“皇图永固”,力保“帝道遐昌”(北京智化寺明正统九年铜钟铭文)。明清皇家园林之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和先农坛的等坛庙园林布局,体现出东西南北四坛围绕着中间皇城的整体时空布局,帝王对“宇”(天地空间)和“宙”(日月时光)的祭祀沟通和极大尊崇,都是这种宇宙时空在皇家园林中的整体反映。
“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上古时代,是中华文化的总纲,而“合”又是能否达到“天人合一”状态的关键。古代修炼之“合”的深度,决定了古人通灵宇宙、祭祀山川和先农诸神的实际能力,风景园林构建了“合”的最佳场所:天坛地坛“与天地合其德”,日坛月坛“与日月合其明”,四季景观与“与四时合其序”,先农坛则“与鬼神合其吉凶”。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风景园林的支撑,“天人”就没有了“合一”的空间。
抛开“人天沟通”层次,在情感表达方面,中国文人园林形成了动静相互结合、时空整体转换的艺术特色。如果说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那么风景园林既要“如画”的“静观”,也要“如诗”的“动赏”,构成了时间空间,虚实交织;风景园林,美轮美奂。
在其游览的时空序列中,通常包括文学作品中“起、承、转、合”如诗一般的精炼抒情结构,构成连绵不断的诗情画意;同时,风景园林游线则以空间换时间,用时间展空间;用意境带氛围,以景点连路线,做到时间与空间的有序交织,“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构成了时间与空间、诗情与画意的有机融合。这就是中国风景园林典型的时空一体、散点透视艺术表现方法,其实质表达的是中国传统的时空整体观。
在其游览的时空序列中,通常包括文学作品中“起、承、转、合”如诗一般的精炼抒情结构,构成连绵不断的诗情画意;同时,风景园林游线则以空间换时间,用时间展空间;用意境带氛围,以景点连路线,做到时间与空间的有序交织,“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构成了时间与空间、诗情与画意的有机融合。这就是中国风景园林典型的时空一体、散点透视艺术表现方法,其实质表达的是中国传统的时空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