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公正的内涵
3.1景观公正的发展历程
回顾景观公正的发展历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概念。20世纪60年代,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出现许多社会不平等的问题,尤其表现为有色人种、贫困地区、土著地区的环境不平等,人们对于生态和城市绿地的反思逐渐兴起。
80年代,由于公正缺乏愈演愈烈,美国兴起了环境正义运动[16],可视为景观公正的前身。在英国,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公正可持续性[17],提出要将环境正义限制于可持续性的框架内,分配环境商品,以确保人类现在与未来的生活会更好。同时期,法国也通过立法对景观公正进行了引导与支持[18]。这些研究成为景观公正研究的基础。
80年代,由于公正缺乏愈演愈烈,美国兴起了环境正义运动[16],可视为景观公正的前身。在英国,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公正可持续性[17],提出要将环境正义限制于可持续性的框架内,分配环境商品,以确保人类现在与未来的生活会更好。同时期,法国也通过立法对景观公正进行了引导与支持[18]。这些研究成为景观公正研究的基础。
一些公约与宣言里也明确提出了平等的权利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如1972年斯德哥尔摩宣言里提到“人类有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1992年里约宣言里提到“环境问题最好在所有有关公民在有关一级的参加下加以处理”。
进入21世纪,景观公正在中国得到重视,十九大报告重新定义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不平衡”是公正问题[19]。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
进入21世纪,景观公正在中国得到重视,十九大报告重新定义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不平衡”是公正问题[19]。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
如今,景观公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问题,所涉及的权利与义务错综复杂,包括代际、人际、群体的差别与不公,也包括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差异和冲突[20]。
资源供需匹配关系的巨大矛盾制约着居民享有绿地资源公正性[21],出现了如绿色绅士化、绿地的阶级性、“与人为敌的景观”、非友好性质的开放空间等概念。而弱势群体到城市绿地的邻近性更低,缺少平等的进入绿地的机会[22],并因经济收入的差异造成了显著的城市绿地空间不公正问题[23]。同时,由于缺乏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这一群体在更广的社会活动中的参与度下降,使社会不公加剧[24]。
资源供需匹配关系的巨大矛盾制约着居民享有绿地资源公正性[21],出现了如绿色绅士化、绿地的阶级性、“与人为敌的景观”、非友好性质的开放空间等概念。而弱势群体到城市绿地的邻近性更低,缺少平等的进入绿地的机会[22],并因经济收入的差异造成了显著的城市绿地空间不公正问题[23]。同时,由于缺乏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这一群体在更广的社会活动中的参与度下降,使社会不公加剧[24]。
3.2平等、公平、正义、公正的概念辨析
由于目前没有成体系的景观公正概念,名词阐述众说纷纭,需要辨析一下相关概念的含义。导向性指的是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的指导作用,其从高到低排序为:正义>公正>公平>平等。正义译作justice,公平一般译作fairness,公正译作equity、impartialness,平等译作equality。正义具有很强的道德色彩和导向性,是一种价值观。公正是一个古老的议题,就字面意思的理解,是对既有自然法则的不带有任何偏见的、自由并合理的遵循[25]。
公正侧重于分配领域,而正义则侧重于社会制度的安排。公正与正义是种属关系,公正的外延比正义大[26]。平等是公正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公正的内涵比平等更丰富,公正的价值评价涵盖了平等,平等是达到公正的一种手段[27]。而公平强调地位上的一致、标准上的统一和起点的一视同仁,追求资源分配的均等化。公正偏重于每个人得其所得,根据每个人的贡献进行分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现实性,有助于最终实现整体公平。因此,本文选择景观公正这一提法进行研究。
公正侧重于分配领域,而正义则侧重于社会制度的安排。公正与正义是种属关系,公正的外延比正义大[26]。平等是公正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公正的内涵比平等更丰富,公正的价值评价涵盖了平等,平等是达到公正的一种手段[27]。而公平强调地位上的一致、标准上的统一和起点的一视同仁,追求资源分配的均等化。公正偏重于每个人得其所得,根据每个人的贡献进行分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现实性,有助于最终实现整体公平。因此,本文选择景观公正这一提法进行研究。
3.3景观公正与各领域相关概念的关系
景观公正概念与社会正义、空间正义等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图3与表1,社会正义是一个较大的概念,社会公平公正就是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合理分配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尤其要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28]。心理学的正义与社会正义也有交叉,但两者之间的联系不如空间正义与社会正义的紧密,它认为公正是人们比较了自己与他人的报酬及投入产出比之后产生的价值判断[20]。
社会正义和空间正义的定义也有交叉。空间正义认为,要批判地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及这种不同的产生是否正义。空间生产结果保证居民的物质资源和空间权益的公平享有。景观中的空间正义,即以空间系统为载体,向特定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公共服务[29-30]。空间正义可以分为自然空间正义和社会空间正义[31-32],其中自然空间正义与生态正义的含义大体相似。
生态正义可以分为:人的关系和非人的关系。生态正义的学说承接自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认为人的生态权利与环境权利平等是生态公正的核心[33]。而环境正义属于生态正义中关注人的部分,研究主体是人。环境正义的概念是指在生态环境上,权利和义务的无差别无歧视对待[34]。环境正义问题的表现具有复杂的尺度特征,主要体现在区域和群体2个层面,呈现出多学科视角、多元化主题和学科的交叉趋势。
景观公正作为“环境正义”的重要维度和有机组成部分,其内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变得丰富[35],它既是作为环境正义的延展,也是对过去20年里景观设计实践的理论总结。景观公正旨在以风景园林视角综合调节社会各个部分、各个机构,强调不同人群对于绿色资源获取、使用的公平[36],并且达到绿地中获得健康和愉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