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保护的历史公园多重遗产认知视角及其解析
摘要:【目的】对历史公园遗产认知的不足往往导致其面临改造时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有必要从认识论层面形成较为完善的历史公园遗产观。
【方法】基于遗产保护理论,综合运用归纳、演绎、比较的方法,从文物古迹、建成遗产、活态遗产视角切入,对历史公园的遗产属性进行解析。
【结果】文物古迹视角侧重将历史公园作为点状单体古迹进行共性认知;建成遗产视角侧重搭建历史公园与城市建成遗产的关联性认知;活态遗产视角侧重从文化活态和自然活态维度对其遗产属性进行个性认知。3种视角切入点不同,沿时间脉络有先后顺序,在概念范畴上亦存在继承和发展关系。
【结论】上述多重视角认知有助于修正过去对历史公园的认知偏差,进一步明晰历史公园的遗产属性,凝聚利益相关者的共识,为保护利用工作顺利推进提供理论指导。
1历史公园遗产认知的发展与挑战
最早一批城市公园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历史公园的早期样本便来源于此①。回顾《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章程》[1]和《佛罗伦萨宪章》(TheFlorenceCharter)[2]等国际文件,可以发现历史公园这一概念脱胎于历史园林一词,并在《关于城市历史公园的文件》中被予以定义②,强调其公共性和历史景观特征[3]。英国也将建成超过30年的公园定义为历史公园,归属于“登录历史公园与园林”这一遗产保护类型[4]。西风东渐之下,城市公园这一新兴事物在近代中国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现有中国历史公园的研究多针对建造于近代(1840—1949年)及更早并留存至今的开放性城市公园,园中留有历史遗存,并与重要历史背景、人物、事件有显著联系。它们因体现百年来中国城市公园从产生到发展、演变的进程而具备历史意义与多元价值。广义的历史公园也涉及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60年代)和改革开放至新世纪初期(20世纪80年代—2000年)建造的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代表性公园。历史公园与近现代城市社会共同发展变迁,其自身长期演化的风貌要素积淀成多元遗产特征,代表了时代与地域的造园特色与精神内涵[4]。
现有中国历史公园的研究多针对建造于近代(1840—1949年)及更早并留存至今的开放性城市公园,园中留有历史遗存,并与重要历史背景、人物、事件有显著联系。它们因体现百年来中国城市公园从产生到发展、演变的进程而具备历史意义与多元价值。广义的历史公园也涉及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60年代)和改革开放至新世纪初期(20世纪80年代—2000年)建造的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代表性公园。历史公园与近现代城市社会共同发展变迁,其自身长期演化的风貌要素积淀成多元遗产特征,代表了时代与地域的造园特色与精神内涵[4]。
国外学者对历史公园保护及更新进行了较为长期的研究,并开展了相应的实践[5-6]。纵观欧美国家,历史公园的遗产价值评估及其在城市保护发展中的整体性作用成为保护工作的关注点,英、德等国更是建立了专门的保护登录制度。在日本,近代公园、庭园的价值判断与保护一直是园林学界研究的重点。中国对历史公园遗产保护的研究兴起于21世纪初,多位学者从价值评估、景观感知、城园关联、数字化复原、规划设计策略等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7-9]。
虽然学界已开展了一定的探索,但是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外部环境急剧改变,以及历史公园内部随时间不断活态变化的历史风貌和新的使用诉求,中国现有保护手段仍然难以应对,致使历史公园的保护更新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出现了以功能需求为导向的推倒重建或以旅游开发为导向的山寨复原模式,破坏了历史公园的真实性(authenticity)和完整性;或采用以文物为导向的静态保护模式,忽视历史公园的活态特性。
笔者认为关键原因在于利益相关者的保护意识并未及时跟上整体的遗产理念发展,缺乏遗产视角下的历史公园整体认知,导致其在面临保护更新问题时常常处理不当。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政府及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正在逐渐加强,但是当前社会各界对历史公园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多情况下并未将其视为遗产的一部分。加之存在“详远而略近”的观念偏差,中国历史园林保护工作重心长期落在传统古典园林,对近代才发展起来的历史公园有所忽视。
笔者认为关键原因在于利益相关者的保护意识并未及时跟上整体的遗产理念发展,缺乏遗产视角下的历史公园整体认知,导致其在面临保护更新问题时常常处理不当。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政府及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正在逐渐加强,但是当前社会各界对历史公园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多情况下并未将其视为遗产的一部分。加之存在“详远而略近”的观念偏差,中国历史园林保护工作重心长期落在传统古典园林,对近代才发展起来的历史公园有所忽视。
历史公园具有特殊性,对其他遗产类型的理解难以简单套用至历史公园。已有学者初步开展了遗产视角下的历史公园认知研究,多将历史公园归类为文化遗产,还有部分学者从文化景观、城市历史景观、城市遗产、20世纪遗产、活态遗产等不同视角切入进行探讨[8,10-12]。
这些不同遗产视角下的研究各有侧重,但各视角的产生有时间先后顺序,且视角之间存在交叉重叠或继承发展等复杂关系,容易引起混淆;部分研究仅将某个遗产视角作为背景引入,重点放在评估价值、提出保护策略等方面,认知层面缺乏进一步剖析,不能促进历史公园遗产保护走向深入。
因此有必要从更加多元的视角认知历史公园的遗产属性,厘清视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顺视角之间的脉络和逻辑关系,并围绕每个视角进行深入剖析,以解决当前历史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工作因认知不足导致的各类问题。
这些不同遗产视角下的研究各有侧重,但各视角的产生有时间先后顺序,且视角之间存在交叉重叠或继承发展等复杂关系,容易引起混淆;部分研究仅将某个遗产视角作为背景引入,重点放在评估价值、提出保护策略等方面,认知层面缺乏进一步剖析,不能促进历史公园遗产保护走向深入。
因此有必要从更加多元的视角认知历史公园的遗产属性,厘清视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顺视角之间的脉络和逻辑关系,并围绕每个视角进行深入剖析,以解决当前历史公园遗产保护与更新工作因认知不足导致的各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