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结构
针阔混交的复层植物群落,能够提供丰富的栖息空间和食物资源,可以满足多种动物的栖息需求。有研究显示,具有丰富乔木、灌木、草本层次的植物群落,其结构复杂且微环境多样,能够提升生物多样性[37-38]。
1)乔木层。在乔木的上、中、下层以及地面都有动物活动,种植时应以分枝较多、枝干粗壮、树叶茂密的高大乔木为主;植物疏透度和郁闭度要高,便于动物筑巢且增加动物在树冠层取食、在树皮探食的机会;同时搭配有季相变化以及开花结果的小乔木,如蔷薇科植物[39],不仅能丰富群落竖向层次,还为动物在食物匮乏期(冬季、早春)提供生存资源;对于过密的乔木适当开设林窗,保证林窗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10%~20%,以便于鸟类取食、飞翔和休息落脚,也能够让阳光直射中低层植物并促进其生长,为小型哺乳类动物幼崽和两栖类动物提供庇护所。
2)灌木层。达到一定高度和密度的灌木可以围合成较为密闭的空间,有效屏蔽天敌捕捉和人类活动干扰,便于动物取食、营巢,发挥庇护作用;搭配不同花期和果期的食源植物,适当增种早春和冬季挂果的树种,如金银木,使生境在不同季节均能够为动物提供食物来源。
3)草本层。草地能够产生草籽,作为食物来源可以吸引昆虫,拱起的草茎和土壤缝隙也利于动物躲藏。草本层配置应注重草种的多样性,暖季型草和冷季型草交替种植。这是因为暖季型草通常具备坚固的茎秆而不会被雪压倒,能在冬季为动物提供庇护,并在春季为动物提供筑巢空间;但初春时期暖季型草萌发稍晚,在暖季型草开始生长之前以及休眠之后的这段时期,冷季型草能够作为食源和遮蔽物的补充[40]。同时可以搭配撒播野生花卉,进一步提升丰富性。
4)水生植物层。从岸到水宜遵循“陆生乔-灌-草—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的植物搭配。近岸栽植耐水湿的多枝杈乔灌木和草本,为鸟类和变态发育后登陆的两栖类动物提供扩散、觅食、掩蔽和冬眠的场所[41];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能适应水位季节变化,在白天形成遮蔽躲藏区,为两栖类和小型哺乳类动物繁殖、捕食等活动提供隐蔽空间,某些蛙类还可在中大型浮水植物叶片上捕食昆虫,并且利于其安全地鸣叫求偶,避免被陆生蛇类捕食;沉水植物的生长,可以使以其为食的浮游生物和水生昆虫等成为鸟类和两栖类动物的食物来源,还能够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维持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