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园林设计70年——响应伟大时代需求,绘就美丽中国画卷
摘要:北林园林设计在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风景园林人响应国家需求、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卓越代表。以点带面,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3个典型时段,以北林园林学院几代规划设计教师们持续在杭州、深圳和京津冀三地的代表性设计实践为例,回顾了北林园林设计70年来栉风沐雨、示范引领、服务不同时代之需的高质量风景园林建设成就所形成的园林设计“北林现象”。
展望未来,北林园林设计教师将持续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奋斗目标,在园林设计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上不断创新突破,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持续贡献力量。
北京林业大学迎来了建校70周年,北林园林设计的教育、研究和实践始终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行业中卓越的代表。肇始于1951年的造园组于1956年整体转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并于1957年成立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同时从全国调入了包括孙筱祥教授在内的一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园林设计专家增强师资,奠定了北林园林设计高起点的水准,建立之初即确立了“教学—研究—实践”相融合的鲜明办学方向。北林园林设计始终秉承在实践中传承创新,勇于探索,应不同时代之召唤,把精彩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
1.70年北林园林设计呈现的特征
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北林园林设计的泰斗们文心昭昭、借古立新,为新中国园林设计范式的创立高举明灯;到改革开放初期,老中青三代勇立潮头,协力开拓,树立新的标杆;发展到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园林设计教师接续肩负使命,守正创新,服务美丽中国建设。70年来,北林园林设计在开创、展拓、发展的进程中体现出鲜明特征和卓越贡献,形成中国园林设计领域独特的“北林现象”,引领和推动了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具体可总结为
1)借古开今、传承创新。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园林文化与造园理法的基础上兼容并蓄,继承发展。从孙筱祥教授提出著名的“三境论”(生境、画境、意境)[1-2],开创了经典的现代园林设计理论;到孟兆祯院士提出以借景为核心的“孟氏六涵”设计序列和造园理法,成为新时代风景园林设计守正创新的里程碑;再到新一代教师群体脚踏沃土,放眼世界,创造出适于时代特征的设计理论与实践体系,展示了北林园林设计不断寻找和探索中国特色风景园林现代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2)知行合一、研教相长。北林园林设计实践与园林设计教学互动紧密,在20世纪60—90年代,国内风景园林行业缺少高质量的设计理论书籍与教材,北林园林设计教师结合多年设计实践与教学所需,相继开创性地编著了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园林工程》(孟兆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杨赉丽)、《园林建筑设计》(卢仁、金承藻)、《风景建筑构造与结构》(黄金锜)、《植物造景》(苏雪痕)、《园林设计》(唐学山、李雄、曹礼昆)等为代表的设计教育理论体系丛书,为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教育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了一大批投身园林设计事业的精英。
3)创立范式、标杆示范。由北林园林教师设计的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现代公园、最早的植物园、改革开放后深圳经济特区最早的公园、进入新世纪后最早的区域绿道网络等,都深刻地带动了全国的风景园林行业同类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树立了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传承与创新的标杆。
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北林园林设计、北林园林花卉始终与北林园林教育并行并进,互为促进。园林设计教师群体和他们培养的毕业生都是优秀的园林设计师,在遍布全国各地的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创作了很多经典的作品,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和地区,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北林园林设计也获得中国风景园林行业的高度认同。
同时,以孙筱祥、孟兆祯、王向荣、李雄等为代表的几代北林园林设计教师们在国际舞台上进行了广泛学术交流,他们的实践作品也频频获得国际组织的规划设计奖项,同时指导学生在全球最高水平的学生设计竞赛中屡获大奖,孙筱祥教授更是于2014年获得由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颁发的行业最高奖杰弗里·杰里科奖,也是亚洲首次获颁该奖项,提升了中国风景园林的世界影响力。
笔者将以点带面,通过北林园林设计教师在杭州、深圳和京津冀3个城域70年来赓续服务的生动实践,展示“北林园林设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助力祖国各地的绿色发展,身系国计民生,为更好地改善人居环境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