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区 区域设计中形态学主题的3个讨论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大都市区 区域设计中形态学主题的3个讨论

日期:2023-10-10 14:45:35     浏览:0    
核心提示:特别是对于那些“定点”策略的主题,需要更多地去探索如何使基于节点空间布局的形态学主题上升到空间策略层面,而非使用类似于传统的多中心规划概念模型将其图表化[7,9]。主题和设计任务书的修改可以对此有所帮助,而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可以作为第一步。
4讨论
 
本研究分析的第一部分(3.3节)表明,在这25个项目中可以发掘大量不同的方法,但在这些提案的空间特异性方面尚存一些改进之处。即使不深究各个项目背后的概念意图,仍然可以明显看出这些项目表达了对空间分布和功能多样化的广泛建议,以及在形态学表达方面令人称奇的创造力。然而,这种多样性尽管令人备受启发,有些许项目仍然忽略了空间的特异性,而这正是区域设计的核心潜力所在。

特别是对于那些“定点”策略的主题,需要更多地去探索如何使基于节点空间布局的形态学主题上升到空间策略层面,而非使用类似于传统的多中心规划概念模型将其图表化[7,9]。主题和设计任务书的修改可以对此有所帮助,而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可以作为第一步。
 
如上一节所述,本研究可以推导出的主要假设是将所有形态学主题整合为2个首要主题—点和线。这将帮助学生在区域形态学主题的不同变体中进行更为灵活的选择,并可能创造出教学人员尚未想到的全新主题。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引入限制规则,比如关于不同价值取向的主题命题。特别是在代尔夫特的课程中,项目经常依据可持续发展的三重底线理论制定非常全面的概念愿景:一切发展都应该是生态的和平等的,同时要维持经济优势。这一目标值得称赞,但它偶尔会导向一些不够明确的提案,而将这些提案通过可行的措施实施并落地是非常困难的。而形态学表达背后的这些价值现象则可能值得进一步探讨。
 
另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大多数项目都有促进城市空间集聚的意图。虽然设计任务书对不同形式的集聚(组团、强化、紧凑等)和分散发展都保持同样的开放态度,但学生的成果普遍都倾向于集中而非分散现有城市形态的主张。这可能会凸显一个主导性假设,即更趋向空间形态集聚的城市转型模式也更容易协调,并且也会像项目中的点状或线状策略展示的那样,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整体可持续性的概念目标[44]④。

尽管尚需深入研究以证实这些假设,但学术界的研究表现出了类似的对促进城市集聚的倾向,而这通常被称为“紧凑城市主义”,因为它在整个21世纪的城市实践中普遍流行[45-48]。因此,这种倾向可以在设计课程中更为公开地提出,以积极引发更多关于集聚性利弊的讨论,而这也可以为进一步比对不同的形态学主题提供一个扎实的框架。

大都市区 区域设计中形态学主题的3个讨论
 
5结论
 
最重要的是,本研究分析表明,棋盘博弈的游戏性和直觉性有助于帮助学生迅速逾越经典区域空间结构以中心和节点为主的局限。它还帮助学生克服了面对高度复杂的设计任务时典型的羞怯心理[49]。棋盘博弈允许学生以一种快速即时的方式生成想法,与此同时保持对设计目标的重视,以作为一种正向改变的机制。
 
因此,它创造了一个几乎是即时的反馈回路,其中的空间模拟不断刺激并引出新的空间模式,而这也鼓励参与者在项目演进的过程中不断评估和挑战自己的决定。虽然本研究尚未深入评估学生的个人体验,但通过学生小组在提交的成果中写下的反思,已经可以初步证实该学习经历对他们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课程所设定的形态学主题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们探索了区域内那些因循各自实际的空间功能构成而不断演变的差异性景观。传统的区域发展模式,例如中心地理论,仍然是影响中国空间规划的主导方法[5],而本研究阐述的形态学主题建立了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那些只允许学生使用点状、线状或边缘状主题的任务书设定,会迫使他们不再重复一些可能更显而易见的空间策略,例如由发展走廊连接的一系列城市中心。
 
目前的方法论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一些特定主题的项目缺乏空间的特异性。下一步需要探索如何突出有空间特异性的项目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实用且具有颠覆性的区域设计策略。限制主题的范围可能会帮助实现这一点,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因为这可能会“诱导”学生再一次去选择贴近传统的中心-走廊空间策略的形态学子主题的组合。
 
无论如何,在此必须注意的是,棋盘博弈的一个关键特征是能够引入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场景,包括争论以及解决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设计与规划动态。这样的动态在设计课程中很难再现,因为课堂无法真实模拟现实生活的动态。因此,这里介绍的成果更多的是基于分析支持而导向共识方案的空间形态。
 
综上所述,理大和代尔夫特持续4年的合作构建并迭代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论,将城市学的各种专业能力整合在一个通过设计进行研究的创新教学方法中。城市理论、形态学分析、探索性棋盘博弈、城市设计和地理空间分析的相互交织与融合经常产生一些远远超越传统区域愿景和空间规划战略的提案。这些提案有的谨慎,有的激进,它们一同激发了关于大都市区发展的精彩讨论。
 
设计成果力求在整个区域现有的空间品质基础之上进行谨慎的转型,但在必要的地方也自信地提出了一些更为激进的空间干预措施。这是对中国巨型区域化的具体回应。即使经过4年的合作,这种充分运用棋盘博弈和区域设计的具体方法,无论是作为空间工具还是发展章程,都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然而,这种空间成果对政策制定的参考价值结合现有的规划工具,仍然展现出新的机遇。考虑到这一点和其他方面的局限性,笔者准备继续深入发展棋盘博弈的方法论,以期进一步强化城市学教育,同时为中国大都市区区域设计的讨论及其潜在的问题做出贡献。
 
>更多关于大都市区设计中形态学主题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