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拼贴
除了横截面的绘制需要身体力行的测量与分析外,怎样才能使同学们在现场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人与场地材质及其对应的坡度关系呢?段义孚曾经说:“我们从眼中看到的世界与通过其他感官认识到的世界是不同的。”[8]13要加强身体感知的力量,可以从摄影和拼贴两方面来讨论。
3.1身体感知、景观与摄影
在对梅家坞场地的探索过程中,基于前期的场地测量和剖切图训练,同学们对场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测量用的自制绳尺、铅笔、三角板和圆规等是科学测量的工具。而在理解自然的过程中,个人感受和科学数据一样重要。为了用一种更加强调个人体验的方法引导大家再一次攀爬,此时就引入了拍摄。以人为对象,用拍摄爬山过程这种方式,进行场地与身体关系的可视化研究。拍摄时,3名同学为一组,1名同学从沟渠开始往北坡攀爬,1名同学在背后拍摄,还有1名同学在侧后方拍摄。北坡完成后,移到南坡进行角色互换,以此类推。
这样,每个同学都体验到爬山和拍摄2种角色,既亲自攀爬过,也在后面拍摄过,身体感知的体验在多维度得到强调。这也体现在课程讲义中:当你行走在梅家坞,可能需要攀爬、下坡,或者需要调节运动速度来避开一个陡坡,因此要调整重心。这些陡坡、植被和地表条件是怎样影响你们的运动的?行走时是小心翼翼还是忽视周围?行走时运动的节奏和频率是怎样的?……拍摄你的同伴行走的过程,考虑运动、速度、身体对地形和环境的反应③。
这样,每个同学都体验到爬山和拍摄2种角色,既亲自攀爬过,也在后面拍摄过,身体感知的体验在多维度得到强调。这也体现在课程讲义中:当你行走在梅家坞,可能需要攀爬、下坡,或者需要调节运动速度来避开一个陡坡,因此要调整重心。这些陡坡、植被和地表条件是怎样影响你们的运动的?行走时是小心翼翼还是忽视周围?行走时运动的节奏和频率是怎样的?……拍摄你的同伴行走的过程,考虑运动、速度、身体对地形和环境的反应③。
从上面这段话可见,身体感知才是核心。自然场地的地形、植被及其环境对身体的影响是重点。在这个过程中,评价不是静态的,而是基于动态的行走,是对运动中的行走、攀爬中的手脚并用等过程的探究。与常规的为获取数据的、静态的测绘不同,这种拍摄与攀爬是用身体来测量,这与日常感知体验到的景观是一致的。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它不是像医学一样只研究人,也不是像植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一样只研究植物与土壤,而是考虑人与场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可视化的转换。
身体在行进中,什么样的地形、植被密度、地表材质使身体产生回应并影响着身体的变化,进而影响攀爬速度,这些都成为考量的重点。这种身体感知与地形、地貌关系的讨论,可以在约翰·缪尔(JohnMuir)的速写中找到印证—速写清晰地显示出陡峭的地形与攀爬中的身体之间的动态联系(图9)[1]330。
身体在行进中,什么样的地形、植被密度、地表材质使身体产生回应并影响着身体的变化,进而影响攀爬速度,这些都成为考量的重点。这种身体感知与地形、地貌关系的讨论,可以在约翰·缪尔(JohnMuir)的速写中找到印证—速写清晰地显示出陡峭的地形与攀爬中的身体之间的动态联系(图9)[1]330。
因此,在梅家坞茶山的攀爬过程中,对自然场地材质的感知和体验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在后面的具体景观设计中,这些感知和体验能够直接启发设计。如何运用不同的材质特征,如何理解和掌握不同材质对人身体的影响,这为后期的设计奠定了感知上的基础。
通过拍摄可以使同学们亲身观察到身体与场地的地形关系:身体是如何随着坡度的变化从直立行走到逐渐下蹲,不断降低重心,再到最后手脚并用,身体与地面几乎平行;身体与地形的关系也从开始的垂直90°,到逐渐随着坡度变陡,身体开始倾斜,再到后面与陡坡的平行并置。在拍摄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亲身感知到场地的地形、植被密度,也可以观察自身和其他伙伴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作用的。而且,身体贴近地面时可以感知到泥土和茶树的气息,这种气息进入身体,唤起人对场地的长久记忆。
通过拍摄可以使同学们亲身观察到身体与场地的地形关系:身体是如何随着坡度的变化从直立行走到逐渐下蹲,不断降低重心,再到最后手脚并用,身体与地面几乎平行;身体与地形的关系也从开始的垂直90°,到逐渐随着坡度变陡,身体开始倾斜,再到后面与陡坡的平行并置。在拍摄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亲身感知到场地的地形、植被密度,也可以观察自身和其他伙伴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作用的。而且,身体贴近地面时可以感知到泥土和茶树的气息,这种气息进入身体,唤起人对场地的长久记忆。
3.2身体感知、运动与拼贴
用一系列的照片来再现整个攀爬过程,这使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场地与地形、身体的关联。同时,为了更加强调场地的独特自然特征,还采用“拼贴”(collage)的方法,来进一步反复强化。讲义这样写道:将爬坡的照片先黑白复印,再把照片放大、缩小、重复、分层等,重新组合一张拼贴图来表达身体的运动和景观剖面的联系(图10)。
而在教室里,用拍摄的照片模拟场地的剖面地形,尝试着进行各种拼贴实验,是又一种乐趣。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身体与场地的地形、植被是如何在一系列的攀爬中相互对话,自己在攀爬时如何保持重心,如何在坡度陡的地方去抓住旁边的植被,抑或是因重心失控导致摔跤……这些体验被再一次唤起。对前期在场地中拍摄的照片进行一系列操作,如放大、缩小和重复等,可以强化对场地某一区域景观特征的可视化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感知到自然场地的不同特征(如自然场地的地形、植被和地面材质等因素)对人的身体产生了影响,并对这些影响建立了直观的、可视化的关联。在拼贴图中,自然中的各种材料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黑白拼贴图得以展示。
例如,用反复重叠的照片来暗示茶地上容易滑到的地方,那么这些地方的坡度和地面材质会被引起关注。再如看到照片中高高的泄洪沟、挡土墙等,就能唤起翻越、攀爬这些地方的回忆,在这个过程中,不论当时的感觉是轻松还是艰难(图10),都会感受到身体与地形、场地物质材料之间的联系,并进行诠释。基于身体在场地的感知,通过在拼贴图上进行强调、夸张,加强了自身对场地的理解,成为一种可视化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人与场地的各种影响和互动,为后期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例如,用反复重叠的照片来暗示茶地上容易滑到的地方,那么这些地方的坡度和地面材质会被引起关注。再如看到照片中高高的泄洪沟、挡土墙等,就能唤起翻越、攀爬这些地方的回忆,在这个过程中,不论当时的感觉是轻松还是艰难(图10),都会感受到身体与地形、场地物质材料之间的联系,并进行诠释。基于身体在场地的感知,通过在拼贴图上进行强调、夸张,加强了自身对场地的理解,成为一种可视化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人与场地的各种影响和互动,为后期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4结语
对于风景园林学科而言,剖切是非常有力量的!剖切,是理解场地的重要途径和创新设计的基础。如何通过剖切去探索场地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秘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正如洪堡所说,一切事物都在地表下相互连接[1]195。
亲临场地进行实地测量,同时强调基于身体、感受和知觉的观察与分析方法,这对自然场地的认知有巨大的帮助。而建立整体的、关联的思考方式,挖掘事物之间的联系,既重视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又注重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将成为理解自然的两把钥匙。总而言之,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基于科学观察与情感体验的自然观。